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心向第二故乡飞
周末散文五人行与您同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心向第二故乡飞
文|李培禹
顺义是我的第二故乡,尹家府公社谢辛庄大队是我下乡插队的地方。
当知青的时候,就感觉到这片沃土有着文学的滋养——那时,著名作家浩然常在这里行走,播撒文学的种子;县文化馆还办有一本文学刊物《无名花》。我在干农活时,有时脑海里蹦出诗句,比如国庆之夜“我开着拖拉机耕地/仿佛是从天安门前走过”之类的,就装进信封投给王恩桥编辑。后来,我的“作品”登上了《无名花》。
东城区的《红芽》也发表了我的小说《在密林成材的地方》,署名是“插队知识青年李培禹”。刊物“无名”,我的名字却被《北京日报》注意到了,于是报社文艺部编辑赵尊党同志给顺义县委宣传部打来电话,请他们“政审”一下我,他们准备选发我的小说。
很快,我被抽调到县里参加“通讯员学习班”。班里有来自高丽营乡的小高(她后来成为北大中文系的工农兵学员)、还有焦庄户的小胡、小店的张金发,还有南彩的小齐等。一个月后,学习班结束,我们几个依依不舍,到县照相馆拍了张合影。然而却没有让我回谢辛庄去,县委宣传部的穆仲高老师说,你留在宣传部写稿子吧。就这样,我骑着宣传部的一辆旧自行车,当起了新闻报道通讯员,一干就是十个多月。可以无愧地说,无论河西河东,顺义的所有乡镇我都到过。如果能翻看到1975年的《北京日报》,大量署名“顺义县通讯员学习班”的新闻、通讯,大都是出自我的笔下,因为那个“学习班”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我对顺义始终有着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情。
前不久,接到《顺义文艺》主编胡广星电话,说咱们的刊物已经十周年了,李老师能不能写几句祝贺的文字?当然能啊,必须倾情祝贺!我从杂志上看到熟悉的老朋友王克臣、许福元、胡广星、高国镜、李守仲、王克民、王也丹、陈奉生等都有佳作刊出,真高兴!刊物装帧精美,大方大气,办得很好。我想,我也该拿出篇稿子,争取登上《顺义文艺》啊!
写什么呢?还用想吗,写写我在谢辛庄的生活片段呗。
离开谢辛庄已经40多年了,我曾经是那里的一个知青、一个社员,一个每天挣6个工分的二等劳力(一等劳力挣8分)。我怀念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常想起待我像亲人一样的那些大爷、大妈……特别是步入中老年后,曾经一起下乡插队的高中同学聚会渐渐多了、密了,我们的心时常飞向那儿——我的“第二故乡”,那个盘山下小小的村庄。
谢辛庄虽小,我却觉得它那样广阔。清楚地记得下乡第一天,老队长带我们去认地边儿,老人说,我们记:陈家坟、条稻子、郭柳坝……你想知道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吗?那么你就听老队长讲吧,他会滔滔不绝地给你讲上三天!谢辛庄只有一百多户人家,但家家都是那样欢迎你,年纪大的老人,叫你“孩子”,小娃娃们像统一了口径似地对你嚷:“大学生!”记得端阳节那天,我们十几个男女知青都被老乡们拉去吃粽子,剩下了空荡荡的知青大院和一地月光……
“嗬,照你说来,你们那个小村简直是个伊甸园了。”每当我讲起下乡时的生活,陷入遐思的时候,一些80后、90后就有点不耐烦了,甚至侧目,冒出一句:“又忆苦思甜啦,那些苦日子就忘不了?整天和那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农民在一起,有什么意思!”
是的,有什么意思呢?我和十几个高中同学在那个小村当农民的时候,吃过多少苦啊!我不知道别人怎样,反正我曾偷偷地流过泪,当我接到中央气象局(现国家气象局)招工录用通知的那天,我简直跳了起来,真想一下子飞回城里去,早点离开这个苦地方。难道真是普希金说对了么:“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美好的怀恋”,我真的在怀恋呀……
大队的广播喇叭像是专门为我们安的,方向正对着知青大院。每天天不亮,一种阴阳怪调的京东大鼓便唱了起来:“火红的太阳刚出山呀,朝霞染红了半边天……”讨厌透了。接着就是大队书记那权威似的喊声:“全体理论辅导员、报道员、党员和团员……开会!”这些“员”们三天两头的开会,下大田的就是我们这些不沾“员”的普通老百姓。
李培禹(左三)和知青同学回到谢辛庄村
一般是女生都喝完几乎天天都一样的棒渣粥了,男知青们才懒洋洋地起来,也不洗脸,端着饭碗到队长派活的村口去吃,活像一群讨饭的。只要嘴一闲着,我们就学着喇叭里的大鼓调唱,还恶作剧地把词改了:“现如今,队长的儿子把大学念,他骑着大马走在前啊——啊——哇——!”
队长派我去修渠打埂,并告诉我,由一个叫茂财的社员带我。茂财,茂财,多多发财的意思呗!看看他干的活儿,我气坏了:他竟把我挖的渠又填平了。因为是初次见面,我压着火问他:“为什么?”他用铁锹向东指指,我一看才知道,我挖的渠没有和大渠接上口。我的脸“刷”地红了。
我提议分开干,我打埂,让他挖渠,他点点头,算是同意了。
我跟在他后边,他挖一段渠,我就往两边培土,用铁锹拍打结实。好长一段时间过去了,我累得有点喘不过气来。茂财也遇到了难挖的一段,只见他“呸呸”往手心里吐了两口唾沫用脚吃力地蹬铁锹,一下一下地挖着、挖着,汗珠滴下来,渗到土里。我也学着吐了口唾沫,可是却不灵,实在添不了多少劲。转眼被他甩下一大截了。当我筋疲力尽地看着手上磨起大泡的时候,茂财走过来,“抽——袋烟吧!”原来,他是个结巴,“抽”字后停顿足有好几秒钟,才把“袋烟”吐出来,我忍不住笑出声来。“抽袋烟”并不真是抽烟,而是歇会儿的代名词,这我已懂了,于是扔下铁锹坐在田埂上了。
李培禹插队时在谢辛庄村干农活
茂财用粗粗的手指卷了一支“大炮”,翻遍全身也没有找到火柴,他嘟哝地骂了一句什么,就把那支大炮别在耳朵根上。我望着蓝蓝的天空,飘浮的白云,慢慢合上了眼睛,享受着大自然的恬静……
待我睁开眼,茂财正在帮我打埂。他干得那样轻巧,打的埂又直又快,又结实。我猛地想到,打埂要比挖渠轻省得多啊!而我无意中却把重活分给人家干,自己挑了轻的。我对茂财敬佩起来,我想,毛主席说得对,是得向贫下中农好好学习啊!
然而,茂财竟是一个富农!当然,实际上是他的爷爷是富农,但当年在人们眼里,富农的孙子就是富农。
那是我们在农村度过的第一个冬天。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清晨,漫天皆白,除了几缕炊烟,全村死寂死寂的。照规定,下大雪是不出工的。大概是我从小就喜欢雪花,又加上那一阵正迷着写诗,一股诗情促使我很早就起来了,走出知青院一看,呵,这银色的世界多美啊!几只觅食的麻雀啾啾叫着,飞落到白杨树上,抖落下一片白蒙蒙的雪屑,偶尔从饲养棚里传来一阵牲口的叫声。我忍不住弯腰捧起一把雪,忽然发现村里的雪已经有人扫过了,大队前的场院、井台上,扫得干干净净。向四周望去,远远地看见一个人正在挥着大扫帚扫雪。
走近了才看清,正是茂财,我看到他的耳朵已经冻得通红了,他看了我一眼,又低头扫他的雪。
我挖苦道:“嗬,贫下中农真是俺的好老师呀!”他突然停住了,转过身来,奇怪地看着我。我说:“我帮你扫吧。”不想他慌了,结结巴巴地说:“那还——了——了——得?我是富农哇!扫雪是大队规定的。”
我的诗兴不知跑到哪去了,怏怏地回到屋子。天真冷,大概又是火炉灭了。
地富等“黑五类”们不但要扫雪,每逢全村召开大会,或因大雨、大雪等天气原因社员们可以歇工的日子,他们照例是要出工的。茂财是我接触到的谢辛庄的第一个乡亲。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在当年那个时代背景下,这个疑问压在我的心口好久,好沉重。
嘉
宾
有
言
12
王克臣
中国作协会员。自1990年,相继出版小说、散文集、随笔集、杂文集、报告文学集等作品。长篇小说《风雨故园》获全国“长篇小说金奖”、北京市“苍生杯”特等奖;《寒凝大地》获首届“浩然文学奖”。2007年,作者荣获首届全国“百姓金口碑”;2008年,被授予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2016年,获北京市辅导群众创作“终身成就奖”;2018年,获第三届京津冀“文学创作银发达人奖”。
挥之不去的乡情
看到题目《心向第二故乡飞》,不由自问:第二故乡在哪儿?正文第一句便是:“顺义是我的第二故乡”。
我是顺义人,感到格外亲切。
原来,作者记述的是知青时候的一段经历。一个城里的高中生,来到农村的那段日子里,几乎天天干累活,喝棒渣粥。这样的苦日子,难怪“偷偷地流过泪”。然而,就是这样一段苦难的历程,却偏偏使作者“对顺义始终有着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情。”
对于一个城里插队的中学生,初来乍到,那些繁重的体力劳动,的确够喝一壶的。可是,日子长了,就会感到那些粗手大脚的农民,真诚朴实,亲切可爱。正像作者描述的那样:“年纪大的老人,叫你'孩子’,小娃娃们像统一了口径似地对你嚷:'大学生!’记得端阳节那天,我们十几个男女知青,都被老乡们拉去吃粽子,剩下了空荡荡的知青大院和一地月光……”
来到顺义插队,还渐渐了解到:写长篇小说《艳阳天》的著名作家浩然,以顺义为创作基地,常在这里行走,播撒文学的种子。于是,作者渐渐地“感觉到这片沃土,有着文学的滋养”。他试着给报刊投稿,竟然使《北京日报》注意到了,于是,他被抽调到县里参加“通讯员学习班”。
培禹热爱生活,生活也馈赠了他。经过“坚忍、认真、韧长”的坚持,终于成长为知名的散文家,担任《北京日报》副刊部主任。
漫漫四十余载过去了,那些来到顺义插队的生活,依然历历在目,恍如昨日。作者动情地回忆道:“而今,离开顺义已经40多年了,我曾经是那里的一个知青、一个社员。我怀念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常想起待我像亲人一样的那些大爷、大娘。我对顺义,始终有着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情。”
这篇作品,少有多余的“形容词之类”,却朴素真诚,感人至深。
“嘉宾有言”名录(以文字发布时间为序)
冯秋子 刘秀娟 梁衡 凸凹 穆涛
张凡 杜卫东 史建军 王剑冰 乔叶
张庆和 施亮 王也丹 刘琼 郝朝帅
李林栋 罗雪村 尹世霖 李迪 何向阳
梅洁 古耜 徐忠志 王小朋 彭程
王谨 陈先义 侯军 高洪波 裘山山
徐迅 李硕儒 单占生 沉石 林立公
王彥 刘虔 李静宜 俞胜 马淑琴
梅小璈 陈喜儒 范昕 简以宁 刘齐
陈丹玲 何频 宁新路 王道生 宋长征
任彥芳 颜华 阿紫 陈桥生 纪从周
刘丙钧 阚则思 刘玉琴 胡健 任蒙
吕高排 祝欣 程步涛 戴荣里 雨瑞
冯敏飞 周璐 徐庆群 张策 苏北
何弘 王贤根 朱竞 李迪 鲍尔吉·原野
范党辉 赵李红刘湘如 蒋建伟 魏华莹
胡玥 马誉炜 韦法明 任启亮 冯杰
毛梦溪 董岩 吴光辉 王彬 孔会侠
艾 英 李青松 张国领 叶竹钧 碎碎
王子君 王克臣
鸣谢报刊名录(排名不分先后)
自“周末散文五人行”2018年3月问世以来,承蒙诸多报刊杂志厚爱,对五人行公众平台发表的散文加以刊发或转载,特刊登此名录,以鸣深深谢意。
报纸: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学习时报、工人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作家文摘、检察日报、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建材报、中国测绘报、中国环境报、中国自然资源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郊日报、贵州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羊城晚报、山西晚报
期刊:
海内与海外、海外文摘、散文选刊、天津文学、中国老年、民主、国酒文萃、厦门文学、红豆
李培禹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五度“中国新闻奖”、首届全国“孙犁报纸副刊编辑奖”、第八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
曾任《新闻与写作》杂志主编、《北京日报》副刊部主任,现任北京市杂文学会秘书长。报告文学曾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评选金奖,散文、杂文、诗歌等均有作品获入全国选本。近年在《人民文学》《解放军报》《解放日报》北京作协等征文中获奖。出版有《走进焦裕禄世界》《您的朋友李雪健》《笔底波澜》《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等。
阅读别人的故事
突围只在心里
现实
只把手伸给你
伸给你
就代表没有距离
—华静
我的人生信条
活
就要快乐的活
爱
就要纯洁的爱
写
就要发自内心的写
—李培禹
生命虽短
却是一个行走过程
试着把生命
当作一首诗
用微笑来品味
才是享受人生
—剑钧
爱过
奋斗过
享受过
生命无憾
—沈俊峰
当我行走
触到灵魂的颤动
当我回首
听见花落的声音
当我写作
看到命运的恩赐
—冻凤秋
点击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