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爱民丨(出则悌)详说《弟子规》之十九
信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说话的目的是让别人听清楚。要让别人听清楚,就要吐字轻重分明,不疾不徐,不快不慢,掌握好节奏和韵律。如果吐字不分四声,说得太快,别人听不清,就会闹出笑话或误了大事。网络上有个段子,说是一个地方发生地震,死了九个人。地方官员上报情况时十分着急。“报告上级,我们这里发生地震,死了九个人。”对方问:“几个?”回答:“是九个。”由于吐字不清,对方听成十九个。再问:“是几个?”回答:“是,是九个。”该停顿的没停顿,对方听成了四十九个。对方再问:“到底多少个?”这里更急了,回答:“就是九个。”对方一听,死了九十九个人,这还了得,马上上报,某地昨晚地震,已死亡九十九人。因此,把话说得清楚明白是十分重要的事。从孩子做起,就要培养良好的表达习惯。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勿闲管。”人前哪个无人说,人后谁人不说人。人生在世,总免不了被人评论,也免不了要评论别人。如何正确地对待日常生活中的说长道短,闲言碎语?《弟子规》告诉我们,与自己无关的,闲事勿管。这里的“勿闲管”是有前提的,就是对那些说长论短的闲言碎语,要持不予理睬的态度。流言蜚语本就是无根据,虚假不实的东西,你不理睬,它自然也就失去了活动的市场。如果你把它当回事了,今天想搞清流言的源头,明天又要争执个谁是谁非。你越较真,流言就越猖獗。无形中你自己倒成了流言盛行的推动者。因此,我们要牢记:“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和“是非日日有,不听自然无”的古训。
对待流言蜚语,一是根本不听,嘴长在别人身上,怎么说是别人的自由;耳朵长在自己身上,想不想听那是自己的事情。有这样一个童话故事。为一群小青蛙安排了一场攀登高塔的比赛。比赛开始了,观众都说,塔太高了,路太难走了,小青蛙永远走不到塔顶。听到这些话,部分小青蛙丧失了信心,退出了比赛。人们还是不停地议论,太难了,不会有成功的。更多的小青蛙也放弃了比赛。最后,只有一只小青蛙到达了塔顶。当人们询问他是依靠什么力量达到目标时,这才发现他竟是个聋子。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要活在别人的嘴上,而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些流言蜚语好比你身后的陷阱,只要你一直往前走,它就无法伤害到你。
二是即使听到了也不在乎。被人背后议论无人可以例外,因此,对别人的议论要心平气和。如果传言是假的,“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时间会帮我们证明清白。如果传言有那么一点是真的,那就反省自己,对的就坚持,错了就纠正,没有什么了不起。对传言,一是不要解释,因为敌人不信你的解释,朋友无须你的解释。沉默是对诽谤的最好回答。被别人议论也并非全是坏事,有时恰恰说明你是个受人关注、故事多多、地位举足轻重的人。
三是严以修身,以正气阻止流言。邪不压正,乌云遮不住太阳,只要我们心胸坦荡,光明磊落,行得端,坐得正,流言蜚语就会不攻自破。宋朝时,吕蒙正入朝为官,刚到朝中,就有人指着他议论“此子也得参政乎?”吕蒙正装着没听见,从容地走了过去。他的随从愤愤不平,定要追问那人的姓名,吕蒙正却淡淡地说:“不可,不可!若知姓名,便终身不忘,还是不知为好。”后来,吕蒙正官至宰相,当朝一品,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能力。
从前,有位修行很深的禅师叫白隐,无论别人怎么评价他,他都会淡淡说一句:“就是这样吗?”在白隐禅师所住的寺院旁,有一对夫妇开了一家小店,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夫妇俩发现尚未出嫁的女儿竟然怀孕了。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女儿吞吞吐吐说出了“白隐”二字。这对夫妇怒不可遏地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答道:“是这样吗?”孩子生下来后,他们把孩子送给了白隐。此时,社会上议论纷纷,对白隐禅师的指责、谩骂到处可闻。当白隐抱着婴儿乞求人们给婴儿一口奶水、一点用品时,横遭人们的白眼甚至唾弃。但白隐禅师总是泰然处之,仿佛是受委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样。一年后,这位未婚先孕的女子经不住良心的自责,说出了孩子的生父名字。真相大白后,人们更加佩服、敬重白隐禅师的德性。
嘴巴是别人的,人生是自己的,如果一味地在乎别人的说法,那就会失去自我。流言蜚语就像一块石头,有的人会被石头绊倒,磕得头破血流;有的人却把石头当垫脚石,一步步登上成功的顶端。
作 者 简 介
作者简介:焦爱民,笔名:艾子.河南灵宝市人,研究生学历,历任教师、公务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成熟做人 相约成功》、《秋天里》等八部作品集和回忆录。人生信条: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公公道道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