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洪镇,竟是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来源...
如果问世上哪个地方的石头承载了最多的文化重量,答案无疑是中国。中国有着繁荣的石刻文化,优美遒劲的汉字镌刻在一块块光滑平整的石头上,也时刻彰显着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而石刻,也因此带上了重要的史料价值和书法价值。
金鸡碑及五猖神庙碑保护亭外景
对“道光水文碑”提出保护措施
文化工作者在五猖神庙碑前研读碑文
石刻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为碑刻,一为墓志。而碑刻按其性质,又分为古迹碑刻、遗址碑刻、烈士碑刻和名人碑刻等四种类型。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古迹碑刻在怀宁县发现的数量很少,仅有复查的金鸡碑、五猖神庙碑、道光水文碑这三块。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妥善地对这些古迹碑刻予以保护、开发和利用,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
碑刻的历史比较悠久,据考证,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礼记·檀弓》就有记载:“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不同碑刻又有不同称谓,《后汉书·窦宪传》注曰:“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到了东汉,刻碑立传之风盛行,其艺术成就之高、存碑数量之多,也属空前;并且其形制也渐渐地固定下来,立碑的习俗自此流传下来。欧阳修就曾经说过:“至后汉以后,始有碑文,欲求前汉时碑碣,卒不可得。”
碑刻的基础在于碑。碑由底座、碑身、碑额组成。碑额多数浮雕成双龙盘绕;碑身镌刻碑文,有时碑文背面,即碑阴处或两侧均刻有文字。怀宁县遗存的古迹碑刻可以用“凤毛麟角”这个成语来加以概括,不过从碑刻内容看,有与戏曲相近的,有与民俗关联的,还有水文记录的,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洪铺镇一带。
金鸡碑:戏曲史的“活化石”
金鸡碑现坐落于怀宁县洪铺镇金鸡村金鸡组200米、西圩北50米处,此碑立于高约1米、宽0.75米的天然岩石前,碑身呈长方形,基本完好,边缘有残破,长1.15米,宽0.56米,厚0.115米。碑的边线刻有缠枝花纹,碑文楷书阴刻,正文为“金鸡社令正直之神位”,碑首两侧分别冠以“日”、“月”二字;右上款题为“庚戌岁冬月吉旦众生祀奉”,左下款是立碑人“本社”、“信官”、“信士”、“生堂”杨文堂等25人姓名。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正直”者,“正值”也,《汉书·京房传》曰:“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周礼·注》云:“更相代直月”,皆为“值日”、“值月”的意思。“日”、“月”为“明”,言及“神明”。据《怀宁县志》记载:“金鸡碑的立碑时间最晚应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或者上到明代。金鸡碑是戏神碑,是研究我国戏曲史的一项重要资料。”
那么,“金鸡”与“戏神”到底是什么关系?此碑在全国是否还另有所立呢?大量的史料表明,“金鸡”就是旧时社戏所祀之神,属于道教文化的产物,它来自艺术之神“二郎神座”下的“金鸡”和“玉犬”,且在怀宁徽班的早期就被供为所祀戏神。金鸡碑在全国目前仅存两块,除怀宁这块保存完好外,福建省漳浦县也立有一块,但这块与怀宁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中国音乐学院佛教音乐研究专家何昌林先生的《北京书简》称:“‘金鸡’何神?福建省漳浦县聱鳌中林相公庙(戏神庙)中,原有‘吹笛金鸡’神像一尊,至今仍保存在该村蔡同志家;而漳州、漳浦一带流行着一种‘安庆调’,实即‘石牌调’(吹腔)。可见戏曲之乡石牌的艺人们,连曲加戏带戏神(金鸡神)都传到闽南去了!”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怀宁县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
由于金鸡碑是研究我国戏曲史的“活化石”,早在1986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就将其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电影界的“金鸡奖”,也由此而得名。
五猖神庙碑:民间祭祀的“图腾”
与“金鸡碑”紧紧相邻的,则同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五猖神庙碑”。此碑呈长方形,高0.9米,宽0.6米,厚0.11米。碑身边缘有残破,碑额由右至左横行楷书“五猖神□碑”(原注:“□”应为“庙”字),正文四行,记述建庙立碑之缘由,后为捐款建庙名单20余人及款额,下款为“大清嘉庆□□年大吕月立”,部分字迹漫漶不清。
由于此碑自然风化比较严重,2005年,怀宁县文物管理部门对其进行了重点保护,碑身被罩上了一层有机玻璃,同时在碑的上方盖建了一座对径为2.4米的四角亭,这样既避免了雨水侵蚀,又便于游客观瞻。
据考证,“五猖神庙碑”的竖立,应与民间的祭祀活动“五猖会”有关。五猖会为旧时汉族民间祭祀风俗,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传每年农历八月十四(一说八月十日)是五圣的生日,在此之前,各家各户都要预备生鸡血酒、五彩色纸;届时,村中尊长召集大会,于五圣庙前供献,名曰为五圣“软寿”;翌日,全村男女老幼齐聚庙前,燃放鞭炮,敲锣打鼓,名曰为五猖“祝寿”(古时,“五猖神”又被称为“五显神”、“五通神”,据传此神是一种既可让信奉者得到帮助或庇护,又可令朝拜者非常戒惧和恐怖的神灵)。文物考古专家由此推算,此碑所立的年代应在清代嘉庆十一年至二十年(1806—1815年)之间。
道光水文碑:长江水文史的“晴雨表”
道光水文碑立于怀宁县洪铺镇石库村马楼组的冶塘湖畔,西距马楼组100米,东距韩屋组300米,南距朱花窑厂200米。碑身呈长方形,高0.5米,宽0.3米,厚0.09米,碑文直式楷书阴刻“道光二十九年潮水至此”字样,左下方署款“裴辅仁立”。立碑者身份不详,石库一带多为裴姓,应为当地人士。
石库村地处皖河的下游,南岸为长江干堤同马大堤,故此碑不仅是皖河水文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长江水文史难得的记录,1982年3月,怀宁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很有必要介绍一下道光水文碑设立的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相继入侵中国,为了确保外国船只在中国沿海和内河航行安全,由其控制的海关在海港、河港码头设置水尺,观测涨潮水位和江河水位。石库村地处皖河下游,皖河经此而下15公里于安庆入江。道光二十八年(1848)入夏以来,长江中下游沿江各省普遍多雨,江湖并涨,堤圩冲决甚多;翌年,鄂、湘、赣、皖、苏等省继发特大洪水,此碑的设立应与这一背景有关。 存在就是财富,财富理当珍惜。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妥善地对这些古迹碑刻予以保护、开发和利用,已被怀宁县委、县政府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因为古迹碑刻,正如它承载着的文化内涵,是我国历史文明的见证;碑刻文化,也正如最初被雕琢的那块石头,永远属于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通讯员 钱续坤)
来源:怀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