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该如何面对职场上的“人走茶凉”?
人在职场,有时会沉浸在周遭的熙熙攘攘当中。
当一旦辞职,那热气腾腾的氛围好像一下子就凉了下来,这才感受到世故人情与世态冷暖,难以接受这种急转直下的变化。
上周,一位刚刚辞职的职场人向老王倾诉,她觉得现实太残忍,辞职后好像很多人立刻转变为了陌生人,令她颇为神伤。
当她向所有发生工作关系的人发出了告别的话语,也得到了礼貌的回应,再到退出了工作群,发了伤感的朋友圈,一切仿佛都写下了休止符。
接下来,她发现朋友圈不再有昔日同事们的点赞,甚至有的人已经将她拉黑或者屏蔽。就连辛辛苦苦张罗的告别饭局,也只来了寥寥几人。
难道职场上,真的只有利益与规则,没有旷日持久的真情谊吗?
老王认为,职场的本质从来就不是联谊会,所以职场人的失望,大多是期待过高所导致的。凡是种种,潇洒面对就好,大可不必黯然神伤。
1、成年人的世界,要学会理性面对现实。
有人说,人心太复杂,上一秒还亲似一家人,一下秒就翻脸不认人。
其实我们需要接受的是,这世上很多人都是因为一件事而聚在一起,事情结束后转身离开,无可厚非。
只要接受了这个设定,不但并不复杂,反而会变得简单。
老王认识一位职场人,他曾经在前一家公司积累了很多客户,但在离职之后,很多客户不再接他的电话,也不再给他点赞,让他感到很伤心。
因为他觉得人际关系不应该如此冰冷,为什么合作关系结束了,一切就结束了呢?
老王告诉他,其实可以为客户们换位思考一下。
在一个相对敏感的时期内,客户们一定非常不希望引起公司的芥蒂。毕竟在职场竞争中,离职后带走客户是很忌讳的事情。
所以,你或许认为,原本随手点一个赞不算什么,但客户不想因此为自己的工作带来麻烦。
另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有界限。
工作中的交往,始于工作,终于工作,这其实也不失为一种圆满。
2、追名逐利是一部分人的天性。
司马迁曾经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话虽然未必适用于所有人,但的确也道出了一些追名逐利者的内心准则。
曾有职场人向老王来吐槽,说自己的一位同事曾经大献殷勤,为了拿到自己手里的最低供货价格。
那段时间两个人经常一起喝酒唱k,混得像兄弟一般。
后来,公司策略发生了变化,他被调任其他部门,这位同事立刻开始不接电话,转而将热情与时间投放在其他人身上。
究其原因,都是利益在作祟罢了。
还有一个例子,某传媒公司的石小姐,曾经帮助一位实习生摆平了一次危机事件。
如果没有她出手,恐怕那位实习生会毁掉一份大单子,再也没有办法在公司混下去。
那时候,每逢生日,实习生都会想着送她礼物,包括连她自己都忘记的时候。
但在石小姐离职后的散伙饭局上,这位实习生竟然推脱有事没有出席,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一句生日祝福。
这时候石小姐才看清,原来真的有这种完全实用主义的人,像个可以随时按下开关的机器人。
3、职场原本就是“人走茶凉”。
“人走茶凉”这个词,往往管理岗位上的人感触更深。尤其是一些退了休的干部,常常会感到很不适应。
老王认识一位退休的忘年交,就显得有些难受。
因为在工作岗位上,他已经习惯了一种被簇拥的感觉。不论自己说什么,都有人认真在听,认真在回应。
而一旦脱离了工作岗位,他忽然感觉内心空荡荡,好像所有人都不再把他放在眼里。
老王劝他,一定不要这样想问题,还是要豁达一些。
按照人际关系的规律来说,这算是一种正常现象。
昔日里他在公司里呼风唤雨,人们跟随的不是他这个人本身,而是他的身份。
他是带兵打仗的将军,大家当然要听他的,目光也当然聚焦在他的身上。但将军卸甲归了田,就不要在田地里伤春悲秋。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感受,切不可沉浸在上一个角色中无可自拔。
人活着能有多大的幸福感,从来都不取决于拥有过什么,而是带着一颗平常心来应对世事无常。
4、在每个人的人生里,真正重要的人并不多。
有人喜欢“朋友遍天下”的感觉,但其实人活一世,真正会发展到生命交融的朋友,三五个足矣。
本质上来说,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是在协作的基础上诞生的,完全可以终结于协作。如果偏偏要在这里太过伤感,那就是错付了期待。
真正的朋友,是可以超越这些世俗界限的人。
如果结束了某种社会契约,彼此内心还存在着心灵上的连接信号,这才进入了朋友的范畴。
以老王自身来说,我从来不迷信任何社交圈子,也不热衷参加任何饭局。与任何人的交往都可以毫不纠缠,非常乐于感恩相遇,洒脱告别。
那些经过岁月沉浮所积淀下来的朋友,才是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其余种种,释然就好。
写在最后
很多人无法接受职场上的“人走茶凉”,归根结底是对人际关系的期待过高。
如果可以理性看待这些关系,让工作归于工作,生活归于生活,接受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追求,接纳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也便会少了很多无谓的烦恼。
本文作者王付有。个人成长战略顾问,薪职网创始人兼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