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的选基思路
之前跟大家罗列了一份适合我们长期持有基金的名单,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不少朋友有在问,我筛选的标准是什么?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我的选基思路。
一、 基金公司
基金公司不是我的硬性指标,我也不会只选一家,但是偏好必须要有。
现阶段,基金公司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一类是平台型,这种公司如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等。
特点在规模大、品牌好,可以更全面均衡的发展,走大而全模式。
一类是精品型,这种公司如兴全基金、睿远基金、中欧基金等。
这类公司,不滥发产品,给基金经理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度。类似于互联网的产品经理,基金公司采用基金经理负责制,公司为基金经理服务。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精品化路线,少而精,每年只发几只基金,绝大部分产品是赚钱的,长期下来渠道口碑好,走长期路线。
一类是赛道型,这种公司积聚资源在若干细分赛道,歧义化策略。
这种模式相对少,如鹏扬基金的固收赛道,融通基金的周期赛道,华泰柏瑞的量化赛道,都各有特色。
二、基金的历史业绩
业绩是一只基金的'照妖镜',我的标准是连续很长时间内年化收益达到15%以上,在分析的时候要用'1-3-5-MAX'维度,综合考虑了短期、中期、长期的表现。
之所以要看5年,是因为2015年刚好是市场的顶峰,根据过往累积收益趋势,分析牛市和熊市的表现。
对于一只好基来说,基金的长期累积收益是要大于近期收益权重的。
举个例子:兴全谢治宇2013年开始管理合润,任职总回报659.46%,年化回报29.24%。
三、基金经理实力
对于基金经理的分析,我主要是从三个角度来看,一是从业年限,二是稳定性,三是投资理念。
先看从业年限,主要是看基金经理管理经验是否7年以上。7年是道坎,因为7年可以说是经历了一轮完整的牛熊,我们可以去判断基金经理的抗压能力以及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收益表现。管理时间短的,参考意义不大,而且不确定因素也很多。
再看基金经理的稳定性。其实就是看基金经理是否经常跳槽,隔三差五换公司的,就不用考虑了。
最后看投资理念。我挑选的基金经理大部分的理念是价值投资,大家很少看到我在说新能源,我的底线是不博弈,不跟风,对于基金投资来说,不外乎两种,要么是用时间换空间,要么就是用空间去换时间,控制好风险,看重长期收益。
举个例子:老将朱少醒2014年就开始持有国瓷这家公司,到现在还一直位列前十大重仓。
张坤管理的中小盘从2013年就开始持有茅台,一直也是位列前十大重仓。
董承非管理的趋势投资持有平安超10年,到现在也一直是前十大重仓。
四、基金规模
规模我的标准是20亿以上。规模太小,很难成气候而且也存在赎回风险。小规模的基金不受重视,优秀的资源公司也不会给他们。强者越强,马太效应在基金公司内部也是越发明显,易方达三剑客,张坤管理规模763亿,萧楠管理规模493亿,陈皓管理规模465亿,三人加起来就占了整个易方达公司权益类规模的40.79%。
五、持有人结构
一只基金的份额,可以被散户持有,也可以被机构持有,还可以被内部人员持有。
一般来说,机构持有比例在10%-30%是比较合理的范围。持有太小,说明这只基金不受重视,持有比例太大,一旦资金撤离,会对基金净值造成大幅波动的危险。
另外就是内部人员占比是越多越好,这是加分项。
以上就是我选基的思路,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