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严苛的条件,才能烧制出曜变天目建盏?
曜变作为传世品比汝窑还少的陶瓷史奇迹,今人能复制或突破吗?
曜变为宋代建盏最为奇绝稀有的釉色品种,日本称曜变天目,公开的传世品仅三件半。其中三只传世整器均在日本,被日本文化厅评为国宝级文物。据说日本战国三杰的织田信长(1534-1582)也曾拥有一只极品曜变盏,但随信长一起毁于本能寺之变。
2019年,日藏三只国宝曜变建盏罕见地在同一年先后展出,且时间有重叠。
▼日本国宝曜变展出时间
2020年1月,农历己亥年的尾声,中国仅见的半只曜变残盏(2009年发现于杭州)也首次在杭州净慈寺向公众开放展出,当即引起轰动。
7月,文博摄影博主放出的照片依然引起热议。
笔者有幸在1月前往观展。渣拍如下。
「曜变」是气氛达到极致的产物
1曜变与兔毫、油滴有紧密关系
虽然曜变的具体生成机理尚无公开理论发表,但学界基本公认,曜变的产生与油滴、兔毫是一脉相承的,要烧好曜变,必须先能烧好兔毫、油滴。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国宝建窑油滴盏
2精品、神品建盏的根基——铁胎厚釉、高温还原
▼宋代建窑有多条百米以上的超长龙窑
而「还原气氛」则是很多朋友感到困扰的问题。
陶瓷烧制有分氧化烧与还原烧,汝窑青瓷、建窑黑瓷、景德镇青花瓷,使用的都是还原烧。还原烧需要窑炉内形成还原气氛。
1)什么是「还原气氛」
「还原」是获得电子的过程(可理解为减去氧),氧化铁减去所有氧最终被还原为纯金属铁,工业炼铁就是还原法的应用。
与「还原」对应的逆过程是「氧化(可理解为加入氧)」。
空气中有大量的氧气,如果在烧窑时,令氧气大量进入窑炉内部,使其充分燃烧,则此时窑内气氛必然偏氧化;反之,若以技术降低窑炉内含氧量,使窑火缺氧,则此时窑内气氛就偏还原。
兔毫、油滴均需在良好的还原气氛下方能形成,曜变更是对还原气氛的控制有变态的要求。
2)建盏「还原」的矛盾之处
①铁的特性
建盏产生精彩斑纹的核心是铁。铁是再常见不过的元素,它是地球上质量比例最高的金属,是地球外核及内核的主要成分。
铁在工业上是廉价、优质的材料,对于人体也是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人体中固定氧和输送氧的血红蛋白,就是铁的配合物。
②还原铁时面临的极大不稳定性
铁的生理物化性能之多变与强大,跟它的不稳定性有很大关系。它易被氧化,且有多种氧化态【变化范围从−2到+6,其中+2(二价铁)和+3(三价铁)是最常见的氧化态】,也易还原,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节点之一就是冶铁技术的掌握与应用。
而铁的特殊性质,对于建盏来说是一把双刃剑。铁常见的氧化态有二价和三价,一旦开始还原,得到电子的三价铁就会变成二价铁。
这时候难题就来了,二价铁是天然的强熔剂,极易熔回釉中。要有美观的结晶,就得析出还原产物,一旦还原产物熔回,前功尽弃。
因此,铁的还原过程中,结晶物质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还原导致构成斑纹的物质不稳定,时隐时现,但是要出精品又必须还原。这个矛盾困扰着古今所有建盏工艺师,无法以人力精确控制。
▼宋建窑银兔毫盏,银兔毫也是极易隐去的斑纹,存世也不多见。
3曜变对气氛的极致要求
从上文可知,一只精品建盏的烧成,需要跨过的关卡太多,胎釉温度都不能出问题。至于还原气氛这一点,就更加棘手。
首先降低炉内含氧量,制造还原气氛,就是一个技术活,如果使用电窑烧盏,一般是在电窑门上开个口子,往里投松油柴,油柴在炉内不完全燃烧,消耗氧气。
听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时,松柴的投放频率,投放时机、投放剂量都得自行摸索。龙窑柴烧的话,当天气温、大气压强、空气湿度、窑炉使用年限,都会影响气氛的好坏,而且同一个炉的不同位置,气氛也不一样。
就算还原充分,且时间点恰到好处,铁自身的特性还会让还原后的物质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银兔毫、银油滴等名贵斑纹要从头到尾保持良好充分的还原,本就难以生成,加上生成之后可能回熔消失,精品率更为降低。
而曜变比银色、彩色系兔毫油滴斑纹的形成难度还要大。
兔毫为线、油滴为点,相对单纯,而曜变是点、线、面的结合,其「面」更是彩晕的基础。
这极美的斑纹,也是最脆弱的,其形态如此复杂,在烧成前期就很容易散开消失。形态如果都已经泥牛入海,有去无回,色彩就更无从显现。
有几个现象也从侧面证明这一点:
▼静嘉堂藏曜变内外对比
▼杭州出土曜变残件内外对比
这可能是因为2个原因:
①外盏壁形状外凸,内盏壁形状内凹,外盏壁要保持析晶形态在物理条件下更加困难;
②内外壁气氛会稍有区别,内壁气氛较外壁更为稳定均衡;强还原气氛下,三价铁会迅速转化为二价铁,外壁的斑纹在剧烈的还原下,易随强熔性的二价铁消失熔回黑釉中,内壁则有更多的时间将斑纹定格。
然而这个「更多」肉眼也是无法察觉和控制的。同一只盏,气氛温度已然极其接近,尚且内外壁泾渭分明,何况同一座龙窑中,其他位置成千上万的盏坯?
兔毫、油滴呈一定规律,斑纹多有对称性,如兔毫的毫纹基本平行,油滴放射状均匀分散。
而曜变的斑纹以不定量的状态组合成一个个群落,每一个群落的斑核数量、斑核大小、周围光晕色彩都不尽相同,几乎没有对称性,说明生成斑纹的契机稍纵即逝,没有足够时间形成规律。
▼兔毫、油滴、曜变釉面对比
3、水吉建窑遗址从未发现完整或品相较全的曜变,带有曜变特征的碎片都极罕见。油滴虽比兔毫稀少,但也远多于曜变。
这一现象曾经导致“曜变是否出自建窑”的质疑。幸而科学检测已证明曜变是建窑的作品。杭州发现的曜变残件修足造型风格、胎骨含铁量也是典型的建窑束口盏。
▼水吉宋代建窑遗址芦花坪窑场堆积
建窑鼎盛时期横跨两宋,百米长大规模龙窑林立,留下各色瓷片废墟成山,其中曜变却屈指可数,自然说明,曜变并非刻意烧成,且曜变的形成条件比兔毫、油滴苛刻不知多少倍。
综合来看,曜变无疑是气氛达到极致的作品,所有环节都无懈可击,才能烧出一件。宋代建窑烧出曜变,可谓「如有神助」。今人是否可以重现千年前的鬼斧神工?已经有数位工艺师在此道耕耘已久,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