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佃贵:中医浊毒理论
浊毒理论对中医药科研和临床的指导意义
中医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学科发展的灵魂和核心,与时俱进的学术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学科保持蓬勃生机的内在动力。浊毒理论以天人合一的中医整体思维方式来探究当代生态环境及人自身饮食、情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浊毒理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浊毒作为病因病理机制,广泛地存在于各类疾病的过程之中,是治疗各科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浊毒理论具有广泛的临床指导意义,不仅有利于辨证之后的正确诊断、更有利于提高临床各科的疗效,开发化浊解毒的各类有效药物。因此,浊毒理论不仅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更有潜在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浊毒”作为中医学术用语,已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所认可,编写团队以“浊毒”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及“十二五”重点专科强化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胃炎浊毒证”重点研究室,并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发表近百篇学术论文。
通过前期研究,我们认为浊毒作用于人体,可导致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的改变,包括现代病理学中的肥大、增生、萎缩、化生和癌变,以及炎症、变性、凋亡和坏死等变化。其结果是毒害细胞、组织和器官,使之代谢和功能失常,乃至功能衰竭。在临床上实践中,我们将浊毒理论广泛运用于多种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肾炎肾病尿毒症、风湿免疫病、以及外科疾病、妇科疾病、皮肤科、五官科等50余种疾病的诊疗,尤其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肝硬化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疑难疾病方面,成绩显著。
从浊毒生成的途径及其致病特点来看,浊毒证普遍存在于多种癌前病变中。传统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生多由于脏腑失调,气血亏虚,日久气滞血瘀,痰湿聚结,邪毒郁热而形成,但在实际上如按一般的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来治疗,效果多不理想。浊毒理论认为癌症的发生或是感“天之浊毒”,或是罹“地之浊毒”,或是“人之浊毒”内生,损伤正气,使脾胃功能失司,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之源浊化,脏腑阴阳失调,虚实搏结,日久积渐而成的一类恶性疾病。浊毒的治疗大法为化浊解毒,化浊的治法包括芳香化浊、祛湿利浊、渗湿泄浊等;解毒的治法包括清热解毒、活血解毒、散结解毒、化湿解毒、以毒攻毒等。而目前经过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研究筛选出的有抗肿瘤功效的中药基本上分为五类,分别为清热解毒类、活血化瘀类、化痰散结类、利水渗湿类和虫类攻毒药。这与浊毒理论化浊解毒治则的遣方用药思路不谋而合。浊毒理论的提出为癌前病变乃至肿瘤的中医诊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浊毒学说来源于临床,通过梳理、归纳、总结将其上升到浊毒理论。我们将浊毒理论与西医学实验检测技术相结合,通过临床观察分析为基础医学研究提供思路、指导实验设计。同时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在整体观和动态观的医学思想指导下,运用辨证施治方法,在疾病症状消除、病理组织改善逆转、整体功能调整康复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效果。在全面继承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逐步形成完整的独特的浊毒理论体系,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
浊毒理论体系之诊断辨证
望颜面五官
浊毒蕴结,郁蒸体内,上蒸于头面,而见面色粗黄,晦浊。若浊毒为热蒸而外溢于皮肤则见皮肤油腻,浊毒上犯清窍而见咽部红肿,浊毒上犯清窍而见眼胞红肿湿烂、目眵增多,鼻头红肿溃烂、鼻涕多,耳屎多,咳吐黏稠之涎沫。
望舌苔
患者以黄腻苔多见,但因感浊毒的轻重不同而有所差别。浊毒轻者舌红,苔腻、薄腻、厚腻,或黄或白或黄白相间;浊毒重者舌质紫红、红绛,苔黄腻,或中根部黄腻。因感邪脏腑不同,舌苔反映部位亦异,如浊毒中阻者,舌中部黄腻;浊毒阻于肝胆者,舌两侧黄腻。苔色、苔质根据病情的新久而变,初感浊毒、津液未伤时见黄滑腻苔;浊毒日久伤津时则为黄燥苔。
脉象
浊毒证患者滑数脉常见,尤以右关脉滑数突出。临床以滑数、弦滑、弦细滑、细滑多见。病程短,浊毒盛者,可见弦滑、或弦滑数脉。病程长、阴虚有浊毒者,可见细滑脉、沉细滑脉。但患者出现沉细脉时多为浊毒阻滞络瘀,而不应仅仅认为是虚或虚寒脉,如《金匮要略方论》中说“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又说:“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以上说明细脉主湿浊主积而不主虚的明证。
排泄物、分泌物
浊毒内蕴,可见大便黏腻不爽,臭秽难闻,小便或浅黄或深黄或浓茶样,汗液垢浊有味。
浊毒证候分型
浊重毒轻
诊断浊邪主要通过三个方面:①舌苔:舌苔色泽或黄或白或黄白相间,苔质或薄或薄腻或厚腻,此为浊邪熏蒸所致;②脉象:脉有滑象,或弦滑或细滑或弦细滑。③排泄物、分泌物:可见大便黏腻不爽,小便或浅黄或深黄或浓茶样,汗液垢浊有味。以上舌苔、脉象为浊邪内伏必具之征。临床上浊邪为重,毒邪为轻,从而出现浊重毒轻的证候。
毒重浊轻
①舌质:舌质或红或红绛或紫,此毒邪深伏血络之象;②脉象:脉有数象。临床上毒邪为重,浊邪为轻,出现毒重浊轻的证候。
浊毒并重
浊毒并重,程度相当,相兼为病,两者相合则因毒借浊质,浊夹毒性,多直伤脏腑经络。患者常有颜面粗黄、晦浊,口干苦黏腻,乏力和头身困重,大便黏腻不爽或干燥,小便不清,舌质红、紫红、红绛、暗红,舌苔腻、薄腻、黄腻、黄厚腻,脉弦滑、弦细滑、弦滑数、滑数、弦细滑数等。
一、整体望诊
整体望诊是通过观察全身的神、色、形、态变化来了解浊毒引起机体变化的情况。
(一)望神
望神就是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即观察人的精神状态和功能状态。
神是生命活动的总称,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可以说神就是生命;狭义的神,乃指人的精神活动,可以说神就是精神。
望神应重点观察患者的精神、意识、面目表情、形体动作、反应能力等,尤应重视眼神的变化。
正常表现是: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目光明亮,精彩内含;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
浊毒轻证表现:神清语利,面色晦黯不洁,面部表情抑郁;目光无神,反应慢,动作缓慢;呼吸平稳,肌肉不削。
浊毒重证表现:神昏嗜睡,语言艰涩,面色秽浊,面无表情;目光呆滞,反应迟钝,动作艰难,体态笨拙;呼吸浅快,肌肉瘦削。
浊重毒轻者多表现为神情淡漠,浊毒并重者多表现为神志如蒙,毒重浊轻者多表现为神昏谵语。
(二)望色
望色就是医者观察患者面部颜色与光泽的一种望诊方法。颜色就是色调变化,光泽则是明度变化。
1.常色
常色是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的面部色泽。常色虽有主色、客色之分,但共同特征是:明亮润泽、隐然含蓄。
2.病色
病色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颜色与光泽。现就浊毒致病引起的病色描述如下:
浊毒在胃表现:临床多表现为面色萎黄,黯淡无光。
浊毒在肝表现:临床多表现为面色鲜黄,如橘皮色。
浊毒在心表现:临床多表现为红黄隐隐,但无光泽。
浊毒在肾表现:浊重毒轻时多表现为面色晄白,晦黯无光;毒重浊轻尤其是浊毒之邪伤阴时多表现为两颧泛红。
(三)望形体
望形体即望人体的宏观外貌,通过望形体可以测知内脏精气的盛衰,内盛多外强,内衰多外弱。
若浊轻毒重者,患者形体多肥胖;若毒重浊轻尤其浊毒伤阴者,患者形体多消瘦。
二、望舌象
(一)望舌方法
从生物全息律的观点来看,任何局部都近似于整体的缩影,舌也不例外,故前人有舌体应内脏部位之说。临床上常用的诊舌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以脏腑分属诊舌部位
心肺居上,故以舌尖主心肺;脾胃居中,故以舌中部主脾胃;肾位于下,故以舌根部来主肾;肝胆居躯体之侧,故以舌边主肝胆,左边属肝,右边属胆。
2.以三焦分属诊舌部位
以三焦位置上下次序来分属诊舌部位,舌尖主上焦,舌中部主中焦,舌根部主下焦。
3.以胃脘分属诊舌部位
以舌尖部主上脘,舌中部主中脘,舌根部主下脘。
(二)望舌内容
望舌内容可分为望舌质和舌苔两部分。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等组织。望舌质又分为望神、色、形、态四方面。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望舌苔可分望苔色和望苔质两方面。
正常舌象,简称“淡红舌、薄白苔”。具体说,其舌体柔软,运动灵活自如,颜色淡红而红活鲜明;其胖瘦老嫩大小适中,无异常形态;舌苔薄白润泽,颗粒均匀,薄薄地铺于舌面,揩之不去,其下有根与舌质如同一体,干湿适中,不黏不腻等。总之,将舌质、舌苔各基本因素的正常表现综合起来,便是正常舌象。现从舌质和舌苔两大方面阐述浊毒侵袭人体导致的舌象变化:
1.望舌质
(1)舌神: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润和灵动方面。正常者荣润而有光彩,表现为舌的运动灵活,舌色红润,鲜明光泽、富有生气,是谓有神。浊毒轻证者舌体运动欠灵活,舌色红,无光泽;浊毒重证者舌体僵硬,运动不灵活,舌色黯红,晦黯。
(2)舌色:即舌质的颜色。正常舌色淡红而红活鲜明。以浊邪为主者舌黯红,以毒为主者舌质紫红、红绛。
(3)舌形:是指舌体的形状,包括老嫩、胖瘦,胀瘪、裂纹、芒刺、齿痕等异常变化。若浊重毒轻,舌体多胖大,边尖多有齿痕;若毒重浊轻者,舌体多瘦小,舌面上可见芒刺;若浊毒伤阴,舌体不仅瘦小,舌面上还可见裂纹。
(4)舌态:指舌体运动时的状态。正常舌态是舌体活动灵敏,伸缩自如。若浊毒之邪日久伤阴,舌体多表现为板硬强直,运动不灵,以致语言謇涩不清。
2.望舌苔
正常的舌苔是由胃气上蒸所生,故胃气的盛衰,可从舌苔的变化上反映出来。望舌苔,应注意苔质和苔色两方面的变化。
(1)苔质:指舌苔的形质。浊毒之邪侵袭人体,苔质颗粒细腻,揩之不去,刮之不脱,上面罩一层油腻状液体,给人一种秽浊不清之感,是体内脾胃之气兼夹湿浊饮食等秽浊之气上蒸而成。
(2)苔色:即舌苔之颜色。苔色以黄白二种最为常见。
临床上浊毒证患者以黄腻苔多见,但因感受浊毒的轻重不同而有所差别。以湿浊之邪为主者舌苔腻、薄腻、厚腻,或黄或白或黄白相间;浊毒并重者,舌苔多为黄厚而腻;以热毒为主者舌苔黄而微腻,或黑或中根部黄腻。因感邪脏腑不同,舌苔亦异,如浊毒之邪犯肺,舌苔多白或薄黄腻;膜原感受浊毒之邪,舌苔多表现为白厚腻;脾胃感受浊毒之邪,舌苔腻微黄;胃肠感受浊毒之邪,苔腻;肝胆感受浊毒之邪,舌苔黄腻。初感浊毒、津液未伤时苔黄腻而滑;浊毒伤津时苔黄而燥。
三、望排出物
望排出物是观察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这里重点介绍痰涎、呕吐物和二便的望诊。
1.望痰涎
浊重毒轻者,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咯吐不爽;浊毒并重者,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毒重浊轻者,痰黄,黏稠难咯。
2.望呕吐物
浊重毒轻者,呕吐物多为清水痰涎;浊毒并重者,呕吐物多为酸腐不化之谷物;毒重浊轻者,多为干呕。
3.望二便
若浊重毒轻,大便溏滞不爽,溲浑浊;若浊毒并重,溲黄赤;若毒重浊轻,溲涩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