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中的生活哲理
我们读《苦雨》,闲适的周作人在此文里并不闲适。淡淡的茶香中多了几许苦味来。《苦雨》一文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有一种“苦”与“乐”的哲理情怀。周作人自己是很看重《苦雨》的,以“苦雨”题名,号“苦雨斋”。“雨”是客观景象,“苦’是主观感受。但其苦中有乐,“苦”的生活中,又品味出和平冲淡的阵阵回香。
因为遇雨,旅途的行人不一定是很快乐的,“我于火车的雨不能感到什么兴味”,可是文中又道出生活的喜来,“但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加上矣乃的橹声,以及'靠上来,靠下去’的呼声,却是一种梦似的诗境。”。雨中火车的“苦”与雨中乌篷船诗境的"甘”。在这里都呈现出来了,十分的平实、和平。而且,文中说作者在北京的时候,正遇北方淫雨,家中“西墙淋坍”,接着是“梁上君子”的光顾,可谓雪上加霜。但其不过是“模索北屋的铁丝窗”,终未被盗而庆幸。“夜里听 。先前的“苦”了一夜,后又“实在喜欢极了”,“抑”与“扬”在文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张显。着雨声,心里胡里胡涂地总是想水已上了台阶,浸入西边的书房里了”,如此“苦”了一夜,次日晨匆忙早起,但见书籍并未湿,心里又是一乐。接着又说,这样的雨,小孩们自是喜欢,“现在看见院子里成了河,使成群结队的去淌河”去。伴着一片蛙声,又欣赏起一种极有田村的风光味。“唯在有雨的早晨,听它吃叫上十二、三声,可见它是实在喜欢极了。
其实“苦”与“乐”都是相对的。冬日阴雨绵绵的南方,许久也不曾有日光的照射,某天太阳出来了,大地便有了浓浓的暖意,人们便会出来晒太阳,三三两两的地坐在桌前喝茶聊天,但是如果是在夏日,阳光烤着大地,人们便会赌咒天的炎热。雨对于旅行的人是“苦”而对盼望着收获的农人也许就是喜了。周作人《苦雨》,将他生活中的“苦”与“乐”尽收于和平冲淡的笑谈中了。
最后,作者将目光投到那些穷朋友们,“这一场大雨恐怕在乡下的穷朋友是很大的不幸,但是我不曾亲见,单靠想象是不中用的,所以我不去虚伪地代为悲叹了。”
周作人平静地叙述中描摹了一幅幅真实图画,展现的是日常生活中“苦”的困境,虽在自身的调侃中泛出几多“甘”,而多的是那更浓的“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