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知识》元素的故事(11):【化学元素小故事】躲在食盐里的金属:钠(Na)
【化学元素小故事】躲在食盐里的金属:钠(Na)
2018-03-29 10:41
来源:
作者:优能君
食盐和我们的关系太密切了。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要吃盐,不吃盐就没有劲儿。据统计,每个正常的人一天要吸收10-20克食盐,一年要吸收5-10公斤食盐。但你知不知道,在这雪白的盐里,还躲藏着一种金属呢?这就是钠。
在许多人看来,金属都硬棒棒、沉甸甸的。可是金属钠,却是软绵绵的,比水还轻,用一把普通的小刀,就可以轻易地把它切开。
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不安分。它特别“喜欢”空气和水,一块银光闪闪的金属钠,只要在空中呆一会儿,就会失去光泽,周身披上一件灰白色的“外衣”。原来表面的钠已与氧气和水蒸气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灰白色的氧化钠和氢氧化钠。
钠既不能放在空气中,也不能放在水中,那把它放在哪儿呢?人们发现钠对煤油不感兴趣,于是,就把它放在煤油中。
钠元素是地球的主要成员之一,分布十分广泛。人们在食盐、土壤、水甚至高层大气中,都可以发现它的踪影。然而,它的发现却比较晚,直到1807年,人类才第一次看到了钠的“庐山真面目”。
你见过彗星吗?
人们观看彗星一般是在晚上,只见它拖着一条明亮的“大尾巴”,从天边摇曳而过。人们看到彗星的时候并不多,著名的“哈雷彗星”,人们每过七十二年才能看到一次。多么让人可惜呀!
现在好了,科学家可以制造出彗星来,让人们大饱眼福,你再也不用担心看不见彗星了。科学家们在宇宙火箭上装着一种特制的钠蒸发器,这种蒸发器能使金属钠迅速地蒸发,在宇宙空间几乎近于真空和没有重量的 情况下喷出钠云。钠云在日光的照射下可以变得很亮,同时由于逐渐扩散可以形成像彗星那样的形状。
当科学家们发射人造卫星时,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看到人造彗星,当你在观看时,可千万不要忘了这是钠的一大功劳呀。
碳酸钠是怎么去污的?
衣服脏了,手脏了,该怎么办呢?你肯定会说:用肥皂、洗衣粉洗洗就干净了。那么肥皂和洗衣粉是由什么做成的呢?它们为什么能把衣服洗干净呢?
原来肥皂和洗衣粉是用碳酸钠制成的,它可以和很多物质发生反应。我们穿的衣服过几天后,上面就沾满了尘土、油污和许多其他的杂质,它们大多都不溶于水,所以光用自来水洗不干净。
当我们往水里加进洗衣粉后,洗衣粉里面的碳酸钠就与这些杂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把他们变成了一些能溶于水的物质,这样,用水一冲,衣服就干净了。
馒头里也有钠?
生活在北方的人天天都要吃馒头,当你们咬一口馒头时会发现什么呢?你们会看到馒头里有很多气孔,就好像蜂窝一样,这些气孔是怎么形成的呢?
原来,人们在蒸馒头的面团里要加进一种叫“小苏打”的东西,它的学名叫碳酸氢钠。馒头揉好后,人们把它放在蒸笼里放在火上,开始加热。碳酸氢钠非常怕热,一加热,它就会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跑不到外面去,就会在馒头里形成很多气孔。
钠是一种金属元素,是人体中一种重要无机元素,钠是细胞外液中带正电的主要离子,参与水的代谢,保证体内水的平衡,调节体内水分与渗透压;维持体内酸和碱的平衡,是胰液、胆汁、汗和泪水的组成成分,
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在生命活动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总结】
1. 钠为银白色立方体结构金属,质软而轻可用小刀切割,密度比水小,为0.97g/cm3,熔点97.81℃。新切面有银白色光泽,在空气中氧化转变为暗灰色,具有抗腐蚀性。
2. 氯化钠,化学式NaCl,无色立方结晶或细小结晶粉末,味咸。外观是白色晶体状,其来源主要是海水,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3. 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为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块状形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并形成碱性溶液,另有潮解性,易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和二氧化碳(变质),可加入盐酸检验是否变质。
4. 碳酸钠(Na2CO3),又叫纯碱、苏打,但分类属于盐,不属于碱,碳酸钠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5.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₃,俗称小苏打。白色细小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它也是一种工业用化学品,固体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270℃时完全分解。碳酸氢钠是强碱与弱酸中和后生成的酸式盐,溶于水时呈现弱碱性。此特性可使其作为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碳酸氢钠在作用后会残留碳酸钠,使用过多会使成品有碱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