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一首小诗,短短4句,痛骂李鸿章无能

晚清时期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屈辱的时候,清政府自从输掉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就肆无忌惮的闯入中国,割让土地、战争赔款已然是常有之事,甚至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皇俄国不费一兵一卒就白白得了大片土地,每每读到那段历史,真的是痛恨清政府的软弱。

晚清半个世纪中,有中兴四大臣,分别是打败太平天国、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的曾国藩,参与剿灭太平军、收复新疆的左宗棠,创建淮军和北洋水师的李鸿章,洋务派代表人物、创建多个学校、工厂的张之洞。

在这四个人中,争议最大的当属李鸿章,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他做人做事其实多多少少都受到了曾国藩的影响,然而,作为被朝廷倚重的大臣,李鸿章有着妥协的一面,尤其是在朝鲜问题上一味妥协。

淮军庆字营老大吴长庆在参与剿灭太平军和捻军之后,被派往朝鲜驻扎,其间协助朝鲜皇宫平定叛乱。他在朝鲜呆了一段时间后终于明白,朝鲜之所以爆发内乱,一来是朝鲜皇族外戚专权,二来是日本虎视眈眈。明白个中缘由的吴长庆在驻守朝鲜的时间里协助朝鲜整顿军务,然而他的做法引起了李鸿章的极度不满,李鸿章的想法是用牺牲朝鲜的利益来维护大清边境的安稳,为此,吴长庆最终被削弱军权,郁郁中走向了人生的终点。而李鸿章,一如既往在朝廷中挥斥方遒。

李鸿章熟悉洋务,自然当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作战失败之后,李鸿章很多时候就成了和谈的主要负责人,尤其是与朝鲜事务有关的和谈。甲午战败后,李鸿章前往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后,李鸿章代表清廷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人们对他评价的争议正是源自于此。

1894年,日本发起蓄谋已久的战争,先是出兵攻占朝鲜,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看到有人揍自己的小弟,增兵朝鲜,而李鸿章不想打仗,请其他国家出面与日本交涉,希望能够避免一战,奈何谈判破灭。不久之后,中日宣战,甲午战争就此爆发,清政府虽然派了很多军士前往战场,不过相比于准备很久的日军,清军则显得是仓皇迎战。这场战争最终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清政府不得不派出李鸿章与日本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在《马关条约》条约的签订过程中,李鸿章据理力争,甚至遭受到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的枪击,胸口中了一枪,日本人没奈何做出退让,减少一亿的赔款要求,民间便有了便有了“李鸿章挨了一枪,给大清省一亿两”的说法。李鸿章既然作为签订丧权弱国条约的代表,自然也明白自己会成为整个朝廷的背锅侠,“事后又将群起攻我”(语出《中日甲午战辑》)。

一切不出所料,带伤回国的李鸿章不仅受到了百姓的痛骂,说他卖国,说他收了日本人的好处费,“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连那些同僚们也趁机落井下石,与他划清界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借势进行公车上书;光绪皇帝更是过分,先假兮兮问李鸿章枪伤,而后骂他签订《马关条约》是失民心、伤国体。

小佛觉得,不管谁在《马关条约》上签字,谁都会成为“汉奸”、“卖国贼”,刚好这个人叫作李鸿章。小佛一直认为李鸿章是慈禧和清廷推出的一颗棋子,让他把清政府甲午战败中的失误和过错都扛下来,如果群臣不骂他是汉奸,那么朝廷就会被天下人骂,大臣自己也逃不掉,李鸿章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做了清政府的替罪羊,虽然,在战败这件事上,李鸿章有责任,但不是全责。

然而,当时有多少人能想通这一点呢?怕是极少数的,小佛不是想洗白李鸿章,不过是就事论事罢了。

李鸿章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有一条是关于土地割让的,那就是“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这一条引起了台湾军兵的强烈不满,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故土让给日本,而后还要抛弃母语,为日本人服务。

当时正在台湾的丘逢甲悲愤交加,立刻以血书上奏清政府,抗议李鸿章的卖国行径,表示要与桑梓之地共存亡,清政府没有同意他的请求。于是丘逢甲带着台湾军民,直接脱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台湾民主国”,与日军在台湾血战近两月,终因势单力薄,不敌日军,台湾全境落入日本人手中,丘逢甲被迫离开台湾,旅居广东。

离开台湾之时,悲愤的丘逢甲写下《离台诗六首》痛骂李鸿章割地卖国的行为,其中有第一首最被人所熟知。

离台诗(其一):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短短一首四言绝句,一开始就直接痛骂李鸿章的无能,“宰相有权能割地”,道尽心中多少的愤怒与不平。丘逢甲有心做事却无力回天,“孤臣无力可回天”。而今大势已去,学范蠡驾一叶扁舟飘然而去,从此失去故土,只能在回首望一眼自己的家乡,“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参考资料:《清史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