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产业发展现状数据报告:占比4%的卫生院创造52%的医疗收入

前 言

政府推出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资源共享,改善基层医疗发展滞后的现状。

基层医疗获得了新动力,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但是,我国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农村基层医疗优质资源先天短缺,导致基层医疗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凸显。

医疗资源必须重新分配,加大向基层倾斜力度,才能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医改目标。

基层医疗,在我国整个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占比高达95%,涵盖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门诊部(所)。

随着医改政策的逐步实施,我国基层医疗的规模、医务人员数量和服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与各类高等级医院相比,基层医疗的床位供给能力、设备先进性存在不足,而且城乡发展不平衡性矛盾突出。

指标解释:

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和门诊部(所)4类机构。

②公立机构、民营机构:前者指经济类型为国有或集体的医疗卫生机构;后者指经济类型为国有或集体以外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联营、股份合作、私营、港澳台投资和外国投资等医疗卫生机构。

③城市与农村范围:城市包括直辖市区、地级市辖区和区县,农村包括乡镇和行政村。

④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本报告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官方数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梳理,全面分析基层医疗发展现状。

医疗机构:数量占据优势,发展不平衡性凸显

总量上升,增速减缓:2011-2016年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速比较缓慢。其中,在2012年,机构数量大幅减少,主要是因为村卫生室数量减少所致。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在逐年减少,村卫生室数量相应减少。

数量占据绝对优势:在整个医疗卫生机构体系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在95%左右,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在我国医疗机构营收占比达到78%的医院,数量占比只有3%。

数量占比有所下降: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占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同期,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占比分别增长了0.7、1.3个百分点。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柱,其建设保持稳定增长。

村卫生室数量领先:我国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村卫生室数量占比70%,遥遥领先于其他机构,为农村医疗服务提供了保障。

门诊部(所)发展势头好:门诊部(所)数量逐年上涨,2011-2016年总体增长了17%,得益于政策对诊所开办条件的放宽。

乡镇卫生院数量保持稳定:近几年乡镇卫生院数量稳定在3.7万家,主要是我国乡镇建制未发生变化。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发展不足:我国后期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网点建设,更好满足社区居民医疗服务需求。

农村机构数量远超城市:主要是因为农村人口多且较为分散,村卫生室数量占据优势,需要更多医疗机构才能实现覆盖。

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增长出现分化: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数量持续减少,城市基层医疗机构持续增加。城镇化加快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医疗需求不断扩大,带动城市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增长。

公立为主,民营为辅: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于民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且公立数量持续增加,民营数量持续减少。主要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农村医疗),盈利空间较小,民营资本参与积极性较低。

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突出:整体看,东部基层医疗发展最好,中部次之,西部落后,这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村卫生室数量最多:东、中、西部各类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村卫生室数量远超其他类型机构。

西部乡镇卫生院数量最多:主要是西部省份乡镇数量多。

中西部门诊部(所)发展滞后:中西部地区门诊部(所)数量明显落后于东部,主要是因为诊所大部分分布在城市,东部城市数量优于中西部。

床位设备:床位供给能力提高,设备先进性不足

规模扩大,增速放缓:随着政府大力支持基层医疗发展,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加大了床位数投放。但是随着政策效应递减,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增长放缓,床位数量增速也随之下降。

床位数都在增加:说明基层医疗机构和医院都在不断完善医疗服务设施。

总量差距不断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床位数量之间差距在不断扩大,主要是医院在财政支持和资金实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支持,同时基层医疗机构自身需要不断增强融资能力,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

卫生院床位数占比最高且逐年扩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占比逐年降低:主要是因为医疗服务下沉,卫生院成为基层住院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基层医疗床位供给密度提高:每千人口享有床位数逐年递增,能更好满足患者住院需求。

农村床位供给密度偏低:农村每千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不足城市的一半,这与农村基层医疗发展滞后密切相关,需要加快农村基层医疗发展,提高农村床位供给密度。

硬件设施日益完善且保持高速增长:基层医疗加大设备购买力度,加快设备更新换代,有助于提升诊疗服务能力。特别是2013年以来,万元以上设备数量平均增长率高达9.9%。这得益于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设备的补助力度。

设备先进性不足: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集中在5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设备极少,说明设备先进性偏低,仅能满足基础疾病的诊疗,需要引入更多更好医疗设备。

卫生人员:数量供给改善,结构有待优化

卫生人员总量增加: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数量逐年增加,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卫生人员分布失衡:大部分医务人才聚集在医院机构,基层医疗服务人员处于低增长水平。主要是医院创收能力强且发展平台好,对人才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城乡卫生人员发展分化严重:城市数量少增速高,农村数量多增速缓慢。主要是城市医疗机构条件好且生活环境优于农村,卫生人才愿意留在城市发展。

医师资源占比最高:从各年卫生人员占比看,医师占比都超过50%,这为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了保障。

药、技师人才短缺:基层医疗各类人员中,药、技师占比偏低。一方面,基层医疗医师可以兼职药、技师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是基层医疗机构药、技师人才供给不足。

村卫生室医务人员最多:我国农村数量庞大,村卫生室和医务人员配置最多。

发展趋势差异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务人员逐年增加,村卫生室医务人员有所递减。

服务绩效:服务人次最多,卫生院收入占据半壁江山

诊疗人次占比最高,但增长疲软:主要是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不如医院,患者对基层医疗缺乏信任,优先选择到医院就诊。

规模与服务能力不匹配: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占比高达95%,但诊疗人次占比仅为55%;而数量占比仅为3%的医院,诊疗人次却高达41.2%。这表明基层医疗产能过剩,需要提高居民对基层医疗的信任度。

总量增加,增速下降:基层医疗总收入逐年上升,但增速已由2011年的16.4%下降到11%。主要是因为基层医疗诊疗人次增速在逐年下降。

卫生院收入占据半壁江山:从各年各类基层医疗机构收入看,卫生院收入占比都在50%以上。主要得益于卫生院医疗设备和服务能力优于其他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服务人次较多。

村卫生室创收能力偏弱:与其他基层医疗机构相比,村卫生室收入6年来只增长了40.5%。主要是因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村卫生室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偏弱,导致其收入增长缓慢。

居民医疗消费支出逐年增加:社区、乡镇人均住院费用、门诊费用不断提高,表明居民的医疗消费在逐年增长。

住院费用是创收主力:社区和乡镇人均住院费用远远高于门诊费用,成为基层医疗收入主要来源。

城乡基层医疗消费差距巨大:社区人均住院费用、门诊费用约为同期乡镇的2倍。主要是因为城市居民的收入高于乡镇,医疗支付能力较强;同时,城市医疗消费观念与时俱进,愿意增加在医疗健康方面的支出。

文|蛋壳研究院

近期推荐

 Oracle、亚马逊相继杀入,盘点2017年医疗云计算的十大新战场

 医疗健康行业2017投融资报告:1028个项目融资1571亿元,技术创新拉动资本增长

 影像AI大行其道的时代,云PACS扮演了什么角色?

2018年J.P摩根大会

 2018年J.P摩根大会透露的12个大趋势:资金回流药物研发、企业追求智慧型增长

 2018年J.P摩根大会,强生、美敦力、雅培、礼来、辉瑞、Illumina的干货分享

 2017年医疗投入超5亿美金!盖茨在2018年J.P摩根大会上再次揭秘基金会投资逻辑

 冤家不路窄,Illumina 与赛默飞世尔为何签署合作?保卫市场才是目的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