职场积阴德—“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一十

职场积阴德

汉武帝时期,喜欢任用酷吏,所以刑法很重。汉宣帝志在省刑,所以选拔了东海(今山东胶东)人于定国为廷尉,执掌天下刑狱之事。于定国的父亲于公是郡曹,判案廉明,百姓都很敬服,给于公立生祠,号为于公祠。

有一次,于公家里的门坏了,需要修缮。于公说,这次门坏了应该修得高大宽阔,可容纳四辆车通过。旁边的人问为什么?于公说,“我平生断案,秉公无私,平反的案件不下百件,也算是一件阴德,我的子孙可望兴隆,所以门要高大宽阔呢。

后来其子于定国被封为廷尉,位列公卿。老百姓传言,“以前张释之(汉文帝时期的有名廷尉)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今天于定国为廷尉,民自此不冤。

探讨一下,你觉得阴德是否存在?怎样才能积阴德,惠及子孙后代?

个人认为,中国古代因为皇权的统治,要求百姓要忠君爱国。所以长期熏修的结果是,人们并不重视信仰,但注重礼法和传承。尤其注重德行和道义,泽被百姓,封妻荫子,并且被社会所认可。

所谓“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这里的道是大多数人的看法。所以中国历代都要占据道义制高点,才有可能夺取天下。这就为什么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一定要争正统。

例如,三国时期曹魏自认为是正统,因为汉献帝名义上是禅让的。蜀汉也认为自己是正统,因为刘备是皇室后裔。有正统就能赢取天下士子之心,而不是割据一方。相对来说,孙权因为没有正统,就很难扯起匡正天下的大旗,全国人民也不可能响应地方军阀。

因此,从这一点来说,于公的做法是在争取道义和人心,这种道义和人心会影响到后世,自然就有助于子孙赢得民间支持,位列公卿。

这一点给我们管理学的启示是,做事需要考虑道义和人心,做事的手段固然重要,但仅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顾道义和人心的话,就很不会长远。

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的后赵建立者:后赵明帝石勒(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个奴隶皇帝)就评价说,“如果我遇到汉高祖刘邦,我愿意成为韩信为他打天下;如果我遇到光武帝刘秀,我愿意与他争取天下;如果遇到曹操和司马懿,我耻于与从妇孺手中夺取天下的人同世”。

从这一评论中,就可以看出,道义和人心多么地重要。所以世上的阴德只是托词,重要的是背后的道义和人心。

请思考:都说在职场中混,好人缘必不可缺。那么有好人缘算不算有好阴德呢?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