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热点 | 丁真频上热搜、年轻人不讲武德、微信表情要裂开惹、真是个凡尔赛文学...

十二月已经过了近半了,试卷基本上也出的差不多了,但是不要因此松懈对热点的分析奥,11月的热点还是需要看滴!

热点分析也并不是说就一定会考到这些事件,而是我们要通过这个例子学会这种类型的事件应该怎么分析,通过不同的事件掌握不同的切入点,拓宽我们答题的思路呢!

一、丁真系列热搜

(一)热点解读

最近,生活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的藏族小伙丁真,因为一条不到10秒的视频意外走红。镜头里身穿藏族服饰的丁真,有着一张帅气的脸庞,原生态的肤色,眼神清澈又略带些羞涩。纯真的笑容更是让网友直接“炸了”。网友评论说:“这个笑容真的很迷人,好纯净。”

走红的他随后收到了选秀节目的邀约却没有选择出道,而是签约了当地的旅游公司,为博物馆做讲解,参与家乡的旅游文化宣传,值得所有人点赞。

(二)热点标签

现象级传播、流量变现、技术赋权

(三)考点解读

1、传播领域的大趋势——现象级传播

“‘现象级’源于英文 phenomenal一词,原指人们将某个人或者某些事物表现出的特殊性归结为一种现象,并将其规律和程度称为‘现象级’。”所谓“现象级传播”,是指传播内容在一个阶段时间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传播现象。如今,传播内容能否形成“现象级传播”,已经成为评估其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

2、“现象级传播”对消费升级的助推力

这一轮消费升级集中体现在:消费者从商品消费向品质消费转型,从重视物质消费转变为重视精神文化消费。“现象级传播”对消费升级的助推力主要作用于品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两个方面。

(1) 激发消费升级下对品质消费的需要

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品质成为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对价格过分敏感,而是在消费能力范围内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这不仅要求供给侧着重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也要求全媒体大力加强对品质消费的信息引导。

相较于传统的传播策略,“现象级传播”往往凭借新颖性和话题性产生网络裂变效应,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高曝光度,形成广泛的号召力。源于精心策划和优质创作,品牌发布的“现象级传播”内容更利于传播品质生活范式,引领消费新风尚,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丁真短短十秒钟的视频引发了如此大的关注度,网友们在对他的颜值进行赞美时,也将目光放到了他的家乡,放到了对四川理塘纯净生活和惬意享受的旅游品质上。

“现象级传播”这一小趋势,迎合了人们渴望消费升级的需要,吸引更多消费者把时间和金钱花在品质生活上。

(2) 满足消费升级背后的精神文化需要

“现象级传播”内容之所以能被转发分享、成为讨论热点,与其在情感上触及内心、精神上产生共振、文化上形成归属有很大关系。疫情期间人们难免焦虑,在大众渴望温暖和动力的时候,“现象级传播”强大的情绪感染力,有助于激扬积极乐观的社会心态,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社会氛围。

丁真非常纯真的笑容赢得了很多网友的心,不仅是因为帅,更多的是因为在当下网络红人比比皆是的时代,美颜瘦脸的视频满天飞的时代,丁真更是代表了一种自然美,表现出这个社会对于真实的美的精神追求。

3、“现象级传播”的特点

(1)媒体的矩阵传播

一条新闻报道,如果成为“现象级传播”,其背后往往不止一家媒体的功劳,而是当某一报道出现后,有媒体内部的各种平台的转发,也有其他媒体的转载,从而产生现象级效应。这种媒体矩阵的形式在融合媒体时代越来越显示出其传播的威力。

(2)传播的多样化

“现象级传播”的传播手段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媒体报道形态,而是综合运用一切可用的传播手段对某一个内容进行报道。在传统的文字、图片、音视频基础上,还运用动漫、短视频、直播、虚拟现实等各种传播手段,从而满足各类不同用户的需求。

(3)传播效果的可视化

“现象级传播”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其可视化的传播效果。事实上,在传统媒体时代未必没有“现象级传播”,只不过彼时只能凭借报纸发行量、电视收视率等进行评价,但这些手段无法个体化,只能是一个大概的评估。但是,新媒体时代可以通过阅读量、点击率、转发率、评论数等进行评估,因此“现象级传播”就显得更加明显。

模拟预测:

  • 针对此事写一篇新闻评论。
  • 试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丁真走红”原因。

论文链接:

  • 《“现象级传播”的融合经验与创新路径》崔莹

  • 《现象级传播:助推消费升级的小趋势》韩净

二、今天凡尔赛了吗

(一)热点解读

凡尔赛:意思是生活得高贵、奢华,且想通过一些反向的表述,来不经意地透露出自己的优越生活的人,一般用来调侃。

一般凡尔赛的文案很平平,但是配图瞬间令人震惊。无形之中的炫耀最致命。例如:老公送我一辆粉色的车,这颜色也太直男了吧!哎!怎么跟他说我不喜欢这个颜色呢?(配图:粉色兰博基尼)

(二)热点标签

拟剧理论、使用与满足

(三)考点解读

1、网络流行语的隐喻传播功能

网络流行语之所以流行,是由于它们所携带的社会文化的内涵,包括人们的社会观念、文化心态以及审美趣味甚至是怀有的某种偏见和既定印象,是人们现实社会中的诉求在网络社会中的一种体现,网络流行语的隐喻传播概括起来有积极传播功能和消极传播功能。

(1)积极功能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是实现社会人际信息交流与情感沟通等社会行为的重要表现,其一定的舆论监督和信息的公开表达、人际交往等起到了一定的正能量推动作用。“锦鲤”“点赞”以及“教科书式”等热门词语也含有积极乐观的语义传播功能,这种能够传播积极的正能量的网络流行语应该倡导并鼓励大家使用。这些流行词语从侧面体现公众舆论越加成熟和理性。

诸如“巨婴”和“杠精”等含有贬义的流行语的传播,反映了网民对负面现象及事件的反感,对不理性行为的反思与批判。

网络流行语在一定语境中产生,经过一定的意义构建而衍生出新的意义,更多的是依附或暗含了更值得关注的社会情绪。

(2)消极功能

网络传播环境的自由性同时滋生了网络语言暴力行为。不规范的语言传播,阻碍传统语言系统规范的传承,影响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汉语文字的学习,使语言发展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挑战。

而“拼爹”“拆二代”以及“富二代”等流行语,传递的金钱至上等享乐主义思想,与传统文化价值观形成冲击。容易对社会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人生观以及择业观等产生负面的影响和误导。

应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合理引导舆论方向,是新时期我国社会舆情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网络流行语可因势利导,对于积极正能量的流行语,可鼓励并从各个渠道加大传播力度,对于消极讽刺类的流行语,应该加强正面引导,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互联网道德建设的内容,达到互联网内容建设的健康性和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之目的。

2、网络流行语满足的心理需求

社会公众将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情境与经历演变为这样一种流行文化现象,将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压力、情感、遭遇等,通过网络虚拟的空间情境进行消解,实现个人情绪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空间的协调。

(1)娱乐消遣需求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和现实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公众进行意见表达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场域。网络也催生了许多网络流行语。例如,“啊我死了”本是电影台词“阿伟死了”的拼音缩写,在网络传播中被用来形容看到喜欢或可爱的事物时的兴奋。

在网络传播中,人们借由这些流行语来娱乐消遣、放松身心,尤其是一些娱乐综艺节目,更是借助这些流行语实现狂欢。

(2)恶搞自嘲需求

网络是一个特殊的舆论场,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在网络中得以宣泄,看似是网络语言的狂欢,实则是网民内心的呐喊。如“柠檬精”,该词字面意思是指柠檬成精,用来指代嫉妒或妒忌他人的人。

在实际使用中,多以自嘲口吻表达对他人生活或状态的羡慕。通过这种自嘲与自我调侃,理性表达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又不失礼貌,更易被当代人尤其是青年人所喜爱。

(3)焦虑宣泄需求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的焦虑情绪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心理精神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公众在工作、社会生活中,通过一些网络语言进行交流,一方面是实现身份认同,另一方面更是对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宣泄。

如“打工人”,既是对当下生活的一种自嘲,表达对生活压力的吐槽和调侃,但同时也表现出对生活依然带有期待。

(4) 社会交往需求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社会交流、身份认同的需求。如“集美”,虽是“姐妹”口误,但该词语的传播速度不容小觑,在人际传播中广为流传,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减轻陌生人之间的疏离感,类似于早期的流行语“亲”。

网络流行语同时还反映了其他情感需求,如反应物价飞涨的“水果自由”,用来指水果丑橘等价格上涨的现实问题;“随薪锁欲”谐音“随心所欲”,用来指工资太少而只能无欲无求的现实无力感等。网络流行语作为网民幽默调侃表达看法的一种方式,也不失为舆论表达的另类方式

模拟预测:

  • 试用传播学理论分析“凡尔赛文学”。
  • 网络流行语的隐喻特征和传播功能是什么?

论文链接:

  •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的网络流行语传播研究》蒋睿萍 张静

  • 《网络流行语隐喻特征及其传播功能研究》杨娟 曾贤模

四、微信表情裂开了

(一)热点解读

11月18日晚,新浪科技注意到,微信官方微博宣布上线了6张新表情,分别是:翻白眼、666、让我看看、叹气、苦涩、裂开。

根据微信团队发布的《2019年微信数据报告》,去年备受关注的表情排行榜分别是:捂脸、呲牙、偷笑、强、玫瑰。

(二)热点标签

视觉传播、人际传播

(三)考点解读

1、微信表情包自我形象表达的特性

(1)表情的可视性

表情包满足了虚拟社交中情感的表达和语境的营造,能够准确把握的受众需求,使得传播者和受传者对信息的理解更加准确,降低进入门槛,减少交流隔阂,提高信息沟通和交往的舒适度。

(2)语境的虚拟性

搞怪、幽默的表情包在虚拟社交中是对表情、动作的延伸表达,而“斗图”现象则反映出人们把表情包当作一种游戏的工具,传播者和受传者在这个过程中对表情包的使用更像是操纵玩具,这时就出现了一种“伪语境”,与现实语境要区分开。

(3)表演的狂欢性

表情包绝大多数是以搞怪、幽默的图片形式出现,传递的信息和表达的情绪以通俗、自由为主,不崇尚权威和经典,带有强烈的全民狂欢的特点

2、微信表情包在人际传播中的功能

(1)建构面对面人际传播语境

微信表情包为用户提供了想象的介质,人们在虚拟空间想象此时此刻双方交流的情绪、情景,构建了面对面人际传播语境。在想象的语境中,距离感消失了,人们仿佛仍然像过去在面对面交流中一样,能够轻易准确判断对方想表达的意思。

(2)简便化社会感知

建构主义认为,社会感知是我们用以理解社会领域的过程,社会领域包括我们自己、他人和社会关系。而微信表情包则简便化了社会感知,表情包的视觉呈现是那么鲜明,加之有些还有文字注解,用户能够轻易感知对方的感情状态,不再需要对行为进行归因等过程,社会感知不再那么复杂。

加之很多表情包都源于热点事件或热点人物, “恶搞” “娱乐”性质明显,对于这类表情包,沟通双方乃至多方都会心照不宣地会心一笑。微信表情包使用户在传递信息时更加简便,也更加易懂,视觉化的表达又增添了趣味性,人际传播变得不再那么严肃,社会感知也不再需要那么小心翼翼,微信表情包让人们更加享受人际传播,人际沟通也更为频繁。

(3)助力自我呈现

根据拟剧理论,即时通讯工具就是舞台,表情包就是道具,在微信中,表情包这个“道具”使得用户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呈现。微信表情包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不同类别,又有不同风格,还会经常更新,不同的表情包反映了用户的性格、对待事物的看法,乃至知识储备。

面对不同的对象,用户往往会使用不同的表情包,想要营造幽默风趣的形象,就会使用诙谐的表情包;想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形象,便会使用正能量表情包等。除了塑造用户形象外,微信表情包还助力了用户的信息传递。微信表情包使的信息传递更为简单易懂。微信表情包不但助力用户塑造自我形象,还助力用户呈现自我观点。

模拟预测:

  • 试分析微信表情包在人际传播中的影响。
  • 用拟剧理论分析微信表情包使用中的自我形象表达。

论文链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