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芦笙王”杨昌树逝世5周年:千古笙音,从未忘记!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
是一个充满童真快乐的日子
在这里我想带孩子们和年轻一辈人
怀念一个可敬可爱的爷爷
“苗族芦笙王”杨昌树老师
他倾尽他的一生
为我们带来了最经典的“笙音”
满怀一颗赤子之心
传承民族音乐,桃李满天下
五年前的今天,他永远离开了我们
……
今天,让我们再次倾听他的芦笙曲
纪念他所走过的芦笙之路
【视频▲杨昌树代表作《丰收的喜悦》】
演奏:杨胜东
深切
缅怀
杨昌树 1945年4月出生,贵州黄平人,男,苗族。历任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芦笙教师,贵州民族文化学会会员,贵州省音乐家协会芦笙研究会会长,贵州省音乐家协会理事,贵州民族音乐研究会副秘书长。
因祖传,九岁就会吹芦笙,十二岁以灵巧的技能考入黔东南州歌舞团,跳过舞蹈,独奏过笛子、双黄管,最后以从小为伴的芦笙为主攻专业,在四十多个春秋里,不辞辛劳,走遍整个苗岭侗乡,拜师求学,苦读作曲法,配器法,和声学等,年复一年的创作,创作有经典代表作《丰收的喜悦》《喜迎铁牛进苗寨》《沸腾的侗乡》《欢乐的山寨》《放排号子》《捞虾歌》《踩亲》《牵羊》《芦笙刀舞》《苗家阿妹上大学》等等三十多首芦笙曲十多首歌曲及十多首舞蹈曲。有的录音发表,有的获全国比赛创作奖,二等奖,有的获省比赛一、二、三等奖。
写有论著《芦笙继承与发展》、《芦笙记谱法的研究与实践》、《芦笙词与芦笙》、《苗族铜鼓探》、《苗族木鼓的传说》、《论民族音乐教育的芦笙状况》等等十余篇,有的获省中青年论文优秀奖,有的发表于“民族音乐”,“民族音乐论集”,“贵州民族报”等刊物。编写芦笙教材及专著,《贵州芦笙文化》,《芦笙渊源集》,《芦笙选集》
1989年赴美国、加拿大等地演出、讲学。他自学成才,已是难得的芦笙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经他教诲的芦笙幼苗有的考入中央民院,贵州民院,贵大艺术学院,并扶持各基层民族文工队,可谓桃李满天下!
【视频▲杨胜文演奏《丰收的喜悦》片段】
|学生杨昌杰书:音容宛在,精神永恒
从鸡叫坡下山
他和别的苗族同胞一样,出生在一个偏远的苗族山寨,全村一百多户,村名“鸡叫坡”(山凯乡五星上寨),村里的孩子就是放牛、打柴、割草、捕鸟、捕鱼……
他过着简单的生活,因为会吹一首好芦笙,从十二岁起就扛着六管的芦笙随着队伍一起参加每年谷陇九月的芦笙会。
而他的命运,也因为芦笙悄然间发生了改变……
从谷陇芦笙场走出
在谷陇的芦笙会上,他个子偏小,灵活,擅长跳动的曲子、特别是芦笙舞蹈。
芦笙是苗族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舞乐一体的芦笙舞蹈更是让人喜闻乐见,而这也是他的拿手好戏。他可以站在别人的肩上自由演奏,和下面的人一起同步边吹边跳。
在人山人海的芦笙会上,他是一颗耀眼的星星。
一次演出过程中,恰逢黔东南州歌舞团去招生,他被团里的老师一眼看中,通过各种测试,全面顺利过关,从此踏上一条艺术道路。
从黔东南州歌舞团改变
|贵州民族大学芦笙教师潘小红和恩师杨昌树
他从一个放牛娃变为歌舞团的演员,也意味着一个农民转变成吃国家粮的干部,这是何等的幸运?
团里要求他从舞蹈方面入手,压腿、翻跟斗……但是这一切似乎不太符合他的发展,个头没长多少就让他折返乐队学笛子、双簧管、钢琴……最后是芦笙转变了他的艺术道路。在团里的这段时间,他创作了大量芦笙曲——《丰收的喜悦》《欢乐的苗家》《放排》……
其中《丰收的喜悦》《欢乐的苗家》也因备受欢迎,流传成为了芦笙曲里经典中的经典!
从贵州省艺术学校发展
人的一生不一定能做很多事,能做有意义的事就更难。
他留下了经典芦笙曲《丰收的喜悦》《欢乐的苗家》后,还把芦笙带到了高等院校的课堂。
他执教了贵州艺术学校的第一个芦笙班,当时要用什么书籍教材,用哪种芦笙,都没有前车之鉴,都要靠他自从0起步!
在贵州民族大学辉煌
通过多年从事芦笙教育工作,他解决了众多苗族青年的工作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有200多人因他因芦笙而改变了命运。
在教育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芦笙成为了民族青年行之有效的出路,也符合了民族文化发展的趋势需要。
他培养的芦笙专业人数最多,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在同一时期,他还笔耕不辍编著了《金芦笙》一书,为自己的芦笙教育生涯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贵州民族大学芦笙教师杨昌杰和恩师杨昌树
结束语
他没有英雄那么伟大,也没有明星那么耀眼,但他培养出了一支优秀的芦笙传承队伍,让芦笙从大山里走出去,走进高等院校的课堂,芦笙走上了更多的艺术殿堂……他让民族的文化以新的生命形式绽放!
音容宛在,精神永恒,千古笙音,我们从未忘记!再次深切缅怀杨昌树老师!
◆END◆
如果你也有身边的民族作品想投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