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烟火气里的人生/牛连和
责任编辑亚静
我来八台岭20多年了,刚来时,只在北侧的山坳里有一栋房子,记得大概有六七间屋子。房子很破旧,好像几年都没有人住过。雇了几个老乡帮我简单的进行了清理,尤其是房子上面漏雨的地方都换上了新瓦。从镇上买来的锅碗瓢盆,大火炕上换上了新的炕席,窗户挂上了窗帘,从长春拉来了新的被褥。新家好歹有了个样子。
院子里的一口老井竟然还能打出水来 ,原来就没有院墙,在山上捡来了一些干枯的树枝,简单把院子围了起来,站在院子里,心情十分复杂,难道这就是我的家吗。想到城里的喧嚣,那些目的极其纯粹的饭局,那些虚情假意的应酬,我的心里多少还是感觉到一些踏实。
老妈那时候已经七十多岁,跟兄弟姐妹们说,连和从美国回来,又是大学教授,城里呆惯了,看他受不了,我去陪陪他,就这样,妈妈跟我一起进了山。
傍晚,来帮忙的老乡拿了一天的工钱,嬉皮笑脸的回家了,只剩下我和妈妈,我看见坐在门前的老人,心底里突然涌起了一缕悲伤。
妈妈说,我给你做饭,转头进了厨房,虽然是一瞬,我看见了妈妈眼睛里闪烁的泪花。
小时候在乡下,自然知道乡村里做饭的流程,妈妈开始和面,洗菜,我在周围的沟沟里抱来了一些干枯的蒿草,在灶坑里点着火,那柴草干的透,火着的旺,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蒿草燃烧的香气在厨房里迅速蔓延开来,那味道你想不回到过去都不行。有了火自然就有了烟,那烟白白的干净,象女人的腰肢,妖艳的旋转便直直的融化在高高的蓝天里。小时候我总觉得奇怪,难道蓝天是炊烟的家吗?
妈妈手快,烙饼炒菜,我配合控制火候,时间不长,我们娘俩已经坐在炕上的饭桌前。
这烟火伟大,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史其实烟火的推动往往比战争的贡献还大。
从钻木取火开始,人类从食物上和动物划清了界限,和烟火相依相伴的实践让人类逐渐变得聪明。人们用烟火煮饭,用烟火打仗,用烟火祭祀,烟火不断的帮助人类创造奇迹和文明。严格说起来,没有烟火,就没有人类的今天。
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有了城市,人们住进了楼房里,煮饭用上了电,用上了液化气,虽然留下了火,但是那可爱的袅袅炊烟却渐渐的消逝。我们的孩子们再也不会看到那缕缕飘起的白烟在天空中的幻化。
现代人的做饭更加单纯,和烟火气的距离越来越远。当有一天,我们做饭全部用上了电,火也将完成历史使命。想起来或许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现在,好多稍稍有点年纪的人,仍然喜欢到乡下去,会带着全家,或约好朋友,开着车走很远的路,去寻找那乡间也很少见到的烟火。
其实,用柴草做饭绝不仅仅是为了体验做饭过程的乐趣,那柴草燃起的火苗在农村常用的大铁锅下面象唱戏一样,上下翻滚,闪转腾挪,直接烧烤熏一体,然后化成烟雾从烟囱里跑掉,那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做出的饭菜当然好吃。
现代人往往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就像画画,常常听到有些人炫耀一些大师,寥寥几笔,一挥而就,我就不知道那些大师的那几笔能叙述多少道理。所以,乡间的大锅饭,是烟火演义的故事,
那故事情节复杂,变幻莫测,高低起伏,简直就是人类发展的交响诗。
在八台岭生活了二十多年,天天和烟火作伴,就像夫妻一样,那是一段绵长,优美的相恋,是诗,是画,是我的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