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灵枢》“解结”新解及临床发挥

  《灵枢》是《内经》重要的一部分,其文简、意博、理奥,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尤其是中医经络学、针灸学及其临床的理论渊源。笔者从数十年的教学、临床及科研中总结出了《灵枢》中存在的一条重要规律,即“解结”,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普遍的指导与实用价值。

  “解结”的科学内涵

  1.“解结”的历史渊源及含义

  “解结”根源于《灵枢》。《灵枢·刺节真邪》论道:“用针者,必先查其经络之虚实。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 “解结”之法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功效。论致病邪气,不外乎分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外因方面以六淫为主,内因以七情为主,不内外因主要指房室伤、金刃伤、烫火伤、虫兽伤以及中毒等。致病因素侵袭机体,导致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经络失衡,气血失常,或津液代谢失常,会出现机体各种“结”的病证与特征,表现为或瘀滞,或阻逆,或寒凝,或留浊,或各种痹证等,尤其位于经络循行脉线上表现更为明显,即相应的经络出现经络信息反应,如在体表局部经络解剖定位的腧穴淫痒、酸楚、麻木、过敏压痛、隐疹、皮丘、皮下结节、异常色泽等变异现象,有的虽然“结”症轻微或看不到,实质上是存在“潜在经络病机”的结果,故可以认为无病不成“结”。因此,“解结”是针灸临床的一种指导思想与诊治方法,“能知解结”者,则可以把握与提高临床疗效的方向,即“契绍于门户”。临床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经络穴位诊法,明确腧穴处的皮下组织有无隆起、凹陷、松弛和皮肤温度的变异等“结”的反应现象,及有关穴位邻近或远端有无明显的结节、条索状物等阳性反应征,以此进行经络辨病辨证,运用“解结”法整体论治。“解结”法在《内经》中虽然没有确切指出,但从文献考证上看,《内经》中有关的论述颇多。如《灵枢·经水》曰:“审、切、循、扪、按,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素问·三部九候论》亦道:“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素问·缪刺论》言:“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素问·骨空论》亦载:“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内经》中论述的审、切、循、扪、按、刺、灸等均可认为是“解结”思想的运用大法。故所谓“解结”,即解除疾病证候之结,通调经络阴阳,其思想正合《灵枢·经脉》所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2.“解结”的指导思想是经络辨证

  “解结”的临床应用是以《内经》中的经络、脏腑学说为基础,以经络辨证为指导,运用四诊、八纲理论,将临床上各种不同证候进行分析归纳,明确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整体辨病辨证论治。《灵枢·卫气》强调:“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五脏六腑发生病变会透过与其相关的经络及穴位得以反应,此即“有诸内,必形诸于外”的经络之功。《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内经》的这些理论明确的强调了“解结”的经络本原性。张三锡云:“脏腑阴阳,各从其经,四肢筋骨,各有所主,明其部以定经,循其流以寻源。”

  3.“解结”的重要特征是谨守病机

  “解结”在针灸临床应用上,关键是掌握病机,明确部位,而后施用手法。病机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破坏了人体阴阳平衡以后,所出现的症状体征的改变,是对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机理的关键性概括。所以“解结”有重在病机论治病证之说。包括辨明患者体质强弱、发病诱因、病程久暂、病证转化等经络信息。即所谓“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则“经络所通,主治所在。”这是“解结”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

  “解结”的临床发挥

  1.“解结”思想应用于未病先防

  “解结”可以广泛应用于保健养生中,尤其在治未病方面,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未病之前,运用各种适合的“解”法,加强人们的养身摄生,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抗御能力,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循经辨穴进行早期诊断,施行“解结”诸法,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蔓延传变,所谓“上工救其萌芽”。《素问·刺热篇》曰:“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灵枢·逆顺》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劢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指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解结”可达到“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这前。”正如《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所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2.合论病证是运用“解结”的法度

  经络指导,合论病证,三因制宜择用“解”法,是“解结”的运用法度。笔者临床上常用提捏“解”法,同时肯定其他“解”法正确应用的疗效。临床具体应用上,按皮、筋、脉、肉、骨的深浅为标准进行穴位分层,“解”法施行在腧穴皮层位,以提捏腧穴皮层位为度,经“解结”法度取穴,每穴提捏3次,每次提捏5秒钟,每穴总共提捏30秒,其间观察与询问病人的得气感应及循经感传、气至病所的情况,1日1次,5次为1疗程。笔者经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0)

    <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阴阳规 一.杂病病机 [代表原文] 問曰:經云"厥陽獨行",何謂也?師曰:此爲有陽無陰,故稱厥陽.(10) [白话语释] 提要:本 ...

  • 『古方新解』调肝解淤——逍遥散

    来源: 作者: 逍遥散是记载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方子,其作用主要是治疗肝病.慢性肾病等.传承千载,在临床上应用十分有效! 调肝解淤--逍遥散 组成: 柴胡12克 白芍12克 当归12克 ...

  • 『古方新解』运用解表益气通阳法治疗冬季感冒

    感冒的病名最早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该书在"伤风方"论中论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苏饮时指出:"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黏&q ...

  • 『古方新解』能“解酒”的九味中药

    酗酒.醉酒引起身体不适,中医古来称"酒毒".历代医家通过摸索,发现某些中药对缓解饮酒过度有效,但其机理尚待研究.兹录述于此,供参考. 一.枳(木具)子 能治酒醉,烦热,口渴,呕吐, ...

  • 『古方新解』脉象解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 ...

  • 『古方新解』辨证治疗风湿痹证的临床观察

    2006-2011年,笔者辨证治疗风湿痹证6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男性32例,女性36例:年龄l6-58岁,平均41岁:病程最短26天,最长l2年,平均 ...

  • 『古方新解』升陷汤治疗杂病的临床应用

    清末民初中西医汇通学派代表医家张锡纯,反复推敲<黄帝内经>中的宗气理论,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大气(大气即宗气)下陷之说,并创立升陷汤.近年来,许多医学工作者结合现代医学的思想,用 ...

  • 『女性健康』女性解压法宝-零食

    一项新的研究认为,女性在受到压力及挫折时,很容易多吃零食及饮食过度,而且情况比男性严重. 研究人员发现,女性在噪音下及工作受到挫折后,比较会沉迷于爆米花.巧克力.洋芋片这类的食物.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研 ...

  • 『中华秘方』胸胁结痛: 8.蟹壳焙干治胸胁结痛

    [处方名称]蟹壳焙干治胸胁结痛 [功能主治]散血结,理经脉.用治蓄血发黄.胸胁结痛. [处方组成]蟹壳.红糖.黄酒各适量. [辨证加减] [疗程疗效] [处方来源]偏方大全 [处方备注][制用法] 蟹 ...

  • 『中华秘方』胸胁结痛: 7.糯稻根鸡骨草治胁痛

    [处方名称]糯稻根鸡骨草治胁痛 [功能主治]滋阴,益气.用治肝炎发热.胁痛. [处方组成]糯稻根50克,鸡骨草25克,白糖适量. [辨证加减] [疗程疗效] [处方来源]偏方大全 [处方备注][制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