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自称会十九般武艺,被授上将心有不满,总理提两人让他住嘴

前言

在开国将帅中,许世友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传奇人物了。他一生驰骋沙场,出生入死,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晋升为军长。也凭借着自己耿直率真的性格,赢得了很多人的敬重与喜爱。

       “我会十九般武艺”       

许世友生于1905年,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父亲生性忠厚老实,母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8岁离家,他在自己的自传里说到:“我8岁在少林寺做杂役,一直到16岁才离开。景阳冈打虎的武松才只学了6年武艺,我在少林寺练习了8年,我比武松还要多两年。”
在回忆起自己这段经历的时候,许世友说:“进少林寺也不容易啊,也是要经过考察的。首先就是在墙上睡几个晚上的觉。在墙上钉上几颗大钉子,人要躺在钉子上,半个身子悬空,如果能够坚持两三个晚上不掉下来,那就是合格的。”
每当别人问起:“许司令是否真的会十八般武艺?”他都会笑笑说:“我会十九般!”说完他顺势抄起一把椅子练了几手后说到:“手里有什么就能使用什么,这是第十九般!”

  “我来就是打仗的,太平我不来,我来了就不会太平” 

正是因为这八年的习武生涯,让许世友从小就有“打尽人间不平事,除暴安良”的抱负。战场上的他鲁莽直接,勇猛过人。

导致在很多人眼中,许世友就是一个草莽英雄,打起仗来死打硬拼,毫无战术可言。
如果说只是单靠一把大刀和一股不怕死的蛮劲,就能从士兵杀到大军区司令员,甚至成为国家军队领导人,这未免有些小看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以及武装斗争的力量,也小看了许司令。
虽说百战百胜算不上,但常胜将军是当之无愧的。他指挥的战役数不胜数,几乎没有吃过什么大亏。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许司令并非少林出生替天行道的江湖大侠,而是我军十分卓越的军事指挥员。

1941年的胶东反投降战役,许世友在胶东区党委召开的大会上说到:“我来这里就是打仗的,就是因为这里不太平,太平我就不来了,我来了就不会太平。这一仗我们一定要打,不打就没有出路。坚决打出去,打出胶东的新面貌!”

白天刚开完会,晚上就已经打上了。在许世友的带领下,这一仗打的十分顺利,仅仅只用了3天的时间,就将对方司令抹掉。
后来一位参加过此次战争的老同志回忆道:“之前我们打的都是游击战,打赢最好,打不赢就撤。但这一次不同,许司令只有一句话:‘只能进,不能退’。所以这是我们在胶东打的第一个硬仗。”
就这样,胶东部队一鼓作气,一举拿下东北门户榆山。敌方看形势不对,派主力部队会同援军4000多人,拼死夺回榆山。许世友看准时机,下令全线出击。血战九天后,榆山阵地岿然不动。
整场战斗响彻枪炮声与喊杀声,进攻的敌人慌不择路,纷纷抱头鼠窜。

       直言要求授大将衔        

在长达20年的革命斗争中,许世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但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传闻,说许世友在得知自己只被授予了一个上将时,心里有些埋怨。他觉得自己一辈子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应该被授予大将。
为此他还专门去找了总理,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但总理只对他说了两个人的名字,许世友再没有说话。
第一就是粟裕。这是毋容置疑的,不论是从资历,还是从作战能力上,粟裕都是在许世友之上的。

当初在商讨授衔事宜时,主席就曾说:“论历、论德、论才、论功,粟裕一定是要被授元帅衔的。”总理也说:“这样的人才是难得的。”

所以,在总理提到粟裕这个名字的时候,许世友无话可说。
接着总理又提到了一个名字,那就是萧克。讲道理来说,萧克要比许世友更具有资格评大将。
萧克在我军的资历有多高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即便是被评为“第一上将”,对于萧克来说都是委屈他了。
所以,萧克被授予上将其实是很多人为此打抱不平的,但萧克自己却说:“和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已经很幸运了。评不评衔,评什么衔,都不重要。”

在总理的一番话后,许世友沉默不语。确实是,那些在战场上英雄杀敌,为国牺牲的战士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自己能够幸存下来,就已经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将军因病逝世,享年80岁。但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他那种勇于开拓新局面,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怀念与学习的。

作者 · 阿杜

一个热爱历史的自由码字人。以有限的文字,写无限可能。穿越时间长河,愿与你一起寻求历史真相,感悟社会本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