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战争(17)晋齐平阴之战

晋悼公霸业,是以团结中原诸侯对抗荆楚之北侵为中心。西部牢控嵩山高地以临郑许之平原;中部强宋国防卫以屏藩曹卫;东部则扼守彭城以保障邾鲁。一面并由此东联吴国以威胁楚之东疆,造成中原北部及东部绝好之战略形势。为自晋景公以至停公君臣上下数十年不断努力之成果。

当晋悼公霸业正在展开,中原诸侯团结达到高峰之际,悼公忽然盛年夭折,而周灵王又施其挑拨离间之计,一面娶后于齐,借以与齐勾结;一面又使卿刘夏赐齐灵公以霸主之宠命。于是齐灵公首先背叛盟约,于周灵王十四年,公元前558年,夏,兴兵伐同盟之鲁国,并约邾莒两小国之军同时伐鲁。

时适晋悼公卒,子平公彪以冲龄嗣立,齐灵公更益放肆无忌,公然与楚通使联好,此自然造成中原同盟团体内绝大之混乱。身为盟主之晋国,虽有悼公之丧与嗣主幼弱,但为维持同盟之团结,自必出为救盟伐叛之举。

晋平公乃于周灵王十五年,公元前557年,春三月,会鲁、宋、卫、曹、郑、莒、邾、薛、杞、小邾等诸侯于溴梁(今河南省温县地)。当时齐灵公未与会,只派大夫高厚参加。会中执莒子与邾子,命归还所侵占鲁国之田,并责其“通齐楚之使”之罪。

当时晋荀偃察知与会诸侯如莒邾卫薛均附于齐,形成貌合神离之局,乃使各国大夫誓盟。齐大夫高厚逃盟而归。次年,卫人伐曹;齐国又联同邾国伐鲁,鲁曹均告急于晋。于是晋国对于齐国之叛盟与连年侵伐鲁国,及卫国之伐曹,不能再事容忍,决定对齐国作彻底之打击,遂演成又次年(周灵王十七年,公元前555年)晋齐平阴之战。

齐灵公奉周灵王之命为诸侯霸主,首先联合莒邾两国以围攻同盟之鲁国,逼其投除、次即策动卫国内变,利用卫之行人(即外交官)石买,率兵以伐曹国。一面又派使至楚国,与楚结成联盟。

盖齐灵公此时为达成其霸主之私欲,已完全背弃中原联盟,而以打击盟主晋国为其惟一之中心策略。且驻重兵于齐西之平阴,期先征服其邻国鲁、卫、曹,以为其称霸之基础。

晋国自文公受命为霸主以来,已百有余年,历来救盟伐叛,维持中原之安定。今齐灵公公然背叛盟约,兴兵进攻同盟之国,且进而与楚国结盟,故晋平公先为溴梁之会以作和平之制裁。迨会中齐国逃盟,莒邾卫薛等小国诸侯亦各怀异心,次年齐又伐鲁侵曹,于是晋国当局知事已无可挽救,乃决心乘齐楚之联盟尚未稳固时与齐以彻底之打击,盖亦师法晋景公时鞍战之固有方略也。

周灵王十七年(晋平公三年,齐灵公二十七年,楚康王五年,吴王诸樊六年,公元前555年)夏,晋平公开始执行其盟主之义务,展开救盟伐叛之战争。首先以卫国侵曹,故即进攻卫国而执其行人石买于长子,执孙蒯于纯留。卫侯遂降服于晋。是时齐军正进攻鲁国之北鄙,于是晋平公即命元帅荀偃率以伐齐。

晋军于东渡黄河时,荀偃投玉于河而誓曰:“齐环(环,齐灵公名)怙恃其险,负其众庶,弃好背盟,陵虐神主。曾臣彪(曾,曾孙之意;彪,晋平公名)将率诸侯以讨焉。其官臣(守官之臣)偃实先后之。苟捷有功,无作神羞。官臣偃无敢复济,唯尔有神裁之。”中行献子此项誓词,实即为讨伐齐国叛盟之宣言。

是年十月,晋会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十一国之军于鲁济, 重甲溴梁之盟同讨不庭”之宣言, 即向齐境进军。齐灵公亦举齐国之车御于平阴(今山东省平阴县地)。

晋及诸侯之军统帅中军元帅为荀偃,士勾佐之。上军军帅赵武,韩起佐之。下军军帅魏绛,栾盈佐之。

晋之三军加十国诸侯之军,总兵力约在十个军左右,概为十二万五千人之数。齐军当为三军兵力。

晋及诸侯之军,分为主力军与迂回军两路以进攻,主力军进攻平阴之齐军;迂回军则经由鲁莒国境,越过沂蒙山区进袭齐都临淄。

晋方主力军,即进攻齐军新筑防堑之防门,齐军死者甚众。荀偃一面使中军副元帅士匀告知齐大夫子家曰:“晋与鲁莒二国,已以车千乘(显然系夸大之词), 自鲁莒国境疾袭临淄,临淄失,则齐国亡,何不早谋应付?”一面多遣斥候于平阴之南山泽间,虚张旗帜以为阵,并驱左实右虚之车(只用一人乘)曳柴,扬尘土以示晋军之众。

齐灵公已获知其大夫子家之言,谓晋鲁莒之兵已进袭临淄,及登平阴东北之巫山望晋军,又见晋军之众盛,乃于是月二十九日丙寅乘晦黑之夜撤军东走。

当齐军乘晦日之夜撤退东走时,晋军夜间闻齐军方面有马鸣之声,次晨又见平阴城上有群乌集楼城堞,判知齐军业已夜遁。遂于十一月初一日丁卯入踞平阴,并即展开猛烈之追击。齐军撤退时,在平阴西之部山及东南之京兹,及平阴附近之卢邑,均留置后卫部队;并令其勇将殖绰、郭最二人指挥之。

殖郭二人用大车及杀马阻塞平阴隘道,以拒晋军之前进。晋军方面以勇将州绰等编成追击军,向齐军猛追。十一月十三日己卯,晋上中下三军分别进攻部、京兹及卢三要点之齐军掩护部队,皆已攻克;齐将殖绰郭最均被俘。于是荀偃随即命晋军依上中下三军之顺序向齐都临淄前进,而另以其大夫刘难士弱二人率诸侯之军继续跟进。

十二月初二日戊戌,由晋鲁莒编组成之迂回军,已越今之沂蒙山区,进抵临淄。鲁大夫秦周先到,即攻临淄之雍门,晋主力军亦已到达。遂展开对齐都之攻城战,十二月初三日己亥,焚齐之雍门及西郭南郭。是日刘难士弱所率诸侯之军,则进攻齐之西门--一申门,并焚申门外申池之竹木以助攻势。十二月初六日壬寅,州绰等进攻东门,并焚东郭北郭。范鞅则攻齐西门之扬门。

齐灵公见晋及诸侯之军四面围攻临淄,各门已破,乃率部突围出走邮棠(今山东省即墨县南)。晋与诸侯之军继续与以穷追,盖志在予齐以彻底打击也。十二月初八日甲辰,诸侯之军直追至潍水(今山东省潍县地)。是时晋平公与荀偃获悉楚国兴兵伐郑,借以救齐,因恐后方遭受威胁,乃撤兵西归,并以救郑。

(0)

相关推荐

  • 宣公·宣公元年 齐取济西 晋混战

    [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鲁宣公,姬姓,名俀,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二十任君主.他为鲁文公儿子,母敬嬴,次妃,为文公所宠.承袭鲁文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18年.文公卒,大夫襄仲在齐惠公默 ...

  • 平阴的“前世”(2)

    文 | 展恩华 齐国人是很有远见的,为了防止楚国北上攻齐,把一项水利工程拦水坝,在加宽加高后,改造成了一项军事工程,并使之成为齐长城的发端.结果是,齐楚没有开战,齐晋没少进行厮杀. 欲知事情的原委,还 ...

  • 《史记》的造神运动:夹谷会盟怎样被司马迁改造成孔子的英雄传奇

    本期话题 孔子一生仕途的顶点是50岁时出任鲁国大司寇.担任大司寇的四年中,孔子陪同鲁定公参加了与齐国的"夹谷会盟".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齐景公发起这次会盟 ...

  • 此国君颇有作为,曾经抗衡楚军,大败齐国,却是赌气掉粪坑呛死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已经下降,诸侯表面上还保持君臣之礼,实际上没有谁愿意陪着他们玩.诸侯们互相之间攻伐不断,可谓是最混乱的历史之一.今天要说的这个国君,是在春秋期间比较有作为的,虽然没有名列五霸之一 ...

  • 中国史上战争(6)牧野之战

    孟津观兵后二年(前1122年),帝纣之淫纵无度毫无悔改,杀比干.囚箕子,微子出奔于周.武王问太公曰:"仁者贤者亡矣,商可伐乎?"太公对曰:"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夏 ...

  • 中国史上战争(1)涿鹿之战 奠定夏族定居中原之战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在这五千多年的历程中,有记载战争就有四千多次.今天开始,陆续呈现,希望能够引起您的兴趣. 黄帝与蚩尤涿鹿之战,在距今四千六百多年前,为我国历史上最早之战争. ...

  • 中国史上战争(19)齐袭晋太行之战

    此次战役导因,一是齐国报复上次平阴之战,二为栾盈被逐,欲以报其私人之仇恨.其间可能又介人楚康王之阴谋,以期晋齐两国内讧,造成中原之混乱. 齐庄公之作战方略,以潜遣栾盈回晋造成晋国内乱,为其主要才谋略, ...

  • 中国史上战争(14)齐晋鞍之战

    周定王十八年,公元前589年春,齐伐鲁,攻鲁北鄙的龙邑.齐顷公嬖人卢蒲为龙人所擒杀,齐侯亲鼓以励士,攻三日克之.遂转兵至巢丘(今山东聊城县东北),西向侵卫.卫使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等率师御之:四月 ...

  • 中国史上战争(18)楚救齐伐郑之战

    周灵王十七年,公元前555年,冬十一月,正当晋及诸侯之军围攻齐都临淄之际,楚康王闻齐都危急,思欲伐郑以救齐. 楚令尹公子午出军伐郑,先集中于汾(今河南省襄城县东北).是役公子午本不愿出兵,又值深冬气候 ...

  • 中国史上战争(16)晋楚鄢陵之战

    麻隧战后第三年,即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年,楚国以上年伐郑伐卫,曾受郑军之牵制,无功而还.乃于是年春使公子成赴郑,许郑以割让楚地汝阴之田(约在今河南省襄城县汝河以南之地)以求和. 郑成公果叛晋附楚 ...

  • 中国史上战争(15)晋秦麻隧之战

    周简王八年,公元前578年,晋厉公派使魏相至秦,宣布与秦绝交.又派郤锜赴诸侯各国征师.是年夏五月,晋厉公遂会齐.鲁.宋.卫.郑.曹.邾.滕八国诸侯,联军伐秦. 当时晋国都在绛,即今山西省曲沃县西南二里 ...

  • 中国史上战争(13)晋楚邲之战

    晋楚邲之战,和晋楚城濮之战不同,一切皆由楚军先行主动. 楚军第一个策略是让郑人劝战.郑襄公乃遣皇使晋军曰:"郑之从楚,社稷故也,未有二心,楚师骤胜而骄,其师老矣,而不设备.子击之,郑师承其后 ...

  • 中国史上战争(12)秦晋殽函之战

    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四月郑文公卒,子穆公兰立.十二月,晋文公卒,子襄公立.秦留戍大夫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穆公曰:"郑君使我掌管其北门之防卫,若潜师来袭,郑国可得也."秦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