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一词起源
隋文帝开科举,隋炀帝设进士科,但由于历史湮没,隋炀帝时的开科情况今已不详。中国科举史上有名可查的第一位状元(文科状元)是唐武德五年的孙伏伽,但这一说法也有争议。
“状元”一词始于唐朝。凡举人进京会试,须先到礼部投状报到,故时人称进士第一名为状元,又称状头。唐代一般不举行殿试,会试就是最后一次考试,所以状元就是会试第一名。但唐朝状元并没有高出一般进士之上的特殊荣耀,也不为史书所特别记录。如王维、柳公权等人,史书中只称“中进士”,并不强调其状元头衔。
唐朝状元含金量低,究其原因就是唐朝的试卷不仅不糊名,考官还会根据考生的推荐人递上来的“行卷”决定录取与否。所谓“行卷”,就是考生们把平时写的一些最得意的诗赋文章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呈送给朝廷权贵或者社会名流,请求他们向主考官推荐。在唐朝,名门望族有“五姓七望”之说——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王维即是出身太原王氏。
“安史之乱”后北方生灵涂炭,人口南迁,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超越北方。南方状元的人数占比,也从“安史之乱”前的一成多上升到三成以上。(《人民周刊》)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