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古拳单练十二势

预备势:两踵并在一直线上,两趾向外,相距约六十毫米,两腿直伸,膝后挺;小腹后收,胸前倾,两肩宜平,稍向后张;两臂从容下垂,两肘微向前迎,指密并,掌心向里;头宜正,颈宜直,口宜闭,下颚向后收,两目向前平视。

此时,即兵中之立正姿势,对于拳法开始甚为紧要,在生理上极有价值,使全身骨骼及各种筋肉,上下左右,位置端整,无偏倚之弊。

一、两掌向前平托势

1.直立势

两趾并后,吸气一口,下贯丹田;两手紧贴腿部,由下用力向前平伸,如托物然,与肩齐为度;目平视,两踵高举,两腿须直立,不摇,两手掌相并,脊骨中正无懈。

坚持静立一会儿,放下双手休息。再平托,再下垂复预备势。如斯反复数遍。

2.地盆势

两腿下蹲,两手由垂直前伸。

地盆动作不变,两手平托、下垂,反复数遍。

二、两手左右平开势

1.直立势

(1)两踵高举,两手向前平伸。

保持静止一会儿。

(2)两手向左右平开,以两臂成一直线为度,胸向前挺。

保持静止一会。

如斯反复至数遍,两手由左右下垂,回复预备势。

此势运动扩张胸部,使肺循环无阻滞之患。

2.地盆势

(1)两腿下蹲,两手由垂直前伸。

保持静止一会儿。

(2)两手向左右平开。

保持静止一会。

如斯反复数遍,两手由左右下垂回复预备势。

三、双手上托势

1.直立势

(1)两踵举起,两手向左右平开,掌心向上。

保持静止一会儿。

(2)两手保持原状,翻转上托,两掌心如各托一球,至顶两手指端相对,目上视,舌抵腭。由鼻调息,使力周腿肋,足趾用力,总以伸气安舒,腋力由臂透贯指端为要。

保持静止一会。

如斯反复数遍,两手由上托下垂,回复预备势。

2.地盆势

(1)两腿下蹲,两手向左右平开。

保持静止一会儿。

(2)两手翻转上托。

保持静止一会儿。

如斯反复数遍,两手由上托下垂复预备势。

四、上翼势

1.直立势

(1)两踵高举,两手上托。

保持静止一会。

(2)两手缓从耳后收回,翻转下按至胸前停止。胸向前挺,双腕平直,屈肱环拱当胸,肩、肘、腕三者成水平,使其力由肩而肘而腕而指端,气定神凝,心澄貌恭。

保持静止一会儿。

如斯反复数遍,两手由胸前下垂,复预备势。

2.地盆势

(1)两腿下蹲,两手上托。

保持静止一会儿。

(2)两手缓从耳后收回,翻转下按。

保持静止一会儿。

如斯反复数遍,两手由胸前下垂复预备势。

五、下翼势

1.举踵势

(1)两踵高举,两手横屈于胸前。

保持静止一会儿。

(2)两掌下按,气沉丹田,略为停顿。

(3)双手分附胯侧,掌心着力下按,手指上举,脊柱竖直,使力由尾闾循脊骨上升,神贯头顶。

保持静止一会儿。

如斯反复数遍,两手由下按垂直,复预备势。

2.地盆势

(1)两腿下蹲,两手横屈于胸前。

保持静止一会儿。

(2)两掌下按。

保持静止一会儿。

如斯反复数遍,两手由下按垂直,回复预备势。

六、單手上托势

1.直立势

(1)右臂向上伸,掌心向下,指端向左,肘直;头仰,目视右掌心;左手握拳,屈于腹之左侧,拳贴于腰际,肘向后挺。

保持静止一会儿。

(2)右臂由左边落下画半圆形至腹前,手握拳,臂屈于腹之右侧,拳贴于腰际;左臂向上伸,掌心向下,指端向右,肘直;头仰,目视左掌心。

当上托时,由鼻调息,使气贯三焦,左上则右下,右上则左下,两掌须平,掌心相印,故又名指天蹈地。凡拳法中之展势,均由此势变化而出。

保持静止一会儿。

如斯反复数遍,两手垂直回复预备势。

2.地盆势

(1)两腿下蹲,同时,右臂向上伸,掌心向下,指端向左;左手握拳贴于腰际。

保持静止一会儿。

(2)右臂由左边落下握拳贴于腰际左臂向上伸,掌心向下,指端向右。

保持静止一会儿。

如斯反复数遍,两手垂直,回复预备势。

七、顺步左右屈伸势

1.练习此势开始时,须由预备势并足屈肱,两手作拳,附于腰际。

2.左足向左斜前方蹈出,屈膝成直角为弓步;同时,左臂向前伸,仰手作拳,肘屈成钝角,右足须直为箭步(与左足成斜并行线),右臂向后伸,仰手作拳。

3.复开始之姿势。

4.右足向右斜前方蹈出,屈膝成直角为弓步;同时,右臂向前伸,仰手作拳,肘屈成钝角;左足须直为箭步(与右足成斜并行线),左臂向后伸,仰手作拳。

练习此势时,宜气沉小腹,目注前手,胸背正向,此为少林拳法练力之第一势。久习之则力贯两臂,其坚如铁,凡拳法中之弓箭步各势,均渊源于此势也。

5.复开始之姿势。

如斯反复数遍,回复预备势。

八、双腿手势

1.练此势开始时,须由预备势两腿蹲下作二字地盆。两手组拳紧贴腰际,拳心向上。

2.用柳叶掌(五指密并)向前仰出,覆推,掌心著力。

保持静止一会儿。

仍覆掌用采劲收回,至胸侧,翻转组拳紧贴腰际,还原势。其所经过之路线,均为弧形,成一立圆,而向前与收回,各得其半圆,此为初习正而动作。若纯熟时,则为半而势,前推后应,左右进退,全赖腰肩,常于空际作对角线,各得半弧,用腋力贯于掌心,气发丹田,达于两臂,有猛虎推山之慨。形意拳之虎形,岳武穆连拳中之掌舵势,皆道源于本势也。

如斯反复数遍,回复预备势。

九、掌膝起落势

1.练习此势开始时,由预备势两足左右开立成直立八字步,两拳紧贴腰际。

2.两腿蹲下,踵高举,两手虚按膝上外侧。

保持静止一会儿。

两掌用力翻转,紧贴腰际,腿亦同时直立,复开始之姿势。当双手下按时,气沉丹田;上提时,脊柱须直,两目平视,舌抵上腭,精神贯顶。动作时,足踵起落,慎勿倾斜移动为要。

如斯反复数遍,回复预备势。

十、顺步双抓势

1.练习此势开始时,由预备势两足立定,两手组拳,仰贴腰际。

2.右足不动,左足蹈出;同时,双手向左斜前方抓出。

保持静止一会。

3.左足不动,右足蹈出;同时,双手向右斜前方抓出。

保持静止一会儿,复开始之姿势。

如斯反复数遍,回复预备势。

十一、弓步双爪爪

1.练习此势开始时,由预备势作八字地盆抱拳腰际。

2.右足不动,为箭步;左足向左斜前方蹈出成弓步;同时,双手向前,拳心向下。继变掌向左右分抓,以两臂成一横线为度。

保持静止一会儿,抱拳复开始时之姿势。

3.左足不动,为箭步;右足向右斜前方蹈出成弓步;同时,双手向前,拳心向下。继变掌向左右分抓,以两臂成一横线为度。

如斯反复数遍,回复预备势。

十二、拦推势

1.两足不动,左手外压,掩护至膝下;右手沿左肩,于胸前尽力向左推出。

保持静止一会。

2.右手外压,掩护至膝下,左手沿右肩,于胸前尽力向右推出。

保持静止一会儿。

如斯反复数遍,回复预备势。

(编辑/高翔)

两趾并后,吸气一口,下贯丹田;两手紧贴腿部,由下用力向前平伸,如托物然,与肩齐为度;目平视,两踵高举,两腿须直立,不摇,两手掌相并,脊骨中正无懈。

右臂由左边落下画半圆形至腹前,手握拳,臂屈于腹之右侧,拳贴于腰际;左臂向上伸,掌心向下,指端向右,肘直;头仰,目视左掌心。

两掌用力翻转,紧贴腰际,腿亦同时直立,复开始之姿势。当双手下按时,气沉丹田;上提时,脊柱须直,两目平视,舌抵上腭,精神贯顶。动作时,足踵起落,慎勿倾斜移动为要。

(0)

相关推荐

  • 螳螂拳·九路连环拳(第七路)

    以武学打开世界 1.左叠肘 ①身体右旋180°,带动右手由左向右.向前上方内旋横拨,掌心朝右,高与眉齐.左手由上而下,俯掌护于左腰际.此时,身体重心至于左脚,成左实右虚步.目视右掌.(图98) ②前式 ...

  • 螳螂拳·九路连环拳(第五路)

    以武学打开世界 1.迎面直捅捶 ①接第四路肋下插掌式.左足提离地面少许,摆步踏下,同时右脚上步,虚踏地面,成右虚步.左掌随身体转动向左.前划弧.右掌外旋,掌心朝左,由下向上左方按拨,目视双手.(图54 ...

  • 古传外功易筋经十二势

    本易筋经,刚多柔少,即以力行气之法也.以力为主,增加实力,一年之后,则精神委顿者,立可振作,而精神健旺者,则实力增加,神完气足,洵有易筋换骨之妙!久练气力必较未练时增加数倍,而收身强力壮之效,足以却病 ...

  • 最经典的练拳体悟(十二 完)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虽感必明,虽柔必强.练拳宜在静处用功,要一势精灵,得练千遍,若不熟练,还得千遍.练拳时,要从其规矩,顺其自然,外不乖于形式,内不勃于神气,外面形式之顺,即内中神气之 ...

  • 戚继光三十二势拳之七星拳势

    七星拳势,技意取于"北斗七星阵"而演衍之. 北斗七星阵之原势为:七人占据七个位置,形如北斗七星,摆成攻防阵势,随阵势的变化,七人即可联手往复,又能流转不息.此阵讲究步法灵动.身心合 ...

  •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候,更为鉴识.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预备式     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 ...

  • 戚家拳三十二势

    戚家拳三十二势

  • 古传易筋经十二势增气力,神气足祛病延年

    武极:本易筋经,刚多柔少,即以力行气之法也.以力为主,增加实力,一年之后,则精神委顿者,立可振作,而精神健旺者,则实力增加,神完气足,洵有易筋换骨之妙!久练气力必较未练时增加数倍,而收身强力壮之效,足 ...

  • 少林72绝技之易筋十二式大劲,秘传易筋洗髓经内功心法养生功

    少林72绝技之易筋十二式大劲,秘传易筋洗髓经内功心法养生功

  • 洪拳“铁线拳”之“十二桥手”,锻炼发展全身各主要肌群力量

    铁线拳是洪拳中的的内功拳术,其练气练意的法门具备了洪拳绵.匀.顺.力的特点,身型要求含胸.立腰.收腹.敛臀.沉肩.垂肘.沉桥坐步.发力时要求蹬腿.扣膝.合胯.转腰,先蓄后发,猛力出击.有时还因势发声, ...

  • 十二首古禅诗,十二种人生境界!

    禅诗有禅意,细细品味之,皆悟其理. 1.修行在红尘 门庭清妙即禅关, 枉费黄金去买山. 只要心光如满月, 在家还比出家闲. --清·张问陶<禅悦> ✎ 大隐隐于市,修行当在红尘中,不必离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