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想租香港100年,李鸿章坚持只签99年,百年后才看出他的聪明
提起李鸿章,一生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功臣,有人则骂他是“卖国贼”。当然,随着阅历的增长,一些人也渐渐了解了李鸿章的苦心和无奈,称:“年少不知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
李鸿章
而李鸿章尽管签订了很多的屈辱条约,但在签约过程中,却尽量维护中国的利益。比如英国当年租借香港时,一开始打算租借100年,但李鸿章却坚持只签99年。李鸿章为何要这么做,这一年之差,又有着哪些区别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签订《南京条约》
英国租借香港过程
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道光皇帝为此下发多道谕旨,打算武力收复,但始终没能捍卫领土完整。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而南京条约的其中一项内容,便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与英国、法国、俄罗斯签订了《北京条约》。
签订《北京条约》
在《北京条约》中,英国进一步侵占中国领土,强迫清政府将广东新安县的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1898年3月,法国向清政府提出要求,打算在中国南部海岸建立煤栈。英国得知此事后,担心有损他们在香港的利益,所以便照会清政府:如果同意法国的要求,将广州湾租给法国,那其他列强也会进行效仿。而对于英国来说,香港扩展九龙地界已十分迫切,只是担心让其他列强找到借口,所以才一直没有开口。如果法国得到广州湾,清政府必须给英国以“补偿”。
李鸿章
听到英国如此威胁,清政府自然不想答应法国的要求。但法国仗着有沙俄在背后撑腰,气焰极其嚣张,威胁清政府不答应就开战。孱弱无能的清政府只好在1898年4月10日被迫同意,将广州湾租借给法国。英国看见法国的勒索奏效,立刻跑来提出“赔偿”,以扩大其在华利益。
李鸿章为何只签99年?
英国公使窦纳乐照会清政府,提出了五项要求。清政府对于这些要求,既不敢断然拒绝,也不敢全部答应。最终,清政府采取了折中的方式:答应英国给以租借路权和租借九龙,但对开放南宁及签订不割让广东、云南的协议表示异议。1898年6月9日,李鸿章、许应骙与英国公使窦纳乐正式在北京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俗称“新界租约”)。
香港范围
在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时,英国公使原本要求租借100年,但李鸿章却坚持只签99年。李鸿章为何要这样做呢?原来按照国际惯例,哪个国家占有一块土地达到100年,这块土地将归这个国家所有。李鸿章知道英国的狼子野心,所以极力反对签100年,只答应签99年。尽管当时的清政府丧权辱国,但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希望,让后人有收回香港的机会。
香港回归
在李鸿章的坚持下,英国代表退让,签订了99年的租借条约。而正是因为签了99年,我国才能在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所以李鸿章自称是大清的“糊裱匠”,在风雨飘摇的清王朝,尽可能地为时人和后人做点好事。大家是如何看待李鸿章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