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谱师冯志亮谈朱姓文化与历史发展

  朱

  朱姓是中国第十四位大姓,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浙江、河南和山东。当今朱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28%,总人口大约有1700万。

  得姓始祖朱挟,本姓曹,上古时期颛顼帝高阳氏之后。颛顼玄孙陆终有六子,第五子名安,因功被封于曹(今山东定陶县西南),大禹赐曹姓,故称曹安。周武王灭商朝后,将其弟振铎封于曹国,曹安后裔曹挟改封于邾国(今山东曲阜东南),称为邾子挟。战国时代,邾国被楚宣王所灭。其后人遂以国名为氏,改“邾”为“朱”,称为朱氏。其后世子孙尊朱挟(邾子挟)为朱姓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朱,原义是树,因树心呈红色,称为赤心木,属松柏一类。郭沫若考证:朱为株之初文,本义与本、末同。金文于“木”中作圆点以示其处,指事。后来由点演变为一横。作两横的意思是截去上下两端,而存其中段。

  远古时期。在河南淮阳地区生长着许多赤心木,生活于此处的氏族以赤心木为原始图腾,朱襄氏族是其中的一支。朱后来演变为株,春秋时期这个地区属于朱字甲骨文陈国,称株邑。推测字也是由朱字演化而来,在朱地建起城堡,自然在朱字旁加邑而成邾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朱姓起源主要有四支:朱襄氏之裔、曹姓、狸姓和子姓。

第一支出自朱襄氏。伏羲氏时代是比黄帝时代还要早,传说伏羲氏制定了姓和氏的定义和传递的规则。朱襄氏族是以赤心木朱为图腾,活动于河南淮阳一带的部落,其后有朱姓,有5000多年的历史。

朱姓的第一个名人是舜臣朱虎,朱虎氏族或为朱襄氏的后裔,朱虎的子孙有西周名隐士朱张、战国时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在先秦时一直活跃在冀鲁豫等地。

第二支出自曹姓。商朝初期,居住在河南灵宝东曹阳的曹部落中分出一支,居于曹阳之西南的朱阳,称朱氏族。朱人随曹人而迁移,商朝时迁移到河南淮阳原朱襄氏居住过的地方,春秋时为陈国的株邑。西周初,周武王封女婿满于陈,夺株邑并人陈国,并封曹姓朱人的后裔曹挟于邾,即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建立邾国,为鲁国附庸。

公元前614年迁到绎,即今山东邹城东南纪王城,一部分人南迁朱方,即今江苏丹徒东南。战国中叶,楚宣王灭邾国,并迁邾人于楚的邾地,即今湖北黄冈西北。邾人遂以邾为氏。继而去邑为朱姓。

  曹姓朱氏是朱姓中最主要的成分。在先秦时期,曹姓朱氏一直活动于豫、鲁、苏、鄂等地,曹姓朱氏的历史有2400年。汉朝时沛国(今江苏徐州)成为朱姓最重要的繁衍中心和发祥地。

  第三支出自狸姓。帝尧之子丹朱之后,以名为氏。因丹朱封在丹水流域,在今河南浙水地区,古号丹朱。舜封丹朱为房邑侯,故称房侯,别为狸姓。丹朱部落被舜打败后,族人四散居于河南、河北、山东、湖北、湖南等地,其中一支以丹朱的名为氏。隋唐时期,其后代在沛国相县发展为望族。狸姓朱氏的历史有4000年之久。

  第四支源自子姓。周成王封商纣王之庶出兄微子启于宋,以奉商祀。至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居于江苏砀山的宋微子之裔公子朱的后代以先祖名为姓。秦汉之际徙于河南南阳,东汉时已发展成朱姓大族,直到唐宋时期,南阳朱姓仍是朱姓中的著名望族。子姓朱氏的历史有2300年。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从三国以后,重要的由其他姓氏改姓朱的有施、康、李、范、舒、邱、胡等姓,尤其明朝帝王赐国姓朱,其人数之多、数目之大,是历史上罕见的。魏晋隋唐时,由于北方战乱和民众大迁移,中原百姓中融人了大量外族的血液,朱姓中也流人外族人的基因。最主要的有:北魏时鲜卑族慕容部的可朱浑氏族,宋朝金国的女真人兀颜氏族,清朝满洲八旗的乌苏氏、朱佳氏、珠锡哩氏等氏族的集体改姓朱。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最终同化为汉族。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秦汉时期,朱姓已普遍分布于中原和华东地区,在江苏南部的发展尤其迅速,形成江南朱姓大族。同时由中原向西北的陕西挺进,至东汉末,朱姓的足迹已西达四川、南抵福建。唐朝时,朱姓已出现在广东。明朝是朱姓的鼎盛时期,朱元璋大封同姓王,大赐国姓朱,朱姓迅速地向全国发展,特别是明初向云南的进军和屯垦,使西南地区的朱姓得到很大的发展。明末,朱姓进人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排在第十位。朱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朱姓人口的15.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南、江苏,浙江,这四省朱姓大约占全国朱姓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四川、安徽、湖北等。当时的赣苏浙皖豫、川鄂为朱姓两大聚集区。

  明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8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列第十一位。浙江为朱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朱姓人口的19.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三省,大约占全国朱姓人口的51%;其次分布于甘肃,山东、福建三省宋元明600余年,朱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同时也向西北和西南运动。全国重新形成了苏浙赣鲁、福建、甘肃三块朱姓人口聚集区。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朱姓的分布和和图谱当代朱姓人口已达1700万,为全国第十四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28%。从明朝至今600余年中,朱姓人口由186万增到1700万,大约增长了9倍朱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可能与在明朝灭广后,皇族朱姓因遭追杀。避国难而改姓以及由其他姓氏所改的朱姓纷纷改回原姓有关。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安徽。河南三省,大约占朱姓总人口的30.2%;其次分布丁浙江,山东,广东,湖南湖北,四川,江西七省,大约占全国朱姓人口的38.2%江苏为朱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朱姓人口的13.3%苏皖豫为朱姓高密度聚居区。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朱姓的郡望主要有吴都、沛国、河南、凤阳、丹阳,太康、钱塘、永城、义阳九个。除了与郡望同名的堂号外,朱姓堂号主要还有居敬、白鹿、折槛、紫阳、槐里、两仪、玉奇、明伦、婺源、新安、金陵等。

“居敬”和“白鹿”两堂号的来源出自宋朝理学家朱熹。他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主张“循序渐进,居敬持志”八字教育原则。而“折槛"堂号源出汉朝槐里令朱云,当时奸臣张禹霸朝欺民,深得皇上信赖,朱云犯颜直谏,奏本杀禹,触怒皇帝,在被推出午门砍头之时,死抱殿槛,仍面不改色历数张禹罪恶事实,大讲除奸臣保社稷之道理。武士在拉朱云时把殿槛折断,武士与朱云一起倒地。皇帝被朱云的忠心和不怕强权的精神所感动,醒悟过来,处理了张禹。奖励了朱云,并且留下断残殿槛以提醒自己,也要求大臣向朱云学习,敢于向皇上提意见。

  2、朱姓楹联

  负荆勤读;折槛旌忠。

  治推北海:歌遍南阳。

  鹭台表直;鹿洞垂规。

  婺源著氏:徽国流芳。

  玉海千寻,探遍五经之秘;书楼万卷,博搜二西之奇

  3、家规家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朱姓历代名人653名,占总名人数的1.44%,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一位。朱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92%,排在第二十一位;朱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9%,排在第十二位:朱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2.57%,排在第六位。

我国朱姓产生过许多世家大族,出现过无数名人,在历史的长河中表现得轰轰烈烈。先秦以来,朱姓称帝者25人,先后建立了高句丽、秦、汉、后梁、明等政权。

朱姓历史杰出人物:西汉大臣朱买臣,高句丽国君朱蒙;东汉大将朱儁;三国时魏国名僧朱士行;东晋名将朱序;南朝梁国大将朱异;唐朝宰相朱敬则,名将朱环,割地称秦的朱泚,割地称冀王的朱滔;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宋朝医学家朱肱,词人朱敦儒,诗人朱弁;南宋哲学家兼教育家朱熹,学者朱震;元朝医学家朱丹溪,数学家朱世杰。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北京市(明十三陵、故宫)——山东省邹城市(发源地)——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

  (一)北京市明十三陵、故宫明朝朱氏皇族遗迹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除明宪宗朱祁珏之外的13个皇帝的陵墓群,位于昌平区天寿山脚下。陵园面积40平方公里,外围筑有40公里的城垣。从1409年兴建第一座陵墓起,至1644年明朝灭亡,这项工程延续了200余年。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迁都北京后营造的宫殿。从1420年落成到1644年明朝灭亡,共有14位朱家皇帝住这里起居执政,紫禁城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此后,这里成为了清朝10位皇帝世代生活的地方。

  (二)山东省邹城市朱姓发源地——邾国故城

  东周时期邾国故城遗址,位于邹城市东南12.5公里处,峄山镇纪王城村附近。

  据《左传》、《史记》、《汉书》等古籍载:邾国自西周时建国到后来被楚国所灭的400余年时间里,均住此建都。邾国灭亡后的700多年时间里,故城仍是当地的政治、经济中心。直至北齐年间经过一次迁移,才逐渐沦为废墟。邾国故城自春秋建立,至北齐迁徙共延续100余年,是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东周时期都城之一。这一片看似荒芜的地方,却曾是朱姓祖先建都立业、繁衍生息的沃土。

  (三)河南开封市朱仙镇——朱亥故里

  传说开封城西南20公里外的朱仙镇,是战国勇士朱亥的故里,因其祖先居住在一个名为仙人庄的村子里,故称朱亥为朱仙。后来就把朱亥故里称为朱仙镇。镇上至今还有仙人街仙人桥之说。镇上还有繁盛时期保留下来的杂货街、曲米街、油篓街、炮房街、估衣街、京货街等名称,镇西北著名的岳飞庙为明代所建。

  游线二:江苏省南京市(钟山明孝陵)

  (一)江苏南京市钟山明孝陵

  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位于钟山的南麓,独龙埠玩珠峰下。这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孝陵800米长的神道两边,石刻林立,都是明代石刻中的经典之作。

  游线三:江西省上饶市婺[音同“误”]源县(朱熹故里)——福建省武夷市(朱子理学摇篮)

  (一)福建武夷山市朱子理学摇篮

  武夷山是朱子理学思想孕育、形成、发展的地方。他在这里生活、著述、创办学院,讲学达50余年。在他的影响之下,武夷山成为三朝(宋、元、明)理学驻足之地。至今武夷山仍留有众多的文化遗迹。不仅记录了历史的真实面貌,也记录下了朱子理学的萌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朱熹曾授徒的紫阳楼被海内外学者喻为“中外第一所私立大学”。是当时武夷山的第一大建筑,人称“武夷巨观”。由于经历700多年的风雨,武夷精舍已经损毁,遗址上只留下一面山墙。

  (二)江西上饶市婺源县朱熹故里

  婺源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农村。离县城30公里的文公山上,有朱熹回乡扫墓时亲手栽的古杉24颗,寓意24孝。至今逾800年,长势依然茂盛,古杉之巨,国内罕见。这里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尤其是春秋两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红枫叶犹如一簇簇火苗鲜艳夺目。

(0)

相关推荐

  • 百家姓——曹

    曹姓为中国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6.此姓氏在韩国亦有分布.但"曹"字在韩语汉字作"曺",是异体字. 曹姓在中国的来源有以下几个: 出自古曹姓邾国晏安,陆终第 ...

  • 行走丨大理白族:一看照壁,便知姓氏

    大理以悠久古老的历史文化文明于世,以建筑艺术独特风韵驰名中外,青瓦白墙,绿树红花在这里自成一体,相得益彰."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似乎已成了大理白族民族建 ...

  •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邱(丘)”姓

    邱(丘)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六十八位姓氏,尤盛于广东地区.当今邱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32%,总人口大约在423万. 邱的名义 邱姓本丘氏.自汉朝以来,为避孔子之名讳,不断有丘氏改为邱氏.到清雍 ...

  • 修谱师冯志亮谈郭姓文化与历史发展

    郭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十七位大姓,主要分布在中原和华北地区.当今郭姓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13%,总人口大约在1500多万. 得姓始祖虢叔,亦称虢公,姬姓,周太王少子季历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武王之叔 ...

  • 修谱师冯志亮谈林姓文化与历史发展

    林姓是中国第十六位大姓,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13%,总人口大约只有1510万. 得姓始祖林坚.子姓,林氏,名坚.殷商王朝末期忠直之臣比干之子.相传比干"三 ...

  • 修谱师冯志亮谈胡姓文化与历史发展

    胡 胡姓是中国第十五位大姓,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各省.当今胡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16%,总人世大约有1550万. 得姓始祖胡公满,妫姓,有虞氏,名满.上古圣君虞舜三十四世孙,周武王之婿.武王伐纣后 ...

  • 姓氏文化研究专家冯志亮解析樊姓文化的历史发展

    樊 樊姓是中国人常见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一百零九位,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北地区.当代樊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5%,总人口大约有200万. 得姓始祖仲山甫.姓姬,周太王古公亶父后裔.周宣王时卿士 ...

  •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解析郭姓文化与历史发展

    郭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十七位大姓,主要分布在中原和华北地区.当今郭姓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13%,总人口大约在1500多万. 得姓始祖虢叔,亦称虢公,姬姓,周太王少子季历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武王之叔 ...

  •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解析高姓文化与历史发展

    高 高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十九位大姓,主要分布在渤海湾.中原.东北地区.当今高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总人口大约在1330余万. 高姓始祖高奚(傒),姬姓,周朝齐国太公姜子牙后裔.齐国传至太公八 ...

  • 姓氏文化学者、修谱师冯志亮解析史姓的宗族特征与人口繁衍

    史 史姓是中国第八十三位姓氏,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当今史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1%,总人口大约有285万. 得姓始祖史佚,原名尹佚,姬姓,周文王之孙,伯邑考之子.最早见于史籍的史氏者.西 ...

  • 姓氏文化学者、修谱师冯志亮解析龙姓的姓氏意义与宗族特征

    龙姓为我国第八十四位姓氏,在湖南.贵州.四川分布最多.当今龙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的0.21%,总人口大约有281万. 得姓始祖少昊,汉族神话中的五方上帝之一,又称白帝,史称金天氏.少昊是远古时代华夏部落 ...

  • 姓氏文化学者、修谱师冯志亮解析彭姓的寻根探源与宗族特征

    彭 彭姓是中国第三十二位姓氏,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分布比较集中当今彭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8%,总人口大约有766万. 彭姓始祖彭铿,即彭祖,姬姓,上古时期陆终第三子.彭姓出自颛顼帝后裔.颛顼帝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