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用人不可偏废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献皇帝 初平二年 公元191年
或谓袁术曰:“坚若得雒,不可复制,此为除狼而得虎也。”术疑之,不运军粮。
坚夜驰见术,画地计校曰:“所以出身不顾者,上为国家讨贼,下慰将军家门之私雠。坚与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军受浸润之言,还相嫌疑,何也?”
术踧,即调发军粮。
【译文】有人对袁术说:“孙坚倘若占据洛阳,发展势力,将难以制约。如果任其发展,岂不是除却一狼,又增一虎吗?。”袁术生疑,断了孙坚军粮。
孙坚连夜驰马往鲁阳见袁术,在地上画图为他分析形势,并说:“坚奋不顾身,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报仇。我与董卓并无私人恩怨,而将军却接受外人挑拨之言,反而猜忌我,这是为什么呢?”
袁术惭愧不安,立即调发军粮。
【解析】一、孙坚与袁术的关系
或谓袁术曰:“坚若得雒,不可复制,此为除狼而得虎也。”术疑之,不运军粮。
从袁术担心孙坚攻取洛阳后失去控制看,孙坚手底下的兵和将,袁术应该是无权越过孙坚调动的。
如果孙坚手底下的人更忠于袁术,就好像韩信手底下的周勃、曹参那样,袁术是不会担心孙坚失去控制的。
再者,孙坚手底下的兵,应该也不是在南阳征的,而是从荆州带过来的,如果孙坚的兵籍贯在南阳,将领受袁术支配,袁术不会担心孙坚失控。
荆州刺史王叡素遇坚无礼,坚过杀之。比至南阳,众数万人。
这一点从之前的材料可以得到印证,孙坚家底应该主要就是从荆州带到南阳的这几万人,袁术至少是不准孙坚在南阳大量征兵的,孙坚的部队以荆州兵为主。
换句话说,孙坚此时的补兵和粮食后勤,都捏在袁术手上,不得不和袁术合作。
二、孙坚与徐荣伊阙之战的结果
上一篇材料,我们讲到徐荣、孙坚伊阙之战,事见:读史的意义何在?谁TM解释解释,啥叫过度解读
孙坚数万大军,在伊阙外围被徐荣打败,孙坚收五千残兵退保阳人聚。
孙坚移屯梁东,为卓将徐荣所败,复收散卒进屯阳人。
这个时候,董卓派胡轸、吕布追击孙坚,按照正常思维,这个时候董卓应该派徐荣部继续追击孙坚,毕竟徐荣是已经验证过,能够打败孙坚的。
为什么董卓不派徐荣而派吕布等人进攻孙坚?
我认为,伊阙之战,徐荣应是惨胜,孙坚数万人打了败仗,最后收五千残兵退保阳人聚,徐荣部应该也受到了重创,否则董卓不可能不派徐荣攻击孙坚。
包括不久后孙坚攻入洛阳,董卓也没有安排徐荣担任主力扼守险要,而是派的董越、段煨、牛辅等人守关。
乃使东中郎将董越屯渑池,中郎将段煨屯华阴,中郎将牛辅屯安邑,其馀诸将布在诸县,以御山东。
徐荣再次出场是什么时候?
允闻之,乃遣卓故将胡轸、徐荣击之于新丰。荣战死,轸以众降。
徐荣最后出场已经是董卓在长安被王允吕布诛杀后,这已经是公元192年之后的事了,现在是191年,一年以后的事了。
可见,徐荣部伊阙一战,孙坚虽败,徐荣部确实是被孙坚打残了,为啥董卓不再给徐荣补兵,或者安排其他部队给徐荣带?
可见,此时董卓在关中的征兵程度已经到了极限,再也征不出兵来了,而董卓手底下的部曲,也是以私人部曲形式各领一部,董卓也无法安排徐荣。
三、用人不可偏废
观袁术用人,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袁绍手下有鞠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董卓手下有徐荣、吕布、张辽、华雄、胡轸,曹操刘备孙权就不用谈了,哪个做大的诸侯不是手底下猛将如云?
而袁术呢?除了孙坚,能喊出来名字的,见诸史册的就只有纪灵,就是吕布辕门射戟,调解刘备和袁术手下纪灵。
就这个纪灵,还是孙坚死了以后才冒头的,当时孙坚早就在荆州被刘表黄祖射死了。
可见袁术的用人方针,有偏用的毛病,前期用孙坚,后期用纪灵,除此之外,就再无可以独当一面的将领了。
这样用人,一条腿走路,就好像看哪个菜好吃就一个劲吃的吃,不吃完就不罢休,当然会营养不良。
将领都是在战争中成长的,锻炼的机会全部被孙坚一个人霸占了,打董卓是孙坚,打荆州又是孙坚,袁术手底下的其他将领,又该如何成长?
因此,孙坚一死,袁术阵营就再无猛将,乱世之中,若人才断层,想再培养,就来不及了。
所以说,用人绝对不可以像袁术一样揪着一个优秀的人才一直用,这样极容易遭到反噬,又影响组织的人才成长。
王者用人,应该是雨露均沾,未雨绸缪,既要重用老人,又要给新人锻炼的机会,绝不可以像袁术一样逮到一个人才撸到死。袁术之败,不仅是政治之败,更是人才之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