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凤冉:《有泰日记》所见缪荃孙任常州龙城书院院长始末
《有泰日记》,康欣平整理,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五辑,凤凰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
有泰曾任驻藏大臣一职,在驻藏期间先后经历英军第二次侵略西藏、驻藏帮办大臣凤全遇害、九世班禅被英人诱导赴印度等一系列西藏史上重大事件。而他的日记又是清代一百多位驻藏大臣中唯一保留下来的日记,因此早就引起藏学界和史学家的关注。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藏学家吴丰培先生就整理了《有泰驻藏日记》,主要是整理了有泰日记中的驻藏部分。
其实,《有泰日记》时间跨度很大,最早从1866年开始,至1909年,前后达四十四年之久。其中1895年之前的三十年中记载较为简略,只是写在时宪历上,为备忘性质。“以前部属卅年,凡日记皆于时宪书内登记”(《有泰日记》1895年8月21日)。自1895年8月21日有泰起程担任常州知府,开始形成完整记述。近来由凤凰出版社出版,西藏民族学院康欣平先生整理的《有泰日记》,即从1895年至1909年,包括了《有泰日记》的主体部分。本文以近代著名学者、目录学家缪荃孙曾在1898年至1901年间担任常州龙城书院经古精舍院长一职的前后过程考述为例,展示这部日记多方位的价值。
缪荃孙担任龙城书院经古精舍院长一职正是由有泰担任常州知府期间亲自聘任。因此两人有过多次见面和往来,这在《有泰日记》中都有反映,同时结合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以及《艺风老人往来书札》的相关记载,使得全面复原这段历史成为可能。
有泰日记书影,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缪荃孙接任龙城书院经古精舍院长的背景
1896年,常州籍官员刘树屏与恽毓嘉一起向署理两江总督的张之洞建议在龙城书院开设致用、经古两精舍,得到批准后,“十八日,恽孟乐(毓嘉)来会,为湘帅(张之洞)准常绅在龙城书院开办致用、经古两精舍,面商一切”(《有泰日记》1896年2月1日)。此事开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有泰给予了大力支持。在他的日记中随后多次记载有关书院管理情况:“廿七日,午后拜刘绅蔚臣(树屏)、李绅泽之(正光)、恽绅季生(毓龄),皆约管两精舍。”(《有泰日记》1896年2月10日)“十四日,绅士刘检讨树屏、恽庶常毓嘉来会,谈致用、经古两精舍甄别事宜,定于二月初九日在龙城书院考试。”(《有泰日记》1896年2月27日)“初三日,赴龙城书院,拜华若溪院长,实有儒者气象,学问极博。”龙城书院致用、经古两精舍院长初期均为华若溪一人担任。从日记中对华若溪的记载来看,有泰对他的印象很好,多有褒扬之语。
但是到了1897年七月初七日,《有泰日记》中突然记载:“早赴恽孟乐处,因华院长有辞经古一席之说。缘本地孟莼孙孝廉、吕幼舲舍人有挟制语也。此地人有文无行者多,殊可笑人也。”(《有泰日记》1897年8月4日)有泰在第二天就亲自面见挽留华若溪。“初八日,午后拜郑惠村大令,并拜会华若溪院长,因辞经古一席,固挽留之,盖孟、吕两生所致也”。但是显然有泰的挽留并未取得效果,他的十二日日记记载“华院长商经古另请看卷事”。结合《艺风老人友朋书札》中华若溪给缪荃孙的信我们可以知道,此时华若溪推荐的人选应该就是缪荃孙。1897年9月20日华若溪给缪荃孙的信中说:
“郡中龙城书院,自前岁(1896)经孟乐、葆良诸君子主持改课。曾以算学一斋属世芳校阅。至于经古一斋,自揣用力甚疏,本不敢谬膺斯席,无如彼时仓猝未得其人,遂以不才承乏。两载以来,毫无补裨。近因顽躯多病,气血交亏,兼以算学住院诸生,朔望加课,日记累累,批阅纷烦,精神不能兼顾,故决意辞去经古一席,以稍纾心力。业将此情,面白太尊(有泰),已蒙允许。太尊因念先生学问文章为后进所景仰,明年即请先生遥领斯席,属世芳先为函告,容后即行备聘敦请。想先生为桑梓育才起见,定能曲体太尊盛意也。束脩旧例,岁奉二百四十千,每年十课,每课百六十卷。”
此信说明,华的推荐得到了有泰的认可。缪荃孙于9月28日收到此信,在《艺风老人日记》此天记载:“接常州华若溪世芳信、恽孟乐信,言明年龙城古学一席见畀。”可见缪荃孙已经同意担任此职。
缪荃孙任职过程的复原
第二年的年初,缪荃孙借着回乡扫墓之际,来到常州,正式接任经古精舍院长一职。此事同见于有泰和缪荃孙的日记。《艺风老人日记》记载:“三日丁巳,拜有太尊、赵、高两大令、李植之正光……”《有泰日记》中记载更为详细:“初三日,会经古精舍院长缪小山编修,荃孙。本属江阴人,丙子科庶常,现充江宁钟山书院山长,古学为当代驰名,人亦纯净,询年五十四,长余一岁。”
从两人日记,尤其是有泰日记来看,两人见面印象都不错。第二天,缪荃孙就与“龙城书院绅士约晚饭,溎生、叔畲同席”(《艺风老人日记》1898年2月4日)。初六日,有泰又约请缪荃孙吃饭,开始商谈经古精舍的实际工作。“午刻约院长缪筱珊、监院陶铨生、沈文明、李泽之、李系院董,恽北生、恽叔伦诸君,便饭。……谈及院长拟取二艺经古、词章,方为合式,刻下已过甄别,似不便明定,留以有待。并拟另建考棚于八邑……诸君颇以为然。”(《有泰日记》1898年2月26日)根据缪荃孙日记的记载,这天有泰还亲自把二三两个月的脩金四十千交给了缪荃孙。第二天,缪荃孙还亲自送了《词录》一书和经古精舍三、四月的课题给有泰,可以说是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
应该说两人在这几天的会面中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1898年10月,有泰已经得知自己将要卸任知府回京之后,仍然“会龙城院董恽仲山,送华、缪、姚三院长明岁弈书来,即定准,由院分送可也”。确定了缪荃孙等人第二年的聘书。此后两人仍然有不时的书信往来。如《艺风老人日记》1899年元月二十日记载:“戊辰,阴,卯刻到下关。辰刻到书院。阅凌塵遗信,有梦琴信、胡介春信”。二月四日“壬午,雨。……发有梦琴信、附折扇一枋”。有泰在返京之际,来南京时,仍然与缪荃孙见面,“二十三日晤缪小山太史,钟山书院院长,旋送书并路菜,临别大有恋恋之意”(《有泰日记》1899年二月二十三日)。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
缪荃孙任职的内容
因为缪荃孙本人主要在南京居住,担任经古精舍院长的同时兼任钟山书院院长,所以不可能实际担任教学工作,他的工作以评阅课卷,确定名次和出每月课题为主。这在他的日记中有大量反映,成为这一时期日记的重要内容,如:“卅日乙亥,微晴,阅龙城经史廿本。……出龙城九、十、十一、三个月题。发恽仲山信”(《己亥日记》1899年7月)。“五日庚辰,晴,阅龙城卷毕,定名次”(《己亥日记》1899年8月)。
缪荃孙对这份工作十分认真,投入了很多精力。以1898年8月阅卷为例,他在八月二十七收到“龙城寄八月课卷”,从九月初一开始,连续进行评阅,“阅龙城卷五十本”(九月初一)“阅龙城经史卷五十毕”(九月初二)“阅龙城词章卷三十”(九月初三)“阅龙城词章卷三十”(九月初四)“阅龙城词章卷四十毕”(九月初五),用了前后五天时间将经史、词章两类课卷评阅完毕,并且于次日立刻“寄课卷至常州,并复恽仲山信”。
缪荃孙的任职直至1901年底,随着各地纷纷将传统书院改为新式学堂的风潮而结束。
历史的见证:《龙城书院课艺》
《龙城书院课艺》前有泰序言
刊刻于1901年的《龙城书院课艺》一书,收录了龙城书院自1896年至1901年间经古、致用两精舍课卷。按照经史、词章、舆地、算学四类按年编排,并附以院长的评语,是这段时期龙城书院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现。课艺的前面有一篇有泰写于1901年10月的序文,在序文中他讲述了龙城书院在他主政期间的变革经过:
郡故有龙城书院,为武阳两邑课士地,昔卢抱经邵荀慈诸先生尝讲学于是,一时经术文章照耀海内,百余年来流风渐沫,院宇尘封,有识兴叹。今尚书中丞恽公乃请于大府,远绍安定之绪,近师文达之规,改设经古精舍,导源于经史词章;别设致用精舍,博习乎舆地算学。延请江阴缪太史莜珊、金匮华拔贡若溪两先生分主讲席……近复选录课艺汇为一编,以经始之。初余尝力赞其成,邮致京师命为序之。
也正是由于有泰在龙城书院改课之初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华若溪和缪荃孙的认可,才会在他已经返京三年之后,特意请他为该书做序。虽然他们身份背景各异:有泰是一名传统官员,缪荃孙是著名学者,而华若溪是一位数学家,但是在常州教育史上,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而这部由有泰做序,缪荃孙、华若溪编次的课艺汇编,正是他们对常州教育做出贡献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