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王居易(1937.6-2017.8),著名针灸专家,1956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国首批中医高等院校毕业生。1962年毕业进入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工作,曾历任宣武区中医院院长,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后合并入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系主任,中研院针灸研究所教授,《中国针灸》杂志社主编等职务。2009年担任北京市王居易经络医学名医传承工作站专家。2006开始任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由其美国学生整理翻译的英文专著《王居易经络医学讲演录》于2008年在美国出版,2012年该书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版在海外发行,其学术思想在国际针灸界广为传播。
行医近40年,擅长用传统经络诊疗,以中医针灸治疗中风、风湿、 脾胃病、各种痛症、过敏性疾患等,对诸如疲劳综合症、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等疑难病患亦有较佳疗效。
肩部疼痛
症候:两肩发沉,做按摩后加剧。肩不能举,举则肩胛处剧痛,夜不能眠。苔薄略黄,脉沉。选经:手少阳经,二诊改选手太阳经。选穴:关冲(右,放血)、外关(右)。(☞穴位解读)二诊:症已明显好转。经络诊察,发现太阳经异常,灸天宗、大椎,针腕骨(右)。
【医案解读】
此病属于虚证。通过两次治疗已痊愈,表明风寒之邪客于表,少阳失疏,用关冲、外关两穴,少阳得疏而达于太阳,二诊再取大椎、腕骨温阳以宣达太阳,灸天宗更增加局部气血的温通而收全功。井穴放血为何能止痛?治疗络脉堵塞引起的疼痛。在井穴放血“引阳通络”的含义就像一个被倒过来的含水瓶子,如果在瓶子盖上打一个小孔,让少量水流出来,气体自然会往瓶子底部冲(气体跟水换位),在瓶子里产生很强的启动潜在能量的作用。关于手法的运用,有疼痛病症的患者如果接受不当的按摩治疗会使疼痛加重。尤其是急性疼痛,如肌肉、肌腱、韧带受损,在局部用不当的手法会进一步伤害肌肉、肌腱或韧带,就像“往伤口撒盐”。经常在早晨看到在公园里散步的老人,用自己的拳头敲身体上各部位“经络”和“穴位”,因为他们不懂得适当的手法和轻重程度,有些没有病的人能敲出病来。所以,不当的手法或过度地敲打经络不仅对疾病没有疗效,反而会引起症状加剧。按语:普及传统的保健方法是有益于群众的事,但必须适度,对经络的过度干扰或不当刺激会引起经络的紊乱和疲劳。这一点我们在临床上已屡见不鲜。希望普及者及被普及者牢记这些教训!初诊:2010年6月22日。主诉:左肩疼痛活动障碍1年。症候:左肩疼痛不能平举过肩,后背不能,夜间亦痛,畏空调冷风。睡眠浅,纳少,月经可。苔白,舌淡,脉沉滑。经络诊察:左顶结节压痛;左温溜有结节(肩痛;胃灼热打嗝、慢性食道炎);左阳池异常;左膏育压痛。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异常。(三诊复察发现太阴经也异常)辨经:病在太阳经筋、太阴经筋、阳明经筋。脾胃虚寒。选穴:膏肓(左,灸20分钟)、左顶结节(斜向督脉)、后顶。一诊在左顶结节后第1次进行搓针法后,患者能把胳膊举高一些;第2次进行搓针后,手能举过头顶。二诊:症已减,夜间不痛。针左顶结节、左臂臑,商阳放血。三诊:左肩关节肌肉痛,不能后背。太阴、阳明异常。针左尺泽、偏历、肩内陵。四诊:当日疼痛缓解。取左少商放血(7滴),针左孔最、天府、肩内陵、偏历。六诊:肩痛已减。关节活动度已改善。针左肩前、尺泽下、天府。九诊:肩前、肩后经筋拘急。灸左太渊、左腕骨、左尺泽上1寸各15分钟(热感窜到肘部)。针后肩部压痛立即缓解。十诊:前症已不明显。针左尺泽上,灸左太渊、腕骨各15分钟(热感窜到肩部)。治疗后症已不明显。
【医案解读】
本例症状局限于一侧,治疗时取病侧腧穴。一诊治疗重点在顶结节(相当于足太阳经络却穴)。顶结节恰在足太阳经筋的附着点,经筋病在此部位有反应时可取之,一般能取得较好疗效。二诊,根据疼痛部位再取手阳明经腧穴,其中井穴为手阳明经筋的起点,在商阳放血,以引阳通络;放血时手五里酸,为虚象,与症候相符。三诊,察出太阴经、阳明经异常,而患者又有虚象症状,阴经善于补,阳经善于泻。虚实夹杂证可同时取阴阳相表里经。在取手阳明经同时加手太阴经腧穴。病久(3个月以上),应加局部穴,故取天府、侠白、肩内陵、肩前、肩贞。七诊到十诊治疗重点改为手太阴经、手太阳经,并加灸,以温阳散寒、舒筋活络。按语:此例病史较长,治疗方法亦多变化,经筋屡屡受损,故疗程较长。症候:左手上举困难,举手时肩痛,疼痛位于肩背,属手太阳经部位。苔薄白,脉沉缓。二诊:左肩已轻,手臂可上举但仍有痛感,疼痛位于手太阳经,左腕骨上有结络,针左腕骨疼痛明显减轻。此时肩部痛感移到前部,属手阳明经。左三间有压痛感,针左三间,治疗后症已消失。
【医案解读】
此为一个较简单而典型的经筋病例子,故治疗在患侧病变经脉取远端有反应的腧穴,一次治疗即取得显著疗效。经筋病常在病变经脉上会出现较明显的结络,此结络往往同时有明显压痛感。从经筋理论来看,手太阳小肠经结于腕部,因此本经的经筋病常在腕骨或阳谷有异常反应。行针时可让患者活动病处,使针刺作用达到患处,以便于舒筋止痛。有时候在治疗过程中会发现,由于各经之间的交叉点,疼痛消失后会移到另一条经脉上,此时应通过经络诊察在受邪经脉上寻找相应的腧穴治疗。按语:此例证明临床经络诊察绝不是仅做一次就能完成的,要根据治疗过程、症候变化适时地进行经络诊察。观察经络变动情况及时调整选经、配穴才能获得较快、较好的疗效。初诊:2012年12月4日。主诉:右肩痛活动受限4年。症候:肩前疼痛活动受限,不能侧压。余正常。诊为肩袖损伤,诊为“撞击综合征”。经络诊察:右手太阴经异常:经渠(结络)孔最段(结节)异常。手太阳经(阳谷)。选穴:经渠(右,揲)、尺泽(右,揲)、中府(右,揲)、右顶结节(2针)、阳谷(右)。二诊:经渠的结节已消失。症状明显好转。手太阴(尺泽下小结节)。煤右侧尺泽下、肩内廉。针尺泽(泻法)、肩髃、额结节。
【医案解读】
患者右肩痛4年,无明显诱因,但她当导游多年,经常举旗,不知是否导致其肩痛?西医诊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本例经络诊察属手太阴经筋病,《灵枢经筋》写道:“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膈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髃,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责,合贲下,抵季胁。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其成息责者,胁急……”由于属经筋病,可以选异常的腧穴治疗。因此先在右经渠用捏割的手法至出痧。再让患者活动肩膀,自述症状减轻。再察手太阴经,发现右尺泽下异常,也使用蝶法至出痧,症又进一步减轻。再攥右中府,其穴的肌肉、肌腱组织与肩关节的活动有密切联系,蝶完后肩前痛已明显好转。肩后疼痛、紧、不适感属太阳经筋的循行范围,《灵枢经筋》:“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足太阳之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病.……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顶结节位于太阳经。察顶结节发现右侧异常,用两根针,一根沿着太阳经向下针刺,另一根斜向右下方向。用搓针法配合脊柱伸直的动作。针刺以后疼痛已不明显。二诊患者肩关节活动受限有明显好转。重新察经络时发现经渠穴的结节已消失,但尺泽下仍有小结节。由于尺泽下的结节位于深部,先用一个温熨棒,把其尖端加热以后,按压尺泽下异常部位,以温阳散结为目的。然后煤尺泽下至出痧。循推手太阴经筋肩前廉发现异常,在此处使摆法。循摸时发现手太阴经相表里阳明经肩锅穴也有异常,针此穴,刺激至气往下窜。后针刺尺泽下,为疏通其经筋。额结节为临床发现可治疗肩关节疾病的有效穴,基本位于太阳经。若此穴有异常反应,可用来治疗由太阳经筋引起的肩痛的病症。该患者右侧额结节异常,故取此穴。可用手法或针法,皆通过其经筋与肩关节联系,促进肩峰下堆积的代谢物排除,因此能使症状缓解。
本文摘自《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作者:王居易,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