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十二道金牌的背后
岳飞在朱仙镇大捷,逼近东京汴梁。金兀术眼看在东京呆不下去,决定渡过黄河北撤。当他带着金兵离开东京的时候,有个书生拦住他的马,说:“大王(指兀术)别走了。岳少保马上会撤兵。东京一定没事儿。”金兀术很奇怪,问那个书生说:“岳飞用五百骑兵打败我们十万大军,百姓日夜盼他们打过来,东京还能守得住?”那个书生说:“朝廷里有权臣,大将要在外面立功,是不可能的。依我看,岳少保自己性命难保,哪儿还谈得上立功?”金兀术听了,恍然大悟,马上拨转马头,带兵回到汴梁。那个书生说的那个“权臣”,就是当时的南宋宰相秦桧。
岳家军郾城大败金兀术后,驻扎在金牛岭下,犒劳兵将,一面写本进朝报捷;一面催赶粮草,收拾衣甲,准备直捣黄龙府,迎还二圣。谁知高宗竟下诏令岳飞班师,暂回朱仙镇歇息养马,待秋收粮足,再议发兵。皇上先是发了一道圣旨:“今大宋已和大金议和,边境无事,即着尔岳飞带领全军立刻回兵进京,加封官职。三军有功将士俱有升赏,钦此”。但“将在外有君命有所不受”,即使是忠心不二的岳飞当时也“速传各将聚集元帅府大厅议事”,可见其也是心中有犹豫的,怎奈还没议出个结果来,“皇上金牌到”,而且口气也变了:“命你带军即刻进京,不得迟缓!见金牌如见朕面,立刻照办!”还没等回过神来,“皇上第二道金牌到!”“皇上第三道金牌到!”“皇上第四道第五道第六道金牌到!”至第七道金牌圣令已成“再不火速返京即作叛逆论处!”,第八道金牌是“命你速即起身,若再迟延即是违逆圣旨,立斩不赦。”这种架势,谁还挡得牢,何况还摊在岳飞这个大忠臣头上,于是即刻起身回京,最终被害。可见,金牌的规格是节节提升的,到最后是谁也难以抗拒的。
数百年来,很多人认为这“十二道金牌”是朝廷调兵遣将的将令,是奸臣杀害岳飞的传令牌!其实不然。这种“金牌”并非什么传令牌,而是一种以最快速度传递邮件的特殊标志,是宋代多种通信证件的一种。据史料记载,这种金牌用于赦书及军机要务,由皇帝直接交发。该金牌制度始于宋元丰六年,金牌是用木头做成条状,长约一尺左右,周身涂满朱红油漆,上面篆刻着“御前文字,不得入铺”8个黄金“警”字。这里的“御前文字”,是指从朝廷皇帝身边传来的公文、信件;“不得入铺”是指传递邮件时,驿吏不得在驿站内交接,而只能在马背上依次传递。这样,不仅大大缩短了邮件的传递速度,而且加大了驿吏的工作效率。据《宋史》记载,该“金牌”光耀炫眼,传递时急飞如电,望之者无不避影,日行500里,昼夜不停鸣铃飞递。可见,这种“金牌”与我们现在用的“特快专递”标志差不多。
高宗既担心迎回徽宗与钦宗,同时高宗和秦桧同样害怕岳飞拥兵自重,所以在密谋之后,高宗、秦桧一伙下密旨让驻扎在宿州、亳州和淮水北岸的张俊、王德等人的部队全部搬回淮南。这样就使岳家军突然陷人孤立无援的境地,使金军可以从正面、侧面合击岳家军。那样一来,宋朝甚至可以调动军队对他大张讨伐,如不奉旨撤回,岳家军将陷于北面金军和南面宋军的夹击之下。岳飞奉命撤回既是衷心的表现,同时也明白如不班师,必将丧师的后果。
岳飞无奈,含泪取诏书出示众人,说:“朝廷有诏,吾不得擅留!”于是哭声震野。大军撤至蔡州时,又有成百上千的人拥到衙门内外,一名进士率众人向岳飞叩头说:“某等沦陷腥膻,将逾一纪(十二年)。岳飞又以班师诏出示众人,大家都失声痛哭。最后,岳飞决定留军五日,以掩护当地百姓迁移襄汉。
其实岳飞早就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当初岳家军攻入河南,即将收复故都开封之际,赵构担心岳飞功高盖主,拥兵自立,急令岳飞退兵还师。熟读史书的岳飞心里清楚,太祖赵匡胤便是在掌控后周兵权的情况下黄袍加身。此番回师后,岳飞便请求朝廷解除其军职,自己好回家种田。可赵构不肯啊!他即怕岳飞自立,却更怕金人攻来。就在这种矛盾之中,赵构重用了秦桧。当年金人攻破开封,秦桧一家老小钱都被掳走。为了自保,秦桧毫无底线地向金人献媚,结识了金国高层领导。既然认识金国高层领导,为何不让他去金国议和呢?一旦议和成功,赵构一生最怕的四个人就除掉了最关键的一个。
四个人?除了岳飞和金人,赵构还怕谁呢?宋钦宗和宋徽宗了!徽钦二帝虽然被金人所掳,却也是大宋皇帝。若二圣真被迎了回来,即便不退位,赵构没有子嗣,继承皇位的人岂不又是这二位?岳飞聪慧,虽然自己曾提出“迎回二圣”,可当金人提出宋钦宗之子赵谌才是正统太子的时候,岳飞就对“二圣”绝口不提,甚至改称钦宗为“天眷”。纵然岳飞已经如此迎合赵构的心思,可赵构仍然害怕。与金国绍兴和议后,赵构终于除掉了最害怕的人。下一步只需要除掉岳飞,徽钦二帝就可以在北国等死了。
身陷囹吾的岳飞得知自己遭人陷害,在被赐死前,岳飞在自己的状书上留下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何为天日昭昭?天与日乃最光明之存在。直至死前那一刻,岳飞也在反复强调自己为国尽忠,光明磊落。对朝廷,对皇上,对家国天下,岳飞丝毫没有流露出半点后悔之意。岳飞对宋朝的忠心天日昭昭,至死也不曾减少一丝一毫。一句“天日昭昭”,把岳飞的忠诠释地淋漓尽致,也告诉世人,岳飞直到死前也不曾后悔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