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解读铜境前世今生
随着两汉铜镜铸造业的发展,铜镜迅速走向平民化,成为当时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用品,因而也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唐太宗李世民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从前,先民们用自然界中的水映照,而后于陶鉴中盛水映照,甲骨文中,“监”字的写法就是以器皿盛水而人观照于水。又因受到铜制工具光洁表面成像的启发发明了铜镜,基于某些原因,铜镜虽已发明,但未广泛使用,这才出现了铜鉴,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共存后,镜终于打败了鉴,取代了陶鉴的地位,成为主要映照方式。
我国铜镜生长史上,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隋唐铜镜,较前代又有了新的生长。在铜质的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份,在铜镜的质地上就显得银亮,既雅观又适用。在铜镜的造型上,除了继续沿用前代的圆形、方形之外,又缔造了菱花式及较厚的鸟兽葡萄纹镜。而且把反映人民生涯和人们对理想的追求、祥瑞、快乐的画面应用到镜上,如月宫、仙人、山水等。并泛起了题材新颖,纹饰华美,精工详尽的金银平脱镜、螺钿镜。这是盛唐高度艺术水平的产物,充实显示出唐代铜镜的特点。
用陶范铸造的,制作和加工主要在陶范上实施,铜镜铸成后也只是平面打磨,棱角分明,如战国铜镜图案之间有范缝,汉镜表面有范土龟裂痕迹。宋以后采用砂型铸造,没有陶范铸造特征。现代仿镜多是采用失蜡法,用打磨机打磨边角不直,正面侧看不光有高突感。为保证铜镜能具有真实、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铸造铜镜时,镜子的大小和弧度都有严格的比例。小点的铜镜可看到较平缓的弧度,超过20厘米的铜镜基本是一个平面,看不出明显的弧度起伏,表面既滑又润,棱角比较圆滑。而新仿铜镜弧度与镜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大铜镜弧度很大,小铜镜弧度收缩不自然,人和景物往往不清晰,甚至变形。
历代铜镜铭文内容体现着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情怀。汉代多见纪年、纪氏、宣传铜镜质量、祈求升官发财、反映升仙思想的内容。唐初镜铭常以富有韵味的五言诗、回文诗的形式咏镜颂人。宋代以后流行的商标字号铭则是铸镜行业品牌意识的流露。
铜镜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时代印记感强。铜镜往往见证了历史的痕迹和印记,如战国时代的镂空镜、汉唐镏镜等。2,见证历史事件。如唐代的打马球镜,就是真实再现了唐代打马球的真实场面。3,艺术价值高。铜镜品种丰富,制作精美,而且形状各异,纹饰魅力强,令人叹为观止。4,保存状况好。由于铜镜埋藏时间较长,锈蚀程度较小,所以收藏价值较高。
铜镜可算是中国古代诸种金属器物之中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又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过许多影响的古器物,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