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古城遗址

郝增  牛志伦

四千多年前,在夏朝禹王治水时,用自然分区的方法,把全国分成九州,青州就是古九州之一。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记载:“海岱惟青州”。这就说出了青州的地理范围,海指东海,岱为泰山。西起泰山,东到东海的这片土地统称青州。为何称作青州?史书《周礼》载,名字是依据所处方位而定,青州“盖以土居少阳,少阳系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所以称青州”。有文献可考的青州古城有四,即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而青州满族旗城,则是清雍正八年(1730)所建。

一、广县城:

西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204年,派将军韩信击败齐王田横,青州归西汉管辖,设置广县城,这是青州的第一座州城,位置在南阳城西南2公里,今原五里镇下圈村一带,西濒南阳河,东临瀑水涧,南至今胶王路,南北约400米,东西约500米,占地约200000平方米。遗址地势高突,地表土层厚1.5米左右,地面有少量的汉代陶片暴露。但在1.5米以下的文化层中有大量的汉代陶片和砖瓦,该文化层厚达1米左右。在汉代文化层下,叠压着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层。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封功臣召欧为广侯,他居住在这座城里传了五世。今建九龙涧花园小区,发现了广侯召欧的后代召嘉的坟墓,墓深二十米,棺椁仍存,并出土了召嘉之印。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始置青州刺史部,州治广县。竟宁元年(公元前33)汉元帝又封淄川孝王刘横之子刘便为广侯,传三世。

西晋永嘉五年(311),前赵刘聪派王弥的部将曹嶷攻打青州,破城后曹嶷为青州刺史。因广县城遭到严重的破坏,曹嶷在尧王山南1.5公里处建新城,史称广固城。《水经注》记载:“阳水,径广县故城西,旧青州刺史治”。《齐乘》亦云:“汉置青州刺史,不常所理,郦氏所说非也”。《通典》载:“汉刺史乘驿巡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几月循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广县城遗址1990年公布为青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广固城:

广固城位于南阳城西北4公里,尧王山南1.5公里处,西临北阳河,四周有绝涧环绕,岨水深隍,城址南北宽约600米,东西长约800米。从面积上看,应为广固城之内城,即小城。《元和郡县志》载:“有涧甚广,因以为固,易守难攻,故曰广固”。

前赵任命曹嶷为青州刺史,攻陷广县城后,另筑新城于尧王山前,因地就势以涧为池,涧水深广,故名为广固城。该城始建于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曹嶷建成广固城后,他把青州、齐郡、临淄县三级政府都移来广固城。据《益都县图志·金石志》载:历史上曾出土过“三印”,即:“晋殿中司马印、晋安北将军长史印、晋别屯司马印 ”据考证:“以上三印并于郇、杜二村出土”。此三村为原普通镇的大郇、小郇村和杜家庄,三庄皆坐落于北阳水西岸。另在全国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位于大郇村附近的砖窑厂出土过二晋时期的铜器,因此确定此处为广固城旧址应无疑议。

太宁元年,后赵石勒派石虎领兵出击广固城时,一次就坑杀广固城军民三万余众,仅留男女700人。东晋隆安四年(400)慕容德率兵四十万,攻打广固城,辟闾浑驱赶士民8000余家入广固城固守。慕容德杀死东晋守将,占领广固城后,建立了南燕国,即位当了皇帝。他广农积粮,富国强兵。发展并建立起步兵37万,车1700乘,铁骑5万3千匹的强大军队。所以从仅存的五十万平方米的城址来看,是很难容得下这么多的军队,因此断定:外城一定要比内城大的多。

东晋义熙六年(410)东晋大将刘裕统兵攻击南燕广固城,血战10月有余。因久攻不下,遍求良策。河间人元文向刘裕献策说:“昔,赵攻曹嶷,望气者以为渑水带城,非可攻拔。若塞五龙口,城必当陷。石虎从之,嶷请降。降后五日,大雨雷电震开。后慕容属之攻段龛,十旬不拔,塞口而龛降。降后无几,又震开,旧迹犹存,直试修筑。裕听其言,遂塞之,超及城中男女皆患脚弱,病者大半。超遂出奔,为晋所擒也。”刘裕破城后,将广固城夷为平地。杀鲜卑贵族以下3000余人,1万多名妇女儿童,当作战例品赏给军士。让羊穆之任青州刺史,羊穆之在南阳河北另筑新城,称东阳城。

三、东阳城:

东晋义熙六年(410),东晋灭南燕,夷广固,羊穆之在南阳河以北,北阳河以东,另筑新城称为东阳城。东阳城在今北关一带,东起今市立医院东侧的晓东门,西至北西关东侧岱宗门,全长2500米,南濒南阳河北关街南端的南天门,北到西大街北端的车辕门(又名武曲门)外的东店,南北宽约1000米,总面积250万平方米。另外西北设镇青门(马驿门),门外接西店街。东阳城曾于神宗熙宁十年,修州城,建楼橹,南岸置吊桥。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金兵再陷州城,杀代理知州魏某,焚城而去,在南宋与金、元及农民起义不断交战中,东阳城频遭战火。因南阳城在修建应战中不断完善,至明洪武三年,南阳城经过大规模的修筑后,州府的统治中心迁入南阳城,东阳城至清代逐渐被废弃。明洪武十一年(1378),在东阳城故址修复土城,不久被废,仅西北有城门残存,残墙高20米,长27米,门洞宽14米,夯筑而成。

东阳城北城墙设城门两处,东曰东辕门,西曰的镇青门;西城墙设泰山门,东城墙设晓东门。近仅存镇青门,地上保留部分有门洞及洞两侧的城墙。此处为明清两代的官吏驿站,换乘车马的地方,所以又叫马驿门。1990年被公布为青州市级保护单位。

四、南阳城:

南阳城以在阳水之南而得名,因城内某些地物似牛首、牛角、牛耳、牛涎、牛眼、牛腹、牛脐、牛溺、牛背、牛蹄等名,广为流传,所以俗称卧牛城。始建之年有三说:其一说: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修东阳城时,同时与阳水之南筑南郭。《魏书·侯渊传》称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前刺史侯渊劫光州兵库反,夜袭青州南郭。光绪《益都县志》载:“魏得青州至此垂五十年,中间无大兵戈,必因户口日繁,而东阳又狭隘,故广南郭以处之。”其二说:北齐天宝七年(556)移益都县来治东阳,同时又筑南阳城。其三说:《读史万与纪要》云:曾肇曰:“东阳城治北城,隋筑南阳城,东阳并入焉。”三说中,以其一说较为可信。明嘉靖《青州府志》载:“南阳城今城也,唐、宋、金、元因之,明洪武三年(1370)御都指挥史叶大旺增崇数尺,垒石甃甓,原城东西长2500米,南北宽2000米,周十三里有奇,高三丈五尺,濠阔如之,深一丈五。为门四者,东曰海宴(旧名海岱),南曰阜财(旧名云门),西曰岱宗(旧名泰山)。北曰瞻辰(旧名凌霜)。《齐乘》曰:”两城相对,抱阳如偃月,因阳以为隍,以其崖以为壁,盖古者合为一城。” 北宋时东阳故城犹存,靖康之变,入金始并于南城。南阳城之建距今已近1500年了。天顺年间,都指挥史高源、知府赵伟、徐郁修城楼、台铺。正德七年(1512),佥事牛鸾、知府朱鉴;嘉靖八年(1529)知府江珊,相继修。嘉靖十三年(1534),兵备佥事康天爵增筑西门月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知府陶锦修东门及南门楼,又修东南隅文昌楼。康熙六十年(1781),重修楼垣。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知府李涛重修。道光二十一年、二十二年知府方用仪、英桂倡捐重修。故城遗址毁于历代兵戈,唯岱宗门一段城墙残迹尚存,显示出故城之巍峨高大。

南城墙在1972年修建今南环路时拆除占用。今西门青州市博物馆北有残墙。1986年青州市人民政府拨款20万元,修复60米的一段城墙。自明开始,南阳城为府县两极政府所在地。

五、青州驻防满州旗城:

青州驻防满州旗城,俗称北城,今在益都街道北城社区,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历时三年成。北城南北长280丈,东西宽240丈,总面积746640平方米。城墙用三合土筑成,高一丈二尺五寸,底宽一丈二尺,顶宽七尺。城跺口2000个,雉堞参差,雄壮威武。雍正皇帝钦定四门:南曰“宁齐”、北曰“拱辰”、东曰“海宴”、西曰“泰安”。并为城内敕建的两座主要庙宇赐名,东大庙(供释迦牟尼)赐名“普恩寺”;西大庙(供城隍)赐名“福应寺”。四门上有四座重檐转角城楼,巍峨壮观。每座城门又分内外两门,有月城。四座城楼各置炮一门,架于月城之上。四门外的护城河上,各有青石雕花石桥一座,玲珑雅致。城墙下按地形设水匣三处,四面城墙各有箭台(俗称中心台)两座,不仅便于防守巡护,也增添了威严的气势。城外有护城河与马道,各宽十五丈。

城内建筑按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八旗布局,每旗分前后两佐,满语为牛录额真,统领八旗十六佐。宁齐门的东侧是万寿宫,为清朝皇帝巡视满州旗城时的行宫。万寿宫正殿高三丈,有殿房五间,雕梁画栋,金龙盘柱。宁齐门西侧是理事同知府(官阶六品),为旗城的司法机关。在旗城的正中有一座雄伟的建筑——将军府(俗称大人门),府衙东西长五十丈,南北宽六十丈,有房八十五间。府衙东西两侧高筑牌楼式辕门,东辕门上书“青齐名郡”,西辕门上书“海岱雄帮”,辕门里分别题为“澄清北海”、“保障东藩”,苍劲有力的大字标明了青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和驻防八旗的任务。

除以上建筑外,城内尚有左司和右司衙门。在十六佐下又设十六处大房为各佐领的办公处。另外还建有关帝庙、弥勒阁各一座。公元1864年,即道光二十六年又建16座土地庙。全城编制设官署(俗称衙门)58所,公务衙门1所,共计房742间。兵丁住房2016所,计房4032间,锥子房9处18间,四门看守房12间,匠役房、官学堂、演武厅及庙宇共4899间。

青州驻防旗城毁于1947年,存在了217年。

(0)

相关推荐

  • 牟平人曹嶷修筑的广固城,是山东历史上唯一的帝都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胶东半岛区域,也出现一位叫做曹嶷的人物. 曹嶷(yí),青州东莱国(治所掖县)牟平县人,以农民义军领袖身份投靠匈奴刘氏建立的前赵.西晋永嘉五年(311年)正月,曹嶷攻破 ...

  • ​“驴行”随想 || 朱华昌(山东淄博)

    "驴行"随想 文/朱华昌 编辑/落英小桥 迷上户外登山,成了"驴友",最初是受振贤.高喜.宝德.学海.新华诸兄并洪修弟熏染,但也算是人生旅程中的着陆或是涅槃再生 ...

  • 《水经.淄水注》所涉利城、东安平城、广县等考略

    A3 △又东过利县东. 淄水自县东北流,迳东安平城北.又东迳巨淀县故城南.征和四年,汉武帝幸东莱,临大海.三月,耕巨淀,即此也.县东南则巨淀湖,盖以水受名也. 利县(故城),利城遗址位于博兴县店子镇利 ...

  • 《水经.淄水注》所涉青州地域等考略

    A4 阳水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俗谓是山为劈头山.其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馀.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之音,惊川聒谷,漰渀之势,状同洪井,北流入阳 ...

  • 林徽因与青州

    1936年夏,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行踏上益都的土地.在始建于北宋的万年桥上,古城的气韵氤氲升腾,气象不凡.在当地最古老的北关街上,店铺密集,人流如织,浓烈的烟火气息感染着他们. 踏上古城土地万年桥上吟咏 ...

  • 马驿门、东阳城?青州古城第三座城池的风雨春秋

    <青州简史>第13讲 历史坐标 南北朝(420年-589年) 上篇我们讲了南燕国在青州的辉煌,这一篇我们接着往下说,广固城被摧毁后,东阳城崛起. 410年,东晋大将刘裕讨伐南燕国,血战10 ...

  • 青州东阳城镇青门(马驿门)

    友情提示:本文1103字,阅读约需3分钟 海岱名州.青齐大镇,青州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座古城,即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和南阳城.这四座城展现了青州2200年建城史的基本脉络,在这2200年中,就有多达1 ...

  • 青州记忆丨一组老照片——1929年的青州

    山东青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资源积淀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根据出土文物考察,早在七千多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 万年桥.始建于宋仁宗明道年间(10 ...

  • 清 陈椿龄旧藏《隋青州舍利塔下铭》早期拓本

    当年,隋文帝下令在国内三十个州的三十座寺院中同时举行盛大法会,兴建舍利塔.这一大型宗教文化活动起因是隋文帝生于寺院,后来做皇帝,认为自己应报佛恩.这篇塔铭流传到青州.歧州.雍州.邓州.宜州五州,成就了 ...

  • 龙游青州嗨翻天

    龙游青州嗨翻天 (202129)       前天晚上,有龙友提议去青州看望崔老师,此言一出,一呼百应,很快便促成了这次周末青州之行,而且玩得非常嗨.       先解释一下:       所谓&qu ...

  • 走进山东青州——井塘古村

     井塘古村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区西南,是一座历经500余年沧桑风雨,依旧保存较完好的具有明代建筑风貌的古村落.始建于明代景泰七年,因东南纱帽山下有一清泉,泉水甘冽,澄明通透,常年不涸,形成一塘,村民 ...

  • 游在山东青州古城

    漫步青州古城青石板古道,大量衙署建筑遗存.西洋建筑群.遍布古街的牌坊.120多条青砖青瓦的明清古街道及众多传统民居,蔚为大观.青州古城城建格局完整,历史脉络清晰,是国内外罕见,至今保存完好.山水城一体 ...

  • 石峁古城遗址:四千年前的中国规模最大史前城址

    华夏文明在文献记载上堪称世界第一,但除了殷墟之外,鲜有能够媲美两河流域.古印度.爱琴海文明的大型遗迹.2012年,考古学家在陕西榆林神木县石峁挖掘出了一个超级古城,其规模气魄.技术水准均为中国迄今之最 ...

  • 清·陈椿龄旧藏《隋青州舍利塔下铭》早期拓本

    <青州舍利塔下铭>全称<隋仁寿元年青州胜福寺舍利塔下铭>(下称<塔铭>),现藏山东青州市博物馆,该铭系隋仁寿元年(601)隋文帝下诏全国三十州起舍利塔时所刻. 当年 ...

  • ​青州这些美好记忆,值得珍藏​!

    青州这些美好记忆,值得珍藏! (202130)       昨天写了篇小文<龙游青州嗨翻天>(链接),贴出了龙友们青州游玩儿的图片.早晨睁开眼,发现又有龙友往群里连发了许多照片--看来,这 ...

  • 青州古城行

    青州古城有一宋城,古色古香的建筑,河的两岸景色很美.                                     ping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