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究新闻传播学真问题?
在中南大学研究生创新论坛上,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谭天教授作了《如何研究新闻传播真问题》的演讲,分享他做研究的经验、体会和看法,现把演讲内容整理如下:这个人大家认识吗?他叫梁漱溟,中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当年他想去考北大,没想到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却让他去北大当老师,让他教东方哲学,于是这个中学毕业生就成了北大教授。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研究其实跟学历没有太大关系。取得读研机会和获得研究生学历的人,并不等于就拥有研究能力,更不意味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者。那么,研究跟什么最有关系呢?别的先不说,做研究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是有好奇心,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总想去探究一番;二是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要独立思考且敢于质疑求真。现在有不少研究生不会读书(不太读书)、不会提问、不善讨论、不敢争论,迷信权威、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缺少钻研精神和批判意识。我是暨南大学首批研究生“卓越导师”,我觉得我的任务就是把“考霸”变成“学霸”。三人行必有我师。要注重交流,不要闭关造车;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我认为不善于跟老师交流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我最喜欢的研究生是能够跟导师争论的同学,这说明她不盲从有主见。万事开头难,要克服做研究太难,甚至高不可攀的心理障碍。为此,我向研究生倡导的“快乐学术”。志存高远还要脚踏实地,不要急于求成,先从小的研究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要仰望星空,也要关注现实。要走出书斋,关注业界与社会,要走进新闻传播实践的“田野”中去做田野调查。既要要求真务实,更要勇于突破,要发挥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以前我们这个学科只有新闻学,长期以来陷入:新闻无学“的迷茫中,后来从国外引入了传播学,于是形成了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我们不仅“走进传播学”,还要“走出传播学”,需要学科重建和跨学科研究。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要研究有生命力的数学。对于我们这个学科来说,就是要研究有生命力的新闻传播学。我认为研究生要研究真问题找到好选题。我认为现在新闻传播学研究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有学术没研究,没问题和伪问题,过于精细而丢失本源,过于功利不够扎实,囿于传统而没能拓展等。那么,如何找到真问题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那么,如何找到一个好选题呢?好的选题有两个标准,一是真问题,二是有价值的问题。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二者必有其一。好的选题往往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当你的问题在不停地追问,又不断地得到解答,那么在哪些不能得到满意答案的地方或许就有值得去做研究的选题。此外,学习要取长补短,研究要扬长避短。研究者要根据自身条件、学科背景、拥有资源等因素来确定自己的选题,选题过大或过小都不好。追逐热点也会使自己掉入研究的陷阱。怎么防止掉入误区和陷阱呢?除了前面所讲的,我的体会是关注基础理论研究,即使不做基础研究也要关注它,这样才能开阔视野,直抵本质。学会讨论。真问题往往是聊出来的。对于学识不多的同学,一个人想往往找不北,甚至不能判断某些知识和理论属于哪个学科哪个领域,更要聊。找到好问题真问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追问需要不停判断,是一个选择和取舍的过程。学会提问。掌握这三招你就行:一是脸皮要厚,敢于发问;二是听课不能带耳朵不带脑子,要思考问题;三是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一个同学是不是可造之材,从他(她)的发问大致可以看出来。学会阅读。大量阅读也很重要,会找书会看论文也很重要。学会使用学术语言。如今新闻传播学研究越来越注重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那种经验总结式的议论文逐渐减少了。同时也要尽量避免使用模糊语言,要熟练掌握专业术语。养成严谨科学态度。问题是研究的价值基点,概念是研究的逻辑起点。研究一定紧紧围绕基本概念来展开,同时要选择合适的论证方法,要有足够的论据来支撑你的观点,整篇论文要形成一条完整的清晰的逻辑链。论文写作既要言简意赅,不仅让读者看得明白,你的论点还要具有说服力。做研究要坐冷板凳,要相信天道酬劳和水到渠成。论文还要多写多练,不然会造成眼高手低。结合平时的读书心得、学术随笔,养成多思考多成文的写作习惯。有些论文写得不理想,不妨放一放,等有了新材料新灵感再写。要客观评估自己,先定一个小目标,先做难度较小的选题,先在一般刊物发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同时要有规划,尽早给自己定向定位。前些年兴起传媒经济研究,我看到一位资深教授也是我国传媒经济研究的开创者写了一篇文章《传媒经济不是经济学科——我的传媒经济理论形成过程》。我感觉有点“白马非马”的味道,加上我有一些经济学背景,于是我决定与他商榷。为此,我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破,与他们老师合作的《传媒经济不是经济学的弃儿——与周鸿铎教授商榷》,一篇是立,我独著的《试论我国传媒经济的研究》,运用范式理论来批评他,进而建立起传媒经济的研究范式。在完成我对传媒经济研究的全面梳理和范式建构之后,接下来的问题是,我还在思考传媒经济研究能否独立?还是用经济学理论就可以研究传媒经济?传媒经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理论?在梳理注意力和影响力这两个理论之后,我发现它们的解释力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于是我提出了新的理论——意义经济理论。意义经济三大构成意义消费、意义影响和意义服务,新兴媒体即媒介平台主要提供意义服务,于是我进而写出《基于关系视角的媒介平台》,创建了媒介平台理论。当时“平台”一词频繁出现,但还没有人系统研究它。在经济学领域有一部《平台经济学》,我把他的平台理论移植过来,与此同时另一学者在研究信息平台。继提出意义经济和媒介平台理论之后,我陆续做不少应用研究,并进一步推进理论研究,如《新媒体不是“媒体”——基于媒介组织形态的分析》、《论社交媒体的关系转换》、《新媒体经济是一种关系经济》等。
案例二:跨学科研究选题
新媒介生态下的电视传播模式——以《百家讲坛》为例(核物理学)
传媒经济的本质是意义经济(经济学)
基于关系视角的媒介平台(经济管理)
物联网激活传播学跨学科研究(研究方法)
《诗经》情感可视化设计(计算传播学)
国家课题《基于大数据的政府网络传播力评估与研究》(数据挖掘)
论文如何写好?学术期刊编辑告诉你
在中南大学研究生创新论坛上,《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编审尹金凤老师作了《学术期刊编辑青睐的好文章》的演讲,对研究生论文写作进行点拨,很有用,现摘录如下:1、大家常常口中说的C刊,那么这个C刊具体是指代什么?2、同学们是否有随身携带的记录本,用来记录日常现象、灵感吗?3、自己弄不懂的学术问题,是算了还是有寻找 教师或师哥师姐的专业帮助?公交站的广告牌投放,大学生抖音的受众心理分析,拼多多的用户群体,豆瓣使用等待实习的经验,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阅读,导师的课题参与等Eg:腾讯实习(王者荣耀的未成年保护)、手游的报告调研、文化创意园区课题调研等图书馆资源,在cnki、web of knowiedge等数据库中根据关键词搜索论文级别,影响因子,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投稿人的单位等。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选择有代表性的作者的论文、选择研究的视角来梳理文献我的研究可以改变什么?我的研究会做出什么贡献?我会回答哪些特定的问题?引语、文献综述、方法论、测量、数据、分析、结论、讨论文献综述(作为承):系统而完整地回顾既有的研究在这个研究问题上的贡献分析(作为转):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你杨说点什么新东西结论(作为合):回顾所有的论点,对你的研究有一个概括性的说法,同时要对你的研究进行总结 、提炼和升华。结语:本研究的新发现,得出了什么结论,短途于哪些范围,对前人的研究做了哪些补充。论文结构的变化 ,初稿写完和老师进行讨论与修改。反复修改,至少3-5次1.关注本领域的刊物;2关注刊物的栏目;3.关注最新录用的文章;4.关注本领域的代表性作者;5、寻找进项的正确的网址;6.审稿费及版面费。
相关链接: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一)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二)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三)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四)
研究生教育再不改革,还能培养出合格的研究生吗?
吐槽研究生论文写作“十八怪”
长沙:按下融媒研究快进键
谭天的文旅世界
头条号东行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