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中寒则腹胀,肠胃病调治首先要分清寒热。中医经典常读常新

肠胃胀满是特别常见的肠胃疾病,诱发的原因很多,表现形式也不尽一致。病程有的很短,有的则可能迁延很长时间。多数情况下,还会兼有食欲不振、胃酸酸痛、大便异常等症状,也可能会有其他脏腑的不适。对于常见的胃胀一般采用舒肝理气、消食导滞的方式,多会有效果,但效果不佳,或病症出现反复的情况也很多。

后温读《黄帝内经--灵枢-师传》,才恍然大悟。

歧伯曰: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

此段的译文为:肠胃中热患消瘅病的人,适宜于用寒的疗法,而内寒的病人则适宜于用热的疗法。胃中热,食物消化得快,使人心悬,常有饥饿感,脐以上的皮肤发热。肠中热,则排出的粪便象糜烂的粥,脐以下的皮肤发寒。

胃中寒,就会腹胀;肠中寒,就会肠鸣,大便清稀且有不消化之食物残渣。

胃中寒,肠中热,则腹胀而且腹泄;

胃中热,肠中寒,就会总觉得饥饿且小腹疼痛。

以前多注重《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相关的经方家著作,而忽视《内经》。重读《内经》,才发觉熟读《内经》才是掌握医理的终南捷径。虽说张仲景是发明内经奥旨者也,但《内经》对伤寒理论也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二者不能偏废,应该努力的融会贯通。

胃中热则消谷,胃中寒则腹胀,可谓大道至简。见胃胀,便责之以肝气郁结,其实也是忽视了阴阳寒热这个中医最重要的辩证原则。
更有胃寒肠热,胃热肠寒,以及身体其他症状等复杂情况,只用单一的方式可能会收一时之功,但也有可能会引起其他的变证,不可不防。

以前治疗过胃胀,多会处以大小柴胡、枳术丸、平胃散加减,很多时候是很有效果的,窃喜之余,思路也僵化了很多,偶尔碰到效果不佳的情况,也多想是患者的原因。

这引起我很大的思考,虽然有“有是病用是药,有是病用是方”的治病思路,但也要先规规矩矩辨清阴阳寒热虚实。《内经》中很多辨别阴阳寒热的理论更应该值得重视,毕竟方剂只是战术,而阴阳才是战略,分清了阴阳不至于犯方向性错误。而以后再碰到肠胃胀满的情况,适当的加一些温性的药物果然效果更加明显。

对于中医经典要常温常读,并结合实际,多思考、多领悟。

(0)

相关推荐

  • 糖尿病(瘅)之由来-第十八难三部四经图(3)

    2021-10-14 第三节 糖尿病(瘅)之由来 那胃脉呢,病势已成,如果说,我们里面的实而胀,或者是虚泄,那如果传变,如果没有去,病得传变其实是怎么样子? 岐伯就说了,风,得到风的病,就是外来的风吹 ...

  • 腹胀、胸痛、胃痛,按摩公孙来调治

    "八脉交会八穴歌"中说"公孙冲脉胃心胸",取其有理气止痛的功效.也就是说,胃.心.胸等部位的疾病都可以取公孙穴来治.因此,按摩公孙穴能改善胸痛.腹痛.胃痛.心痛 ...

  • 足三里穴主治:胃中寒,心腹胀满,肠鸣,脏气虚惫

    足三里穴 [所属经络] 足阳明胃经 [功效] 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主治] 胃中寒,心腹胀满,肠鸣,脏气虚惫,真气不足,腹痛食不下,大便不通,心闷不已, [取 ...

  • 凡诊络脉,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

    凡诊络脉,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耳间青脉起者,掣痛.寒多则凝涩,凝涩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泽 ...

  • 『泡脚』中药方: 中药泡脚 调治痛经

    女性痛经常会影响工作.学习和休息.如果您正受痛经困扰,不妨试试在家用中药泡脚,或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同体质或者不同的辨证类型,在用药方面会有不同的选择. 气滞血瘀型:其症状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 ...

  • 胃中堵胀不舒服?治脾胃不舒自拟方4则

    小编导读 脾胃病的形成有很多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因滞而病,主要包括气滞和食滞.如何治疗这种类型的脾胃病呢?白长川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4个自拟方,下面由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 01 和胃汤 ...

  • 『荨麻疹』中药方--荨麻疹 药膳辅助调治

    荨麻疹是春季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除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外,采取一些药膳辅助调治,常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生姜桂枝粥:生姜10片,桂枝3克(研末),粳米50克,红糖30克,煮稀粥食,每日服 ...

  • 『皮肤瘙痒』中药方--过敏性体质 自我调治

    过敏体质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和遗传等因素造成的一种特殊体质.过敏体质者适应环境的能力差,易药物过敏,易患花粉症,易引发宿疾,易致外邪内侵,形成风团.瘾疹.咳喘等. 过敏体质者,在风团.瘾疹发作时,可用路 ...

  • 胃中的螺杆菌是从哪里来的——标准的中医答案

    阳明七十五 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1 阳明病,初欲食,此是太阳表闭,阳明中风.阳明中风,当小便自 ...

  • 男子慢性肾炎,老中医用2味药调脾肾蛋白转阴,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以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 多数患者病因不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