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第82,老护塘
参考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的张修桂《上海浦东地区成陆过程辨析》。
按照张文,上海第一条人工建筑的海塘是老护塘,浦东现存最古老的海塘遗迹也只能是老护塘了。老护塘的始筑年代一直争论不断,没有确证。
《新唐书·地理志》载有捍海塘长百二十里,唐开元元年(713年)重筑。张文认为开元海塘只涉及杭州盐官县,甚至没有抵达秦汉海盐县。
《宋史·丘崇传》有丘崇任秀州(嘉兴)知府时,上奏朝廷重筑海堤的记载。张文认为丘崇海堤是今金山境内运港两岸47里咸塘岸,没有到达今奉贤。
《云间志》载:“旧瀚海塘,西南抵海盐,东北抵松江,长一百五十里。”张文认为这个就是当时华亭县令吴及修筑的捍海塘,后来称老护塘。
黄炎培主撰的民国《川沙县志》:(老护塘)“始筑年代,已无从确考。”
1990年11月出版的《川沙县志》沿用黄说。
1998年出版的《上海水利志》,采纳了张修桂的结论,认定老护塘始筑于北宋皇祐四年到至和元年(1052-1054年),吴及任华亭县令时所筑,称为皇祐老护塘。
吴及是通州静海人,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范仲淹在吴及的家乡修筑了长达290公里的捍海堰,史称范公堤,吴县令应该是受此启发而修筑了老护塘。
老护塘,北起高东镇东川公路一侧的黄家湾,向南经徐路、(北)蔡路、顾路、曹路、龚路,过川沙城东门外由六团湾镇进入原南汇县,再经奉贤到金山。黄家湾位于古吴淞江最东端的出海口南畔,旧称南跄口。
修筑捍海塘需要大量的泥土,直接就从塘内测挖取,由此形成了断断续续的河道。南宋绍兴年间(1134年),王钰组织人手将这些河道连成一条完整的濒海河,因为捍海塘两侧主要是盐田,这条河俗称运盐河。
盐民运盐和运烧盐柴草,走出来的道路,在跨越老护塘的地方称为路口。路口往往有人口的集聚,并带来经济的繁荣,陆续在各个路口出现了一批集镇。北起黄家湾,依次向南有徐家路口、(北)顾家路口、曹家路口、龚家路口、大湾、小湾、八团镇、七团行、六团湾等,现在很多浦东的老地名来源于此。
曹路
随着1977年浦东运河的开挖,原本蜿蜒的老护塘大部分塘身被截断,即便遗存的塘身上也或盖起了楼,或被夷为农田等,现大多已难寻陈迹。
龚路段老护塘的位置,现在是一个村子,远处在建设新的商品房。我们不清楚老护塘当年的高度和宽度,想象都很难。
张家浜横穿浦东新区中部,西起黄浦江,东至长江口。张家浜与川沙路相交处,老护塘在此有一个较大的弯曲,故称大湾。1920年,在黄炎培倡导的职业教育主张的推动下,大湾西首的宋搢渠捐资25000元,以宋宅“陪德堂”为校名,创办陪德商业学校。民国时期,这是一所很成功的职业学校。
汇入黄浦江的张家浜口,对岸是外滩,北面是陆家嘴金融区
流经川沙路的张家浜,陪德商业学校旧址就在张家浜南
现在职业教育很普遍了,但对于100年前的前清举人黄炎培来说,开创这样的新事业,非常了不起。
相对而言,川沙城东门外的老护塘(即护塘街)还算保持完整。
东门街紧挨着护塘街,看样子早晚会拆
从环城河东南角流过来的小河,向东汇入运盐河(浦东运河)
关帝庙右边原有刘猛将殿,和这个孟将堂有何关系?川沙有九庙十三桥之说,事实上庙宇不止九座,都是祈求神灵保佑免遭台风和潮灾
沿着护塘街一路向南,吴及知县的功绩在延续,无论塘是否还在,无论是否还有人记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