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医生都不敢吃的一级致癌物,6000万国人还在美滋滋享用

槟榔在亚洲地区十分受欢迎,包括印度等国家以及中国部分地区。

我国海南、广西、台湾等地都生产槟榔,湖南虽不产槟榔但是却有着惊人的槟榔消费能力。

据统计,湖南大约超过40%中青年都会嚼槟榔,而且槟榔和烟一样已成为社交工具。

几个朋友见面,会从口袋里掏出几颗槟榔,就像递烟一般递给对方。

这样的社交文化,已让槟榔产业成为湖南省深加工集聚地。

槟榔加烟,法力无边

槟榔有什么魅力会和烟一样成为社交工具呢?因为它几乎有和烟一样的功效。

首先,嚼槟榔能提神。槟榔中含有提神作用的成分,熬夜加班时、疲劳无力时来一颗,马上就能大脑清醒,精神兴奋起来。

其次,槟榔含有能够让人上瘾的生物碱,一旦习惯了槟榔,就很难戒掉。

也正是因为成瘾性,槟榔和烟、酒、咖啡一起成为世界排名前四的成瘾性消费品。

如果在抽烟的同时也嚼槟榔,那兴奋性和成瘾性就加倍,让人感觉精神倍爽,所以也就有了“槟榔加烟,法力无边”这句顺口溜。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嚼槟榔的行列,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喜欢新鲜感。

很多人第一次尝试槟榔时,会有头晕、胸闷、心跳加快等很难受的症状,但是因为好奇心和好胜心,还有从众心理,他们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尝试,然后就会沦为其中,很难再戒掉了。

致癌水果—槟榔

既然能够让人上瘾,那对身体必然有危害。

烟一样,槟榔也是致癌的,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因为它极大增加了患口腔癌的概率。

有这么一类人就是深受其害——“割面人”,因为患有口腔癌,只得接受手术切掉嘴里的一部分,比如下颌、牙床或者舌头,以此来保全性命。

即使活了下来,残留的生命也是苦不堪言。

槟榔致癌主要是来自各种物理作用、化学作用以及生物学作用

首先,物理作用是因为槟榔纤维粗糙,长期嚼会导致口腔黏膜受损;其次,化学作用是因为槟榔中含有的生物碱等多种成分能直接杀死细胞,导致炎症,再次对口腔造成损害。

这种双重损伤给口腔带来的伤害是反复性持续性,大大提高了致癌风险,多种癌症都与持续性损伤有密切联系。

比如细胞损伤后,身体的修复能力会刺激细胞分裂,生成新细胞。

每一次细胞分裂需要复制DNA,这个过程中就会随机产生一些突变DNA。所以,细胞损伤多、修复多、DNA复制多,突变就会变多,癌变的几率也就变大了。

除了反复性损伤外,槟榔中含有的物质成分也是致癌主要成因。

槟榔中含有化合物会增加细胞内活性氧的比例,直接破坏DNA、蛋白等细胞成分;会破坏口腔内微生物的平衡;引起局部缺氧刺激血管增生以及癌细胞生长转移;刺激癌前病变细胞的繁殖和生长等等。

所以,三重因素叠加在一起,大大增加了槟榔致癌的概率。

商业利益导致槟榔难禁

明明作为一级致癌物,槟榔却未被禁止,还被广泛传播,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槟榔与传统的毒品不同,很难立法对其禁止。

槟榔作为一级致癌物,中华口腔医学会一直都在因为槟榔而做积极的交涉,包括国内的学者专家也为此努力。

2018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口腔医学界的人代表正式提交议案,希望将控制槟榔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但是目前为止,并未颁布相关法律法规。

因为槟榔带来的很高的口腔癌发生率,有些地方政府颁布了禁止槟榔的通告、禁令,但是另外一些地市却无法割舍槟榔带来的产业链利益。

从种槟榔的农民开始,直到整个食品工业都牵连其中。

在湖南湘潭,槟榔已是当地的传统和文化,是湖南食品工业的龙头和支柱。

前两年《湘潭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槟榔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确保槟榔产业销售收入3年实现300亿元,5年实现500亿元的目标。

(在热播电视剧中进行广告植入)

致力于研究口腔健康疾病的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牙医学院的陶霖教授通过对流行病学观察,预测到2030年,湖南的口腔癌发病数将超过30万人。

众所周知,长期嚼槟榔的人都会有一口烂牙,严重影响颜值。

如何让槟榔之风得以控制?

槟榔一旦和香烟一样成了社交工具,有了社交意义,就会迅速传播。

相信90%的湖南男人都品尝过槟榔,比如好友相聚,都会互相递上槟榔分享,在场的每个人都很难推辞。

如果要打压这种风气,首先要禁止媒体的广告宣传,电视广告、电影植入的广告,都加大了槟榔的传播力度。

最重要的是需要有关部门出手,对其加以管制,才能彻底将槟榔之风遏制住。

参考文献:

1. Association of Betel Nut withCarcinogenesis: Revisit with a Clinical Perspective. PLoS One. 2012; 7(8):e42759.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Monograph on the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Betel-quid and Arecanut chewing and some Areca nut-derived  nitrosamines,vol.85.Lyon.France:IARC.200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