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灵武的由来——灵武为千年古县和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原创 牛汝辰
灵武,古称灵州。宁夏回族自治区下辖县级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银川市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灵武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
灵武县始设于西汉。《汉书·地理志》载,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 ,从北地郡析置安定郡;新的北地郡下已有灵武县。因此,灵武县的设置,最晚可追溯至公元114年。《汉书·地理志》卷二十九原文为:“北地郡……县十九:马岭……灵武,莽曰威戎亭。”
灵武县名源于“灵武谷”,灵武意为威灵威武。此地历史上多为游牧民族居地,战争频繁,要想守住家园必然需要以武制敌,因此灵敏威武、威灵尚武就成为救亡图存安居乐业的依靠,因此取名灵武。
东汉初期,灵武县仍属北地郡。永初年间(107~113年) ,羌族起义大爆发,朝廷无力抵御,于永初五年(111年)将北地郡及属县南迁关中。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年) 一度回迁。《后汉书·郡国志》是按汉顺帝时的实况编修,北地郡辖县中已无灵武。
此后历经三国、两晋、十六国,宁夏平原皆为北方游牧民族驻牧之地,中原朝廷无力控制,亦无州县设置。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在宁夏平原设薄骨律镇,为军政合一机构,不领郡县。孝昌二年(526年) 改置灵州,下设郡县,今灵武市分属普乐郡回乐县、历城郡建安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 ,在今灵武市北境之北约30公里设建安县,后改广润县。601年隋炀帝登基,因避其名讳,更名灵武县。按《隋书》及《新唐书》《旧唐书》等《地理志》的记载,此后306年灵武县一直存在,系灵州属县。唐肃宗“灵武登基”后,还下诏将灵武县升为上县。五代降为灵武镇。北宋初年恢复灵武县,开宝年间复降为灵武镇。
西夏攻占灵州后,将灵武镇升为顺州。元灭西夏,《元史.世祖五》载,至元十二年(1275年)三月复置灵武县。至明初撤裁,灵武县又存在了93年。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黄河冲毁古灵州城,此后三筑三徙,共东迁30多里,于宣德三年(1428年) 在今灵武市区筑城并稳定下来,设灵州守御千户所,管兵1280人,级别约当今之县团级。清代改为行政机构,称灵州,实为县级建置。1913年恢复灵武县之名。1996年改灵武县为灵武市(县级)。
灵武市境内有名胜古迹多处。
【水洞沟遗址】地处县东北35公里处的水洞沟西南的崖壁上。是我国发现时间较早、材料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一。1963年发掘中,得石器和石器原料一万一千多件。
【镇海塔】地处县城东南约2.5公里。是一座楼阁式八角形砖塔。塔身十一层,塔高43.6米,塔心是厚壁空心式木板楼层结构。塔有可能为元代所建。
【河东墙】起自今灵武县横城,止于盐池县东,长190公里。是宁夏明代长城中最长的一段。今大部保存尚好,是驰名世界的明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