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验」 黄苔并非尽湿热
作者:爱爱医网----赵氏中医
自古至今,历代医家都一致认为:“黄苔主热,白苔主寒”。近代各种教科书亦沿用此说,少有相佐。然而我的体会未必尽然,舌上黄苔也可见于虚寒无火之人。近遇一例,介绍如下:
黄姓女性,50岁,2007年6月16日就诊。自诉大便不实10余年,近一月来,肠鸣腹泻,日10余次,呈黄色水样,无脓血粘冻,脘腹胀满,嗳气频作,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畏寒喜暖,舌红而干,舌苔黄糙,脉缓弱。曾做过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提示胃下垂,慢性胃炎。缘于患者形寒畏冷,纳差便溏,显系脾胃虚寒,而舌红、苔黄糙又似乎有阳明胃热之征,于是辨证为胃热肠寒,寒热错杂证。治予调和肠胃,寒热兼施,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姜半夏10、焦白术10、陈皮8、枳实15、党参15、干姜6、黄连8、广木香6、焦三仙各10、蒲公英15、炙甘草6、茯苓15。处三剂。不料患者服一剂后急忙来诊,诉药后大便次数更频,精神更差,全身无力,四肢不温,时出冷汗,舌脉同前。细思此证,脾肾阳虚使然,舌红、苔黄糙只是腹泻伤津引起的一种假象,并非肠胃有热。改温补脾肾为治。方选: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大红参10、干姜15、焦白术15、炙甘草6、姜半夏15、赤石脂20、茯苓15、焦三仙各10、肉寇6、吴萸10、山药15、炒罂粟壳6.试服一剂。药后患者欣然来告,腹泻次数明显减少,精神略振,嗳气减轻。效不更方,守方进5剂,病情大有好转,大便成形,食欲有增,后以原方减量继续服用12剂,诸证皆退,黄苔也退尽,病愈而终。
本例患者由于腹泻日久,损伤脾肾之阳,阴津无阳蒸化,不能上朝口中,故现舌红、苔黄糙的假象,初诊囿于黄苔主热之说,误以寒温并用调和肠胃而导致病增,后以温补脾肾为法始克有济,可见黄苔并非尽属热证,寒时有时也可见到,医者切不可胶柱鼓瑟,一见黄苔便投寒药,而应四诊合参,综合分析,要知辨证也有舍舌从症之时。
[ 本帖最后由 赵氏中医 于 2007-7-15 08:1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