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试帖诗(全文)

一般情况下,最能代表一个文人才情水平的莫过于诗歌,恣肆的鸿篇巨制固不必言,就连短小精悍的律绝也能很好地反映作者的才华与志趣。对于文人来说,自己的才华渴望着为世人所认可,“了却君王天下事”如无可能,“赢得生前身后名”便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倘或运气不错得以走上仕途,更是梦寐以求的事情。诗歌的这种表现功能,到唐朝以后被统治者发挥到了极致,其标志是一种新的、主要用于考试取士的诗体应运而生,这就是试帖诗。

一、试帖诗源流

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顶峰,人多能诗。以诗作为科考项目始于唐代,试帖之名亦始自唐代。唐代创立科举考试制度后,以明经和进士两科考试最为重要,其中明经科考帖经、墨义和时务策三道。帖是唐代考明经科时所用的一种试卷,卷上抄录一段经文,另用他纸覆在上面,中间露开一行,显露字句,考试者补出上下文。试帖就是这种考试。试帖诗的名称即源于此。唐代的试帖诗所受拘束较小,比如诗题远不像清代那样皆有出处,考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命题,参加考试的学子们可以根据题目发挥,如果哪一位考生不明题意,甚至可以向考官请教,谓之“上请”。宋初也基本遵循唐代的制度,考生有较大的自由。到宋仁宗景年间,随着科举考试制度的进一步僵化,试帖诗命题的范围被严格限制,题目只允许出于经史,考生“上请”的制度同时废止。唐宋时期的试帖诗一般用四韵、六韵,很少用八韵(每两句为一联,称为上、下联,下联押韵,称为一韵),唐文宗太和年间开始较多使用八韵。宋神宗时期,由于王安石变法,试帖诗被取消,元明两代迄未恢复。

二、清代试帖诗的体式与内容

清代开国后实行八股取士制度,自乾隆二十二年开始在乡、会试中增试五言八韵诗一首,据法式善《清秘述闻》卷六记载:“乾隆二十二年丁丑科会试。是科奉旨:乡会试易表判为诗,永著为例。”自后童试用五言六韵,生员岁考、科考及考试贡生与覆试、朝考等,均用五言八韵。官韵只限一字,为得某字,取用平声,诗内不许重字。这样的规定使试帖诗所受的限制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从乾隆二十二年一直到清朝末年废科举,乡、会试都要考试帖诗,其地位与八股文同样重要,都是首场考试的必考科目。近人商衍鎏在《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中对试帖诗的做法有详细的介绍。

商衍鎏先生字藻亭,是清末科举制度最后一科(即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会试探花,试帖功力深厚,对试帖诗有着直观的认识。据其记述,试帖诗的做法大体如下:

一是“出题”,也叫点题。科考命题,只是撷取经史及前人诗中的一句,或择取一个典故,或择取一个成语。应试者如果不知命题的出处,也就无从点题了。试帖诗题目的字,一定要在首、次两联点出。首联或直赋题事,或借端引起。第二联要急转到题,出题不能太缓,太缓就会让人不了解意旨,全题字眼,必须在第一、二联出,将要紧字写出表明。

二是结构。试帖诗结构与八股文非常相似,除首联和末联不用对偶外,其余各联均要求“铢两系称”的对偶,首联如破题,次联如承题,三联如起比,四五联如中比,六七联如后比,结联如束比。第一、二联出题后,中间数联或实作正面,或阐发题意,或用开合,或从题外推开,或在本题映照。结联往往用颂扬的话,或勒住本题,或放开一步,或将未点之题字在此点出。全章布局,由浅入深,由虚及实,有纵有擒,有宾有主,相题立局,不能凌乱,都和八股相似。

三是用韵。试帖诗用韵最为重要,得字官韵必须在首联押出,不可更换。得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得题中字,一种是取题外字。在用韵上,试帖诗要严格遵守“八戒”,即出韵、倒韵、重韵、凑韵、僻韵、哑韵、同义韵和异义韵均不能用,最忌凑韵、衬韵、牵强、拙滞等。试帖诗作为格律诗,用韵最严,用字全要在本韵范围内选择,一错用了其他韵部的字,就是出韵,一旦出韵便被降等或不予录取。

试帖诗是科举考试及应制的专用诗体,因此,语言要庄重典雅,儿女私情轻佻语言,羁愁旅况伤感的话,一字不能闯入。以《诗经》之体例比较,只要赋、颂,不要比、兴。题目到手,先要辨体、次要审题,然后命意、布局、琢句、炼气、炼神。由于试帖诗的特殊地位,文人们在写作时是十分讲究的。清人李守斋(桢)在《分类诗腋》一书中,分为八法,即押韵、诠题、裁对、琢句、字法、诗品、起结、炼格八个步骤,可见其繁复。邓云乡先生在其《清代八股文》一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乾隆时纪晓岚(昀)专讲试律,有《唐人试律说》,选有乾隆时人试帖诗《庚辰集》,编其自作之试帖诗为《我法集》。半世纪前其后人纪庸《谈纪文达公》一文中曾引用其一首,并说“题目看起来都是空空洞洞,叫我们简直无法措手的,而皆可以敷衍成五言八韵,且讲得头头是道,反复生发,足见变化。周知堂(作人)先生曾说八比文是中国文体之极致,在技巧上可说是无以复加的。试帖诗何尝不可作如是观,我们不是要作八股文与试帖,但那缜密的方法却可研究……兹以《赋得'野竹上青霄’》为例,看看古人的水磨工夫。”诗韵“得青字”,诗如下:

“野竹多年长,丛丛上翠屏,本来低地碧,何亦半天青。藉托陂陀势,延缘迤逦形。渐连斜坂上,直到半峰停。凤尾高峰见,鸾音下界听。扫云牵,障月隐珑玲。鸟语藏蒙密,樵踪人杳冥。会当凌绝顶,卜筑此君亭。”

诗后附纪晓岚说明道:

“此工部何氏园林诗,野竹在地,何以能到青霄?再加一'上’字,意似连动之物,益不可解。盖山麓土阪坡陀,渐叠渐高,竹延绿滋长,趁斜势行鞭亦步步渐上,长到高处,故自园边水际望之,如在天半也。从此着手,上字方不虚设,否则是赋得山顶竹矣。首二句明点野竹,次二句暗点上青霄。五句至八句,力写上字,九句至十二句,正写上青霄。题无深意,故虚写两句,借此君亭结之。此种是细雕生活,用不得大刀阔斧。然细雕工夫,不始于细雕。大抵欲学纵横,先学谨严。欲学虚浑,先学切实。欲学刻画,先学清楚,方有把鼻。”

这段“说明”和这首诗合起来看,可看出对题目的针对性如何强,如何逐层细入毫发地来写明题目。

试帖诗除了形式上具有上述特点外,其内容也有特殊要求。一是内容要由题而发。普通诗歌无病呻吟的固不在少数,但总体来说,讲究的是有感而发,“文章合为事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是多数诗人共同的理念。而试帖诗和八股文一样是士子们走上仕途的敲门砖,按照题目的要求敷衍成篇,非常典型的内容服从于形式的作法。二是必须颂圣,不仅内容上歌颂圣贤,而且在书写上要顶格,充分体现尊重。三是注重运用典故,所用之辞要有出处,或是历史典故,或为前人用过的词句,讲究正用、借用、明用和暗用,切忌牵强、堆砌和冷僻。

三、清代试帖诗例举及说明

由于试帖诗的作者既要受限于题目,又要受制于程式,若想出现意辞俱佳的好诗几乎没有可能。就为数不多的试帖诗存诗而言,的确艺术性不高。就拿所受限制最小的唐朝来说,也没有几首像样的佳作。钱起《湘灵鼓瑟诗》被认为是试帖诗的精品,明代王世贞称之为试帖诗中“亿不得一”(《艺苑卮言・卷四》)的好诗。王世贞“亿不得一”的评语恰好道出了试帖诗绝少佳作的真实历史。试帖诗最盛行的是清代,商衍鎏先生在《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一书中,举了陕西关中书院课试帖诗两则作为例子,可略见大概。

篇幅所限,这里仅用一则:

《赋得一树百获》得年字

题目出于《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树人同树木,百倍得英贤(一)。

当此吟其获,何须计以年(二)。

无双桢干出,拔十栋梁全(三)。

妇子欢迎室,文章富纳川(四)。

疆宜勤亩,禄自受于天(五)。

得谷车堪载,还金镒早捐(六)。

本支培孔厚,朝暮取应先。(七)

圣代师师庆,重赓朴篇。(八)

此题题面说树获,题情是树人。又切“一”字“百”字,须要照应“树”字、“获”字而关合“人”字,否则失题首矣。题得“年”字,是题外得字,兹分释之。一二联题解了然,点题清楚,并出官韵年字。三联“无双”切合“一”字,而国土无双,桢干栋梁语意,仍绾合到“人”字。四五联用百室、百川、百亩、百禄意,切定“百”字,实作“树”、“获”正面。六七联用《说苑》淳于髡得谷百车,《韩诗外传》田子相齐,得金百镒,《诗经》本支百世,韩愈《送温处士序》:“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从“百”字“一”字收清全题,不脱“人”字。八联颂扬双抬,用“百僚师师”切百字、人字,朴切“人”不脱“树”字,全首局格,若不将其用典说明之,当不知其语意之所在。

试帖诗已随着科举制度的灭亡而消亡,早已退出了人们的记忆,随着中国晚清最后一个秀才苏局仙先生于1991年的逝世,实际接触过试帖诗的人一个也没有了。对这种曾经决定过几个世纪文人命运的诗体,我们有所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单位:安阳工学院)

编校:施宇

(0)

相关推荐

  • 中国天眼赋 【三余草堂】

    ★中国天眼赋    以"秘来思想 空际息光"为韵                   三余草堂        惟天有眼,以瞰神奇.因地张目,凭探珍秘.能透六道而高瞻,得窥八宇以远寄 ...

  • 漫话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

    潜江市档案馆馆藏中有一套<分类诗腋>,介绍的是清代科举考试必考项--试帖诗. 潜江市档案馆馆藏<分类诗腋>,成书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黄理齐(潜江人)鉴定,李桢编,共 ...

  • 明清八股文

    "八股文"是中国明清科举考试用的文体,也称制艺.时文或者八比文."八股文"的文体起源于宋元的经义,定型于明朝的成化年间,一直到清朝光绪末年才被废除. 八股文的形 ...

  • 清代科举考试考什么?看到这些题你会做吗?

    2021-08-12 09:57·岳麓书社 清代读书人考试的内容是什么? --以清代湖南乡试考题为例 科举制度源远流长,它渊源于汉,萌芽于南北朝,起始于隋,发展于唐,变化于宋,定型于明,完备于清,衰废 ...

  • 中国最后一场科举考试题目,别说做题了,题目能看的明白吗?

    中国最后一场科举考试1904"恩科"状元,刘春霖,由于慈禧太后对其名字的寓意非常中意,寓为"春风化雨普降甘霖",所以就钦点了他为状元. 刘春霖 而原来的状元人选 ...

  • 清代王澍临白居易诗帖(早春)

    清王澍书积书岩帖(四十五)册临白居易诗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澍(1666-1739),字蒻林,号虚舟,江南金坛人.官至吏部员外郎.康熙时以善书,特命充五经篆文馆总裁官. 两香云澹觉微和.谁送春入棹 ...

  • gif底图试帖

    gif底图试帖gif底图试帖gif底图试帖gif底图试帖gif底图试帖 欢迎光临格林的梨枣园

  • 练字新方案|第301课——实试郎诗肩

    练字不在多,贵在有恒 开始不求速,准确才行 写字有节奏,快慢重轻 专注不分神,一气呵成 第301课 <一起写生字>小学语文上册1~6年级全集 <一起写生字>小学语文下册1~6年 ...

  •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简体全文和解释

    太后指沈太后, 既代宗之皇后.安史之乱中身陷贼营, 其后不知其踪.德宗尊为皇太后.<旧唐书>列传第二后妃下代宗睿真皇后沈氏: "建中元年十一月,遥尊圣母沈氏为皇太后,陈礼于含元殿 ...

  • 柳亚子开天劈地君真健诗全文及解析

    2021-03-29 08:43:41 1.全文如下: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2.解析 ...

  • 清代才女写趣诗向丈夫表白:把我画得太瘦,丈夫回得更妙

    人生最美好的状态,无非是拥有一份合适的工作,找到一个情投意合的对象,过着舒心没有忧愁的日子.而在这里面,一份真挚可贵的爱情,其实是最可贵的,它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愉悦,也让生活多了几分幸福感. 清朝 ...

  • 清代何焯小楷元人诗册

    何焯(1661-1722),1703年进士.何焯小楷取法唐人,兼有元人神韵.康熙间帖学大家. 何焯的小楷墨迹多散见于历代金石古籍善本题跋中,其单独小楷作品颇罕见.此册<小楷元人诗册>高15 ...

  • 清代董诰小楷诗册《春帖子》!

    清代董诰小楷诗册《春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