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0余次入书法国展、数次获奖,为何还热衷参展?投稿带动创作

张青山

在当代书坛,张青山的创作实力,是有目共睹的。他曾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三等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提名奖,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隶书获奖提名,全国首届大字书法展一等奖,入展第二、三、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以及多届国展等30余次。

张青山书法

张青山的成名,是实打实地通过展赛获得的,可以说他对当代书法创作以及投稿有着很深的体会。在下面的采访中,我们可以通过几个问题来了解一下他的学术经历,以及他对当代书法创作的看法。相信对大家都有有所启示。

张青山书法

张青山书法

Q:学书经历以及师承关系?

张青山:我自小就喜欢写写画画,可能是骨子里本有的存在。1985年,上师范二年级的时候,同班同学拿来一本柳体字帖,那是我生平中见到的第一本字帖。临习柳体打破了我之前的'任笔为体,随意挥洒'的习气,算是初入传统之门。

毕业后有幸留校任教,开始教的是美术并非书法。后因师范生入校后必修'三笔字',我又转教书法。在教学过程中,自己逐渐研究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粉笔规范楷书技法,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把此技法刊发了头版。

张青山书法

Q:如何准备参展作品?

张青山:我第七届国展入展的是章草;首届篆书展一等奖、首届青年展和第八届国展入展的为楚简;第二届兰亭奖三等奖、大字展一等奖和第九届全国展提名奖作品均为《张迁碑》风格隶书;第三届兰亭奖提名奖作品是《夏承碑》风格隶书;第四届兰亭奖入展的是《袁安碑》风格大字小篆;第十二届国展入展的是隶书和魏碑。

张青山书法

虽然真草隶篆四种书体中的章草、楚简、小篆、《张迁碑》《夏承碑》风格隶书、魏碑都有幸入过全国展,但骨子里对篆书的婉通和隶书的沉雄更情有独钟。

平时创作我深谙常法,又不拘乎常法,不平不野,让法度的把握在过与不过之间。我本性'惰',若决定投稿,一般都是在截稿前一周或者前几天开始书写,又大多是在最后一天寄出。

张青山书法

Q:笔墨纸砚对参展是否重要?

张青山:'善书不择笔',我不赞同这个观点。我更倾向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以为,用自己精熟的笔、墨、纸、砚进行创作,才能更好地以气入笔,以笔作势,笔纸相成,纸墨生发,一派生机,方能风神潇洒于尘外,气度悠游于纸上。

张青山书法

Q:投稿有没有失败过?

张青山:'胜败乃兵家常事'。初期投稿阶段,可能是屡投屡败。但是,一定要记住四个字——'屡败屡投'。通过每一次投稿前的针对性创作更能淬炼对字法、笔法、墨法、章法的综合运用能力。

当代成名的书家,哪一个不是通过身经百战的历练一路走到今天。因此,当达到或者接近展览水平的时候,一定要敢于投稿,同时还要有勇于接受失败的心理准备。行动不一定成功,但不行动必定失败。

张青山书法

Q:当代书法创作存在哪些问题?

张青山:在当今书法创作中,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我在内。

一、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只顾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有可能你走的就是一个小胡同,缺乏后期路子的扩展空间,甚至迷失主路,最终一事无成。

二、方向明确,但挖掘经典不够深入。虽然确定了主要方向,但是对经典法帖理解浅表,临帖只是流于泛泛的抄帖,缺少选临、精临、背临、分析的临、比对的临、分类的临、重点的临,以及临创结合等层层递进的意识,没有把原帖技术性的锤炼物化为自己平时的书写习惯,虽事倍,但功半!

张青山书法

三、有方向,取法过于宽泛也不可取。'守法固严,变法须活',如果学书没有主线,创作出来的作品就是怪味胡辣汤、夹生大米饭。习书创作不先专注一家,就不能把控所临碑帖的基本法度,也就不能明晰主调。

创作作品,一定要先熟稔主攻碑帖风格,再旁涉同类法帖中的相似元素,甚或独特元素进行融合通化,才可寓法之外,寓意之内。天道酬勤,假以时日,终可破茧化蝶,终会得心应手,随法生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