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瑞基因董事长高扬:肿瘤要成为NGS第二增长曲线,需要复制NIPT的势能差【先行者访谈】
贝瑞基因董事长高扬
成立10年来,贝瑞基因一直在加速内部革新。
今年以来,贝瑞基因连续放出大动作。5月,贝瑞基因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检测试剂盒(CNV)注册获得受理,是国内首家申报的企业;今年7月,贝瑞基因参股子公司和瑞基因发布了大Panel基因检测“和全安”系列新品——实体瘤全靶点基因检测,覆盖654个基因及常见免疫抑制检测点,为目前国内覆盖最为全面的伴随诊断测序试剂盒;在8月,和瑞基因又推出了PreCar项目产品“莱思宁(LiverScreening)”,是经过全球肝癌早筛最大规模前瞻性研究验证的临床级别产品,通过LDT模式率先落地,商业化进程较此前预期提前。
而贝瑞基因多个肿瘤重磅级产品的推出,肝癌早筛产品商业化提前落地,则表明贝瑞基因的第二增长曲线撬动点在于肿瘤。
对于整个基因检测行业来说,目前市场已有的商业场景容量与测序仪及测序技术的发展水平并不匹配,行业发展重难点是从新的应用场景寻找市场增量。贝瑞基因对于这个行业难题的解题思路是开辟肿瘤市场。
和十年前贝瑞基因刚成立实现NIPT技术产业化时的环境相比,当下在肿瘤场景中开辟第二曲线,贝瑞基因所面临的监管、人才、技术、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打造第二个NIPT场景并不能通过简单复制实现。
贝瑞基因为何以肝癌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的起点?在从NIPT到肿瘤的跳跃中,贝瑞基因发现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就这个问题,在今年冬天初雪的北京,动脉网采访了贝瑞基因董事长高扬。
从仪器为王到应用场景突破为重
回顾国内基因检测行业的变迁,高扬是其中的见证者和实践者。
NIPT的想法从2007年就开始酝酿,贝瑞基因创始人之一的周代星博士带着二代测序技术找到了发现母体血浆中存在胚胎DNA的“NIPT之父”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教授。
2010年周代星、侯颖、高扬三人,带着一度不被看好的NIPT技术,决定自主创业,2010年五月,贝瑞基因就在北京三元桥曙光大厦B座一间租来的办公室中成立了。
此后的十年间,贝瑞基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将NIPT技术实现产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率先提供NIPT服务;2010年-2011年间与湘雅、协和相继开展临床合作;2015年NIPT产品获得CFDA批准;2015年肿瘤诊断产品上市;2017年借壳上市;发展成为国内基因检测领域最重要的公司之一。
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十年的时间或许并不算太长。但没有一种商业模式和创业浪潮是静止的,对于身处基因测序行业中的高扬来说,他认为整个行业已经沧海桑田。
十年之前,基因测序行业仪器为王,大家对于应用场景突破不太关注。而现在,基因测序技术本身已经发展到一个程度之后,市场局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测序技术发展得很好,但是市场上并没有那么多的应用场景能够消化这些技术。
周代星博士曾表示,Illumina已经可以提供100美元成本的一个人类全基因组检测。但是他们现在并没有把这个产品推出来,因为现在并没有一个应用场景需要这么大量的人类基因组。
找到下一个像NIPT这样成功的场景,不仅是贝瑞基因的课题,也是行业难题。
NIPT成功的本质不仅在于技术
目前,基因测序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临床诊断、新药研发、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众多领域中,其中NIPT是基因测序技术用于商业的最大场景。如何找到下一个NIPT赛道,需要参照NIPT发展经验。在这个过程中,高扬认为简单总结过去NIPT的经验并不能有效指导创业者适应动态变化的商业环境。
很多人认为NIPT赛道能够爆发、贝瑞能够成功的核心原因是抓住了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的突破带来的通量的急剧提升,极大地降低了测序成本,是技术的爆发让NIPT这一场景的成功有了可能。
技术的普及固然是NIPT这一品类爆发的前提条件之一,但它无法解释为什么是贝瑞基因首先看到这项技术的潜力,为什么当时的测序巨头Life Technologies和Illumina都错过了这一机会。
高扬表示:“在过去的经验总结中,很多人认为是技术的突破,导致了一个品种的产生。但其实我不太认同这种说法,基础科研的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分散,科学技术的突破,相对于一些品种的落地而言,它更是一个随机的状态。NIPT产品能够成功的关键在于和前一代的解决方案有着很强的势能差,它的优势对于上一代产品非常明显,它找到了一个足够大,并且优势够强的一个场景”。
高扬的观点和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其创新三部曲中提到的理念类似。与许多人认为的不同,克里斯坦森所强调的创新,其关键不在于技术进步,更不在于科学发现,而在于对市场变迁的主动响应。
如何主动响应市场变迁,高扬认为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未来五年产品所能解决的社会需求,更值得强调的是对未来需求的想象不能简单地参考过去经验。
简单地参考过去的经验,容易与高速变化的社会脱节。
他用新冠疫情举例,“在新冠之前,我们曾经经历过非典。假如只是按照过去的经验进行判断,那么很可能认为新冠会像非典一样,在社交隔离、国际隔离、检测等综合防疫手段作用下,新冠疫情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很明显,这种简单地依靠过去经验对现代社会进行判断,离现实的情况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同时,社会的快速变化也体现在新冠疫情对医疗行业的重塑中。疫情前后的医疗行业状态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大众认知水平的变化,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IVD行业可能走过了以往需要十年的发展时间。核酸检测成为全民议题,核酸检测的执行效率大大提升,短短几个月内,公众对于医疗行业的认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大家都说中国老百姓消费习惯造成健康付费意愿不大,尤其是中青年,而在疫情后,可能会有很大的改变。
新冠疫情影响的第二点是推动全国医疗系统的网络化。
高扬指出:“由于传染性疾病的防控需求,每个地市的三级医院都要具备核酸检测能力,从防控前线的下沉到防控信息的共享,医疗的网络化很快形成。网络化对于未来基因测序行业的影响,我们估计是产品将更加直接面临终端市场,在更短的周期内检验产品是否商业化。而非以前一样,产品进入市场必须要经过代理商和渠道。”
所以,对于贝瑞基因来说,十年间,它在感知随着基因检测行业变迁,自我革新的同时,贝瑞基因对于NGS这个新生行业的品种选择和品种生命周期管理也有了一套结合方法论。
高扬表示,贝瑞基因在选择品类时,是需要从未来出发,推想未来市场发展到某个阶段,社会环境的生态是什么样的,什么资源和要素是决定性的,哪些资源具有独占性或稀缺性,再去想怎么超越这些障碍,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除了新冠相关的诊断产品这样从爆发到进入平台期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外,对于其他品种来说,我们需要对未来五年的社会需求进行想象,做好准备。品种的生命周期管理其实相对来说是动态的。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三个维度
贝瑞基因以遗传出生缺陷为主线,在遗传专科不断地进行尝试和探索。而贝瑞基因看好的下一个有爆发潜力的应用场景则是肿瘤市场,相信在NIPT之后,WES(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等检测方法在肿瘤中晚期甚至是肿瘤早诊的应用会逐渐兴起。
在肿瘤早筛中,贝瑞基因选择了肝癌这一并不算热门的领域。
高扬表示:“其实无论是NIPT也好,还是肿瘤检测也好,一个场景的成熟都需要很多前提条件,包括临床需求、技术条件、监管等等,不同条件的组合最终才能促成一个产品的成熟。反之,我们要找到比较好的品种,必须要对产品的应用领域,无论是科技服务、医疗、农业哪个行业,你都需要对这个领域未来五年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那么,贝瑞是如何把握一个产品未来五年内的生命周期?
高扬提出了三个维度:一是要把握产品本身的市场定位;二是把握现有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新的解决方案与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否有足够的势能差。三是,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实现商业化有哪些阻碍,比如监管、研发、技术和人财物的条件。
为什么在肿瘤早筛领域选择肝癌,贝瑞基因也按照模型进行过推演。
从已有的市场格局来看,基因检测应用于肿瘤,最大的市场是伴随诊断,但伴随诊断未必是肿瘤领域中最大的应用场景。肿瘤早筛、泛癌种早筛等产品都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如何在蓝海市场中抉择,考虑的不只是技术壁垒问题,更大的难点是保持独立思考,把握社会未来需求。
贝瑞基因在选择基因检测+肿瘤时,梳理市场发现,不同瘤种早筛早诊,和医疗服务水平差距相关,并不是由于技术造成;有的是由于缺乏技术筛查手段,不同的瘤种适合不同的筛查手段。基因检测+肿瘤,除了技术突破外,也要先行考虑市场需求问题。
以泛癌种筛查这一品种为例,高扬分析到:“选择泛癌种作为研发方向,其对于企业团队和资金的要求,非一般的企业能承受,失败的风险也较大。我们从中国公立医疗体系的特点分析需求来看,公立医疗体系有着两大特点,第一是发展不太平衡,第二是发展呈现专科化的特点。我们认为专科医生对于泛癌种早筛的需求是较小的,因为专科的特点需要精准明确的诊断结论。那么未来如果中国肿瘤学的发展方向持续朝着专科化的方向发展,那么这意味着泛癌种发展的风险较大。但如果未来中国出现了一个肿瘤学科,泛癌种筛查就有了强有力的需求。”
长期主义让内心更从容自信
从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角度来决定战略选择,也让贝瑞基因团队内部更加从容平静,更加坚信长期主义的胜利。
高扬说到:“如果我要从未来三五年出发,那么首先我要踏踏实实保证自己活过这三五年。也不会选择一些快进快出的方式去套利。让我们无论是在行业热潮还是低谷的时候,都能够掌握自己的节奏。”
在高扬看来,这个时期,基因大数据行业发展由于疫情影响,又迎来一个发展的小高潮。
高扬也直言,整个基因检测行业是比较浮躁的,而大家不能保持理性和冷静,其实是在透支行业长期发展生命。
基因是构成我们生命物质最基本的语言,带着我们的物质基础以及携带着我们生命世世代代所保留的信息。从事基因检测行业的那天起,贝瑞基因就做好了在这个行业永续经营的准备。当贝瑞基因实现一个个场景的突破后,获取大量的生命数据信息后,将形成庞大的数据库,基因数据将在更多场景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如何从一个个场景的突破到破译基因密码,高扬也在采访中表达了他的看法。
“未来理想形态的数据价值实现,可能包括我们能够通过数据获知某些生物学特性,获得一些强关联性的结论。单纯的基因数据其实价值不大,基因数据必须要跟多维的数据结合,和各种表型数据结合,才能发挥出它的价值。”
现阶段,高扬认为只能用相对可控成本的方式,获取和保存这些基因数据和表型数据。这里面最大的难点实际上还是数据的质量。个体的基因数据和软件数据不同,软件行业数据可以进行清洗、治理。但基因数据获取有一定的成本,无法针对个体进行清洗,所以质量至关重要。未来随着表型、代谢、器官、诊疗、费用的数据累积,对群体有效性的验证,我们会走到一个数据联网的生态系统中去,现在所有人的努力都将会有回应。
“目前行业中独立思考的人还是较少,大家都容易跟风。其实最适合基因测序的瘤种市场,应该是血液病,但是真正认真把血液病做好的公司不多,大家都聚集在实体瘤的领域,甚至出现了一些产能重复建设。国内这个行业也被海外趋势主导,这其实很可惜,中国的从业者没有自信去思考基因检测行业本来的发展逻辑。”
高扬的这番话,也正是我们推出先行者系列访谈的原因:中国的创业者、企业家们已经走到了一条无人之路,可供参考学习的对象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自己提出,并寻找答案。各个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家们的思考,将会深刻塑造我们未来的产业形态、商业实践和商业伦理。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在不断发展的基因行业中,十年对于贝瑞基因来说只是一个新起点。在不断自我革新的过程中,贝瑞基因需要抵抗过去成功的重力,适应和拥抱市场挑战,不断参与全球化的竞争。
“基因检测对于我们从业者来说,是一片广阔的大海,但是相对于整个医疗圈子来说,基因检测的从业人数相对还较小。
既然机会还多,现在我们就是踏踏实实干就好。”
近
期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