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又出大事了!老大,咱能靠点谱不?
苹果又出大事了!
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苹果的用户,最近很多人都收到这样一条通知:
2月28日起,中国内陆iCloud将由“云上贵州”运营。相关联的iCloud服务将转至“云上贵州”。
iCloud突然转移阵地了,什么原因,难道出什么事了,安全性可靠吗?
用户的这些担忧本来再正常不过了,但到了苹果客服那里却变成了无理取闹。
近日,一名叫做“美国往事1999”的微博用户发文反映,2月28日下午3时55分,他致电苹果客服热线4006668800咨询iCloud相关事宜,但在咨询过程中与技术人员发生口角。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微博网友@美国往事1999 不想把他的 iCloud 放在“云上贵州”使用,于是打电话咨询客服。苹果技术顾问就特别好奇:
“你为什么不愿意把你的 iCloud 放在云上贵州使用?”双方就这个问题展开激烈讨论,一言不合俩人就起了冲突。
作为消费者,咨询一下,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怎么就吵起来了呢?
吵就吵吧,有些事确实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接下来客服的做法,就让人有点毛骨悚然了!
当晚,该客服人员打电话给该网友,开门见山说他利用职务之便,能够侵入该网友的iCloud,拷贝了他的个人信息和资料,并威胁称“以后苹果设备包括手机和电脑就别想用了,不敢说让你生不如死,但肯定会给你生活和工作上带来不便。”
我嘞个乖乖,简直是赤裸裸的威胁啊!
这还不算,随后又发了一封恐吓信,这是有多大的仇啊!
根据“美国往事1999”的说法,他随后发现自己的 Hotmail 邮箱密码被修改。在找回密码登录之后,他发现自己的 Hotmail 和 iCloud 邮箱,的确收到了这位“技术顾问”发送的威胁内容,而他的 163 邮箱还收到苹果官方发送的通知信,他的 Apple ID 被用于登录了 iCloud。
苹果之前公开宣称iPhone采用端到端加密技术,iCloud和手机里面的信息苹果公司无法获取,技术服务人员也不会被授权通过iCloud账户获取用户个人信息。
怎么现在就这样轻易地被侵入了,还是被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
赤裸裸的打脸啊!
如果一家品牌手机,一言不合,就曝光你的私密,你会怎么想?
那岂不是自己的小辫子攥在人家手里了吗?
这哪是买手机啊,简直是给自己挖坑啊!难道这是花钱买了个“爷”,什么事都的听着,顺着?
那这“孙子”当的也太不值了吧!
“美国往事1999”在之后几天多次向苹果公司反应此事未得到满意答复,之后选择了报警。
结果涉事苹果员工离开了苹果公司。
人是走了,但留下来的问题,却让人挥之不去,如履薄冰。
我们不禁要问:
在已知 iCloud 的情况下,相关服务人员能获取用户的多少信息?
在已知 iCloud 账号的情况下,相关客服人员有没有可能侵入用户的 iCloud,通过什么方式?
在已知 iCloud 的情况下,相关客服人员会对用户的信息和安全造成多大影响?
这些问题不解决,谁能安心啊。
我们不可否认苹果对用户数据没有防范,只是条款中的“有权访问”,太让人“想入非非”了。
无论什么事,不管规章制度多么严密,一旦出现额外的“有权”字眼,就不免有空可钻,而且很多事坏就坏在这些“特权”上。
朱元璋牛吧。
无论他吸取了前朝多少经验教训,制定了多严密的牵制外藩的规章制度,结果一项给外藩的“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的“特权”让朱棣钻了空子,打的他侄子满地找牙,最后取而代之。
这样的案例,史不绝书。
同样,苹果也很牛。
可谁又能保证苹果的员工不利用这些“有权”,来利用用户的iCloud数据,反过来对用户进行威胁呢?
正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其实,苹果也曾发生用户资料的泄密事件。
去年六月份,浙江就曾破获了一起售卖苹果账号的案件,该犯罪团伙利用苹果公司内部系统平台,非法查询苹果手机关联的手机号码、姓名、账号等信息,再将信息以每条10-180元不等的价格进行售卖。
这个案件虽然跟苹果窃取资料没什么关系,但通过“该犯罪团伙利用苹果公司内部系统平台”可知,即便苹果再怎么宣称“安全”,也防不住“内鬼”出现的。
一名技术顾问就可轻松访问用户的iCloud,这意味着什么?
你保存在iCloud中的所有资料在他们面前等同于透明。如果有需求,他们甚至可以轻松利用你的资料去做一些违法的事情。
苹果logo的那一口的“缺陷”,从商业的角度讲,虽然很完美,很成功,同时似乎也在向大众宣称,他们也不是那么完美无暇。
有些事就是这么的有戏剧性。
当然,此次事件也不排除有人别有用心,在临近“315”的档口上,想让苹果再“火”一把。
原因在于博主的案例编号、客服工号、苹果官方回复的录音等关键性证据还不得而知。
苹果官方是怎么回应的呢?
捍卫用户的隐私是我们系统设计的出发点,任何一个AppleCare技术顾问均无法访问顾客的密码、电子邮件内容和照片等。我们将与这名顾客一起对该事件进行调查,并确保Apple员工和承包商团队遵守我们在顾客联络方面设定的严格标准。
官方回应很官方,具体怎么回事,还要看事态的发展,而背后的真相总会浮出水面。
如果属实,那就太让人失望了,降频门、爆炸门的阴云还未消散,现在又多了一个泄密门,你可以说“人红是非多”。
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作为手机界的老大哥,咱总得靠点谱吧!
- END -
近期热点文章回顾(点击即可阅读)
打假 | 手机卡顿,开启“强制GPU渲染”立马变快?别被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