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人,南京食物链顶流
在“吃”这件事儿上,六合在南京的存在感贼强。
腰肚面、活珠子、猪头肉、蟹黄汤包、盐水鹅、盆牛脯、新集鸡汤……这些风靡南京的美食,其实都是正儿八经的六合特色。
但在“去吃”这件事儿上,大多数江南边的南京人却终其一生都去不了六合几次。
所以,地铁S8的那一头,大抵是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想去又怕远的美食世界。
寻了个天朗气清的日子,本菌在地铁里往返共计颠簸181分钟,体验了一把站在南京食物链顶层的感受……
这仨小时的路,赶得可太值了!
说是吃了一趟“六合”,其实只是逛了一圈雄州,管中窥豹地打卡了一轮这里的口碑好店。
吃完不禁感叹——六合人也太太太太太太会吃了吧!
这趟觅食之旅的第一站是朝天街街口的马林浮桥特色面馆。
面馆门头挺窄,但着实好找,一条街上的面馆就属它人气昌盛。
菌菌到店时间是饭点前夕的10点,依旧需要等位拿号,整个店里充满了面条的热气。
等待20分钟有余,终于吃上心心念念的腰肚面!
六合的面馆爱用方而宽的切面,吃口弹韧,却不是南京人熟悉的粗线条戗面,更有一分细腻的韵味。
再尝腰肚——腰花薄又嫩,肚片韧性十足,保留了内脏特有香味的同时,没有一丝异味。
伴随炖煮,腰肚的鲜香、面条的面香融入到汤头之中,到了略发奶白的境地。舀起一勺送入口中,醇厚的鲜味就这样顺滑地从舌尖溜向喉底。
舒服!
而在泰山路,老窝面条是此地最牛逼的面馆——有多牛逼?瞧瞧门口这一大群等面吃的六合人便是!
六合人吃面无辣不欢,从老窝面条柜台端出来的一碗碗面条尽皆飘着一层明艳惹眼的红油。
这红油倒是和南京人常吃的油辣子不同,辣味温顺,重在后劲,吃完背心冒汗。
提起一筷子面条嗦入口中,辣意和鲜香共同叫人味蕾振奋,配面的肉圆和腰肚都饱含着肉香。
一筷子接一筷子——大家伙坐下来吃面,谁还管这用餐环境的拘束?
蟹黄汤包,六合美食的压卷之作。
而在这个蟹香飘荡的十月,我们造访雄州两大汤包圣地——常四汤包&沈师傅汤包,甚至都吃不到普通款的汤包了!
菌菌实在太爱沈师傅的蟹黄汤包了!!!
作价8元一只的汤包,下口之前只觉昂贵,吃完之后只觉值得!瞧瞧这金黄油亮的汤汁,一只汤包就能流出了满满三大勺!
就着一两滴醋,轻啜一口,直击灵魂的鲜味立刻侵袭上来,在口中萦绕不散。皮冻的醇厚让略显尖锐的蟹味有了依托,融合陈醋的微酸后达成了滋味的大和谐。
内馅的猪肉混合了蟹肉,却依然紧实地团在一起,一丝腥味也无。伴着微厚的皮子咀嚼,只觉得满足。
常四汤包则是六合老店,总店在文昌街开了多年,伴随了两代雄州人成长。
蟹黄汤包同样是8元一只,但滋味略逊于沈师傅的出品。
相比起来,虽然常四家的汤包皮更为凝实,蟹香味更加突出,但卤汁略有些少,回味中隐然有一点点腥。
和南京城鸭子一家独大不同,六合的卤味江湖,是猪头肉、盐水鹅的天下。
什么,你说盆牛脯、活珠子?满大街看不着几家店,那不是六合人买来请客or送人的东西吗?
在六高对面,我们走过了弯弯绕绕的六合老巷,终于发现了这家本地人交口称赞的滕记猪头肉。
上午11点,猪头肉、猪口条、猪蹄等硬货居然早早卖光了!空空荡荡的橱柜里仅剩猪耳朵。
下午两点半,菌菌再度卡着点来买刚出锅的猪头肉,早已有附近居民循着香来排队。
南京城那么多做成棕色“正宗六合猪头肉”,在滕老板眼中都是异端。在他的记忆中,香透透的清水盐卤浸出来的猪头肉,才是熟悉的模样!
被卤到酥软的猪头肉和猪耳朵,咸淡正巧,肥瘦相和,空口吃已经十分美味。拌上红油、香菜、花生米、香醋,下饭指数满分!
六合满大街都是的咸水鹅,则是另一道硬菜。只是受欢迎程度就像是南京城的盐水鸭——大家都熟悉,但更爱烤鸭(猪头肉)。
徜徉六合街头,你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这里的不紧不慢,轻松佛系。
即便在六合最繁华的雄州,街道也不算宽,更是极少拥堵。就连披着红皮的公交车,感觉都跑得不疾不徐。
路边偶尔还能看见仍在发挥功能的老井,有阿婆端着水桶和盆前来,就着秋日的清风浣洗衣服。
街边的许多小铺子里坐着已然退休的大爷大妈,操持着诸多在南京城几乎绝迹的老行当——配钥匙、缝纫、补自行车胎……生意一般,重在清闲。
而在六合的母亲河滁河侧畔,我遇见了一对乐得自在的老夫妇。大爷撑起鱼竿有意一甩,引得旁边正在洗鞋子的老伴一阵笑骂。
拐进县府街、大官巷的老街道,恍然有来到老城南的感觉。老旧的街巷里是满满的熟悉感。
纵横交错的电线,将巷子里本就狭窄的天空割地更加分裂。街两边的门面房闭着卷帘门,阴影里是阿姨聊天、孩童嬉闹的地方。
县府街深处,则是已然年逾80岁的老浴室。从民国时矗立至今,它仍是附近居民的日常澡堂。
逛吃一天,只不过是在六合雄州走过了两三条街道,但摸摸肚皮,我们确实已经心满意足。
这片里市中心颇为遥远的土地,既有着南京城的美味基因,又有着令人艳羡的独到美味,生活节奏不骄不躁,市井的味道有迹可循。
六合,当真是百闻不如一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