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写小说写教程:《蔡骏24堂写作课》揭秘20年创作经验
《蔡骏24堂写作课》 蔡骏 长江文艺出版社
蔡骏,中国悬疑小说畅销记录保持者,并多次登上福布斯作家富豪榜。“蔡骏心理悬疑小说”已申请注册商标保护,他至今已出版小说三十多部,累积发行量高达1400万册。他的作品《诅咒》《荒村公寓》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与电影。
近日,悬疑教父蔡骏的首部写作指导书《蔡骏24堂写作课》由时代华语重磅推出,这本书是蔡骏20年创作经验的总结,关于如何讲好故事,如何架构一本小说,蔡骏在这本书中都倾囊相授。
谈写作方法论:掌握写作秘诀可以让创作更轻松
很多人听说蔡骏出了一本写作书,都很疑惑,说为什么蔡骏不写悬疑小说,而是出了一本写作书呢?
蔡骏从19岁开始写作。2000年开始将自己写的小说上传到网站,2000年底的时候,开始了自己的悬疑小说创作生涯,2001年出版了第一本书《病毒》,直到现在,他一共出版了三十多部作品,累计发行量高达1400万册,可以说笔耕不辍,成绩斐然。
蔡骏提到自己的写作时这样说:“写作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除了技巧以外,更需要高度的自律。” “我的幸运只是在于我没有放弃。”
但是,过了很多年,在自己的写作路途上磨砺很久之后,蔡骏又说“我一直以为写作是不能教的,只能通过自己的经验、阅读,但是后来,我想若是有前辈能够传递给我一些经验,我或许能少走一些弯路,更好的做好写作这个工作。”
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开创的“冰山理论”和极简文风,影响了蔡骏的创作理念。
在《蔡骏24堂写作课》中,蔡骏有一条和海明威类似的观点——“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喜欢写作的人,应该听说过这句话。这是古典文学里,惯用的写作方法。草蛇从草丛里爬过,不会留下足印,但肯定会留下痕迹。衣服里的灰线,平时很难看见,但却是无比重要。
这些隐晦的、难以被读者察觉的线索和伏笔,是串联小说的关键。有了细节,有了伏笔,一部小说才会面面俱到,无懈可击。《红楼梦》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句话诠释的最为精彩。
写作能力的提升并不全靠学习理论知识,还需大量的练习和模仿。回顾古今中外作家的写作经历,你会发现,人类写作历程堪称一部模仿史。无论是散文、诗歌写作,还是小说写作,一开始都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与模仿。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模仿,我们能够学习怎样写出灵活地道的句子,更好地理解段落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所以,基于这个想法,蔡骏写了这本《蔡骏24堂写作课》,想要跟写作为生,以写作为梦,或者抱有其他目的想要写作的朋友,还有学生,分享一下自己写作的经历,让这些有需要的朋友能够解答自己长久以来的写作难题。
蔡骏:写作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蔡骏除了写书,做的最多的就是读书。他对文学自有自己的体会,他说“恐惧创造宗教的同时也创造了文学。比如《圣经》大概是古代犹太人最早的文学作品。有趣的是通天塔的故事,既是神对人的恐惧,也是不同人群(部落、族群)之间的恐惧,因为操着不同的语言,无法沟通与交流,乃至于互相恐惧互相敌视,产生了族群与族群之间的杀戮和战争,又产生了最终超越族群的崇拜与信仰。”宗教在集体的层面为我们解决恐惧,而文学在私人的层面为我们解决恐惧。”
《老人与海》是对衰老的恐惧,既不服输,更不服老,反而证明那恐惧是实实在在的;《乞力马扎罗的雪》也是一部充满恐惧,对抗恐惧的小说。用最简短的文字表达思想,就是培养用词能力,最好的办法。
加西亚·马尔克斯梦见自己的葬礼——流亡欧洲的拉美作家们久别重逢,欢聚一堂,都是他的老朋友。葬礼结束,所有人都散了,大师想陪他们一起离开,却被朋友提醒了:“你是唯一不能走的人。”直到这时他才明白,死亡就是再也不能跟朋友们在一起。
马尔克斯写了一系列“欧漂”故事,并以十二个短篇小说结集出版为《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也是出于死亡的恐惧。
回到写作上,美国小说大师劳伦斯·布洛克曾说:“写作是没有公式可循,别人的写作方式不一定适合你。”
所以新手写作者要做的,不是“复制”那些成功作家的写作方式和习惯,而是要去“拆解”成功作品的写作亮点和技巧,在拆解中学习,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
蔡骏在他的新作《蔡骏24堂写作课》的第三部分中反复带着大家咀嚼几部经典巨著,解读这些名著受人欢迎的原因所在,解读故事的认同,解读敏感,同时也是将他心中的文学按照自己的方式,重述给大家。
书里所借鉴的名家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写作大师,如海明威、史蒂芬·金、马尔克斯、王小波、张爱玲等。所节选作品也都是极具参考性的经典,如《老人与海》、《了不起的盖茨比》、《小径分叉的花园》、《黄金时代》《白夜行》等等。作者无一不是写作专家,是遣词造句以及逻辑论证的高手。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可圈可点之处非常多,是很好的学习模仿材料。
《蔡骏24堂写作课》揭秘20年小说创作经验
谈谋篇布局:故事和人物的内核才是创作关键
蔡骏最擅长的就是悬疑惊悚小说,他的小说经过市场考验的实力,连续13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畅销纪录。
悬疑小说跟普通的写作不同的是,它需要拥有更吸引人的开头,中间节奏把握更精准,要时刻抓住读者,让读者一直在自己的故事中,用自己的故事逻辑进行思考,另外在伏笔方面,更是伏线千里,淡而有料,在结尾之处,更是要做到余韵更浓。
《蔡骏24堂写作课》中说到,利用人物情感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来完善故事的架构,这是小说作者必备的技巧。
大仲马闻名世界的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就是将主角的复仇欲望作为故事核心,搭建起的整个小说架构。美国文学史上的不朽经典《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菲茨杰拉德也是用了这种手法。他将盖茨比对黛西强烈的爱意与欲望,设定为读者理解主角过激行为背后的逻辑基点。因为这样,大家才能明白盖茨比,抹掉过去只为让爱重来的可贵之处:“盖茨比去贩卖私酒,怒力成为“上流社会”的人,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获得黛西的欢心。”总的来说,制造冲突是推动故事架构的重要方法。
当然蔡骏的写作,除了基础的技巧之外,还有重要的内核,那就是他崇尚敏感,崇尚真实度,他评价自己作品的时候,会这样说“可能这是我所有作品当中真实度最高的,最充分调动了个人记忆的一部作品……虽然说是披着一个悬疑犯罪的外衣,救老师的外衣,但实际上我是想写一个少年的勇气之旅。他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救赎了自己。”。
蔡骏在自己的《蔡骏24堂写作课》中,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就一而再,再而三,反复强调的就是敏感,风格、态度,专注。
蔡骏曾经说过,他是一个内心很敏感的人,但是他很高兴自己是这样的,因为他觉得只有天生敏感的人才能创作好故事,他说自己嘴里说出来的,仅是自己心里活动的八分之一,他会很谨慎,很偏执的去推演自己书中的事情和可能性。
他愿意在写作中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他笔下的任务,会像他一样,跟这个世界做斗争。
显而易见的是,十多年的时间,让蔡骏从“早期可能更加偏故事性、传奇性,后来就是更加越来越现实,文学性越来越强。”
在他的新书里面,我们也能看到一个风格也好,文学性也好,更加成熟的一个蔡骏。
蔡骏:写作本身就会带来成就感
谈创作者特质:下笨功夫、坚持才能走得更远
我们有很多人,都有一个理想,就是写好一个故事,并且,让更多人看到。最终,以写作为生。在这方面,蔡骏毋庸置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通过写作,让自己成为了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
蔡骏很擅长写作,他的心因为写作感到欢喜,他曾经说“我感觉写作是生命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写作本身就会带来成就感。”成就感可以让一个人坚持下去,所以蔡骏坚持了十几年,也创作出大量的好的故事,好的作品。
反观蔡骏的写作路程,几乎是坚持带来了成就感,然后成就感让他坚持了下来。
他在写作的当年,2000年,得了“贝塔斯曼人民文学新人奖”,获奖的短篇小说《绑架》登在那年的《当代》杂志上,继而有了机会写自己的长篇小说,然后一路坚持了下来。
蔡骏说,他其实从未专职写作过,最开始,他在邮政系统上班,后来,发现写作能养活自己之后,就开了公司,虽然一直坚持写作,但是其他的事情其实也非常耗费精力,但是正是自己没有成为一个专职写作的人,才让自己变得更好。
事实上,他不止是悬疑作家,他还是高品质悬疑剧《无主之城》总策划;还是几部悬疑剧的编剧,还是百万人气刊物《悬疑世界》杂志主编, 世界华语悬疑文学大赛发起人。他一边写作,一边为自己找更多的可能性。
他首先得益于网络小说,借助于此,又成功出版了自己的小说,之后,站在自己的作品上,转而向影视,向动漫,向新媒体等各个领域,尝试更多的可能性。
写作,其实是一个可以持续带给自己快乐,而也是一个可以持续变现的过程,蔡骏和他的写作课可能会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