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地名小考(连载六):枣林庄—安丘府
樊英民,1947年生,山东兖州人,退休前供职于兖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著有《兖州史话》(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兖州历代碑刻录考》(齐鲁书社2013),点校整理《菉绮阁课徒书牍》(《新美域》专刊2008)、光绪《滋阳县志》(中国文化出版社2010)。另有《牛运震空山堂文集诗集笺证》《颜伯珣诗集校注》待刊。
6、枣林庄—安丘府
枣林庄也是现已无人知晓的地名,即今谷村安丘府村。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葛剑雄和曹树基在对中囯移民史的研究中注意到了山东枣林庄,他们在调查中,发现明凤阳府即今安徽阜阳人和淮北一带居民后代普遍称自己祖上在枣林庄。葛、曹等先生通过实地调查考证,认为今山东兖州安邱王府村,原名枣林庄,应该就是明初移民集散地之一。(编者注:山东名为枣林庄的地名有很多,岂可因一重名而下定论?此说存疑。)
曹树基先生说:“山东是移民迁入之地,何以有人口外迁。反复思索,推测最有可能外迁人口的,可能为兖州府东部地区。1991年冬天,我来到山东省兖州县,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找到了这个在淮河两岸声名远播的村庄。此村今名“安邱府”,明鲁王裔孙安邱王分封于此,始有此称。清康熙初年又称枣林庄,清末复称安邱王府庄,简称安邱府至今”。
据明万历二十四年《兖州府志》卷十《天潢志》,安丘王是第二代鲁王靖王朱肇煇庶一子朱泰坾。他宣德二年(1427)受封,建府当在其时。
《兖州县地名志》说“据明朝石碑记载,明以前此村称枣林庄。明鲁王裔孙安丘王分封于此,始称安丘王府庄。明亡后,至康熙初年又称枣林庄,清末复称安丘王府庄……”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没有说明明代石碑的具体情况。
检康熙县志,东大南社有枣林庄。但二百多年后的光绪县志中,既无枣林庄,也无安丘王府庄,现在见到的作为村名的安丘府是1935年才出现的。
(未完待续)
——本文原刊于《兖州春秋》年刊第七期
鲁王文化|记录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