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出一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巧对下联,和珅吓出冷汗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对联文化的喜爱一直是有增不减。对联,古时候又被称为楹联或者桃符,一般都是刻写在桃木之上,需要一定的雕刻技巧。后来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和普及,书写对联就变得更加简便,于是对联文化在传承上也更加的久远。
古人热爱对对联,很多文人墨客聚集在一起,一边喝酒吃肉,一边谈笑风生,除了听听小曲,这诗词歌赋也是少不了的。但是作诗的时间又太长,不管是五言还是七言,需要仔细思考一番,如果在场每个人都赋诗一首,花费的精力也是巨大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联也就成为那些文人们最钟爱的一种文学形式了。对联和诗词类似,但是比诗词更加的短小精悍,通常一副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上联叫出句,下联叫对句。在对联的语法上,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押韵,上联有多少字,下联也要有多少字,而且动词要对动词,名词要对名词。
所以对一副好的对联并不容易,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联发展成很多的种类,比如拆字联、重字联、谐音联、数字联、偏旁部首联等等,其中对联还应用在各大场景之中,比如给老人祝寿写的寿联,亲朋好友结婚送上的喜联、新店开业写的行业联,还有我们过年贴的春联,都属于对联文化的一种。
古人热爱对对联,现代人对对联文化也是情有独钟。很多网友看到某件事的时候文思泉涌,就会写上一副对联。但是现代人对对联,其实大多数充满诙谐调侃的意思,和古人的严谨度相比,还是差了一些火候。
比如清代的对联高手纪晓岚,就十分喜欢对对子,民间故事中也流传很多纪晓岚巧对下联化解尴尬的有趣故事。众所周知,乾隆很喜欢下江南,比如有一次,乾隆带着和珅和纪晓岚到一处小酒馆吃饭。
当所有的菜摆上来之后,和珅刚好看到了桌子上有一盘五花肉,色泽鲜艳。和珅知道乾隆很喜欢文艺范的东西,为了给乾隆助兴,就对乾隆说:“臣有一上联,不知万岁爷有没有兴趣听一下?”
乾隆听说有对联要对,自然点头应允,于是和珅就出了一个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这副对联表明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却大有学问。首先这副对联是一副数字联,上联中分别用了“三四五”的连续数字,而且合情合理,本来五花肉就是三斤四两。其次这副对联又是应景而出,是看到了五花肉才想的对联,这种即兴应对的对联,其实很有难度。
乾隆听到这副上联开始苦思冥想,但是一直没有想到合适的下联,于是就把头转向了纪晓岚。纪晓岚当然明白乾隆的心意,这是让他对下联呢。纪晓岚一看机会来了,顺口就说出了下联:“五两六钱七把葱”。
纪晓岚的下联对仗十分工整,上联有“三四五”,下联对“五六七”,而且即兴应对,足以证明纪晓岚的敏捷程度。乾隆听到纪晓岚的下联,于是就问:“你的下联倒也工整,却少了一些常识,谁家的葱卖五两六钱这么贵?”
要知道在清朝时期,一两银子可以买很多东西,而一捆葱就要五两六钱,未免也太夸张。纪晓岚听到乾隆的质疑,马上说:“万岁爷,您还真别说,咱们的御膳房葱就是这么贵!”
乾隆微服私访的时候经常带着账本,于是就拿过来翻看,果然账本上记载御膳房发葱就是五两六钱。而和珅身为内务府总管,这件事必然和他脱不了干系,和珅吓出冷汗,于是赶忙下跪求饶。乾隆很生气,当时就惩罚了和珅。
和珅本想在乾隆面前卖弄一下自己的文学,却不料被纪晓岚揭穿了老底,实在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一个人能把对联运用巧妙,在现实生活中会获得很多良机,把握住很多机会,从而快速走向人生的巅峰,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给你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你能对出合适的下联么?不妨尝试一下。
诗词大会第六季即将开启
听康震教授品读古诗词
世间所有美好都藏在古诗词里。
30位传奇诗人的青春史,浓缩600年家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