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 雕塑界王者:戴逵之夹纻漆佛像进阶之路!

“二戴像制”出自唐道世《法苑珠林》卷十六,说的是在东晋末至南朝初刘宋活动的戴逵、戴颙父子,在佛教雕塑方面取得的成就,称“二戴像制,历代独步”。

1文献记载中的“二戴像制”《晋书》将戴逵列入隐逸传中,卷九十四写到:“少博学,好谈论,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其余巧艺靡不毕综”,说戴逵年少时是博学多识,多才多艺的人物。《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了戴逵改造印度佛像的事迹:“曾造无量寿木像,高丈六,并菩萨。逵以古制朴拙,至于开敬,不足动心,乃潜坐帷中,密听众论,所听褒贬,辄加详研,积思三年,刻像乃成。”为了雕塑出一高六丈的无量寿木像,潜伏起来坐在帷帐中,听前来礼佛的百姓对佛像的评价,仔细斟酌,经过三年才将木像雕刻完成,实具匠心。《世说新语》的巧艺,第二十一记述着:“戴安道中年画行像甚精妙,庾道秀看之,语戴云:“神明太俗,由卿世情未尽,”戴云:“唯务光当免卿此语耳。”戴逵所制之像,“道俗观者,皆发菩提心”,庾道秀对戴逵所制行像的批评反而正是戴逵造像的成功之处,说明创作出来的正是民众喜爱的佛教样式,是具有世俗特色、人间烟火中的佛像。1戴逵与“行像”《法苑珠林》卷十六:“戴逵又造行像五躯,积虑十年,像旧在瓦官寺。”戴逵是雕塑的名手,久积思虑十多年,集中全部精力建造了五躯行像,之后这个像作为瓦官寺三绝而获得名声。戴逵所作行像据说是参加行像节最完好精美的佛像。1行像就是高抬佛像,用车载或人担,在城中游行的佛教活动,又称“行城”或“巡城”。“行城”中所用的佛像也被称作行像,还有将夹纻佛像称为行像的解释。《辨正论》卷三,十代奉佛篇记述着:“晋常侍戴安道,学艺优达,造招隐寺。手自制五夹纻像。并相好无比,恒放身光。”戴逵自制的佛像在镇江南郊的招隐寺,如果是和先前叙述的瓦官寺的行像五躯相同的话,那应该是从瓦官寺移到招隐寺的。而这里提及了佛像的材质为夹纻佛像,应是戴逵首次将中国传统夹纻漆工艺运用于佛像制作的实证。1夹纻佛像不过,目前中国尚未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夹纻佛像实物,然日本还保存唐朝时由中国传去的夹纻工艺所制成的佛像。

唐招提寺鉴真像唐招提寺有一尊鉴真像,为夹纻佛像,是由鉴真的弟子制作,鉴真大师闭目禅坐的身姿被准确生动的表现出来,从中可见作者的真切情感和卓绝技艺。1夹纻漆像相比较其他材质的佛造像有不可替代的特点,首先夹纻漆像质地轻便,利于携运,这是作为行像的优势。且漆质色泽鲜艳,天然的大漆具备防水防腐的功能,也可贴金彩绘,并且佛像的面部往往制作的十分逼真。如现存日本奈良兴福寺的十大弟子立像和八部众立像等被刻画的惟妙惟肖,展现了夹纻制作工艺的精致及保存的长久性。

阿修罗立像 8世纪前半叶 153厘米 奈良兴福寺干漆局部

迦楼罗 干漆像 奈良时代公元8世纪 146厘米 奈良兴福寺

十大弟子之二迦旃延立像 干漆 150厘米  奈良兴福寺

十大弟子之三罗睺罗立像 干漆 150厘米 奈良兴福寺

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立像 干漆 150厘米 奈良兴福寺夹纻佛像的制作工艺结合文献及现代干漆夹纻工艺,整个制作工序分制胎和装饰两个部分。一件夹纻漆器要经过上百道纷繁复杂的程序,每道工序看似简单,实际操作需要熟练的技艺、丰富的经验以及足够的耐心,完成一件夹纻漆器至少需要数月之久。

先用泥和木头制出胎骨

用特制的漆灰把纻布贴在泥胎外面,细心涂抹

反复叠加若干层漆灰与纻布

直至像型固定,背后留一小口

晾干后将内胎取空工序大致为:先用泥和木头制出胎骨,再用特制的漆灰把纻布贴在泥胎外面,细心涂抹,待一层漆干后,再上一层纻布,这样反复叠加若干层漆灰与纻布,直至像型固定,晾干后将内胎取空,再经过数次打磨至表面完全光滑平整为止。这时漆胎的制作才算完成,然后通过彩绘、贴金、堆漆、镶嵌等多种髹漆工艺进行修饰,一件精美的干漆夹纻佛像才算完成。

干漆夹苎佛像 唐代 美国弗利尔赛克勒艺术馆藏

干漆夹纻佛像 初唐 高96.5cm 宽 68.6cm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现存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一尊初唐干漆夹纻佛像,面部五官生动细致,宛如真人,表情静谧平和,身披翻领袈裟,衣褶自然写实,流畅生动。由于漆的性质比较稳定,夹纻漆像会呈现出一种光润亮泽的质感,不宜开裂、变形,更好地保存了佛像原本的神韵,细腻的纹路和流畅的衣纹都十分清晰的表现出来。

干漆夹苎佛像 唐代 美国巴尔的摩沃尔特斯艺术馆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干漆佛像是公元590年隋朝的阿弥陀佛像,现存于美国巴尔的摩沃尔特斯美术馆。夹纻佛像的特点这样的形制可以制造出较为大型轻便的佛像,适合运输。在古代抬着高大却轻便的佛像游行,招揽信徒,集资建庙,使用夹纻技法制作空心佛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和方式。夹纻佛像的产生也来源于宗教活动和仪式的需要。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夹纻佛像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漆料,仅购置原料就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工序繁琐、技艺水平等硬性条件对工匠来说也有要求。夹纻技艺限于民间工匠师徒的口传身教,历史上未能形成较大的制作规模,再者,干漆夹纻佛像无论是木胎或脱胎像均易烧毁。种种上述缘由,使得中国南北朝时期夹纻佛像不见实物留存,想认识其样式只能通过同时期的石窟造像及单体佛像样式来获得。

子承父志

戴逵将夹纻漆工艺运用于制作佛像,巧夺天工,其所制五躯佛像不愧于“三绝”之一的称号。戴逵第二子戴颙“巧思亦逵之流”,“逵每制像,常共参虑”。《尚书故实》载:“佛像本胡夷朴陋,人不生敬,今之藻绘雕刻,自戴颙始也。”笔者对于二戴所制佛像根据文献记载进行了整理,如下表。出处佛像名称尺寸材质寺院名称地址制者评价《历代名画记》卷五;唐道世《法苑珠林》卷十六;《法苑珠林》卷十三无量寿佛胁侍菩萨高丈六木像郗超礼觐是东晋会稽山阴灵宝寺;齐高帝起正觉寺,欲以胜妙灵像镇抚法殿,乃奉移此像,旧在正觉寺;像今在越州嘉祥寺。戴逵道俗观者,皆发菩提心。唐道世《法苑珠林》卷十六行像五躯可能是夹苎漆像像旧在瓦官寺。戴逵唐道世《法苑珠林》卷十六观世音菩萨改为弥勒菩萨像旧在会稽龙华寺。戴颙《法苑珠林》卷十三释迦像丈六金铜像吴郡绍灵寺戴颙修整《历代名画记》戴逵画行像甚妙《历代名画记》卷五丈六金像建安瓦官寺戴颙修整唐沙门法琳《辨正论》卷三五尊像夹苎像镇江招隐寺,可能是从瓦官寺移来戴逵相好无比相传一佛二菩萨丈六金铜像像在唐代洛阳白马寺,由隋文帝杨坚从荆南(今湖北江陵)兴皇寺移来。戴逵《贞观公私画史》佛画《五天罗汉图》隋朝宫廷收藏戴逵文殊像晚唐浙西甘露寺大殿外西壁戴逵戴逵绘塑兼备,尤以雕塑称名,他与子戴颙所创制的佛像具有“秀骨清像”和“褒衣博带式”的风格,影响深远,直到齐梁张僧繇面短而艳风格的出现,其势头才有所下降,但并没有消失,仍然对我国佛教造像风格持续产生影响。1

2019全国书偶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已经开始啦!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报名呀!登录网站https://www.artlib.cn或https://www.artlib.cn/shuou.html注册信息、提交作品。万元奖金,等你来赢!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文/编  《弘雅书房》编辑部:如亭 ]欢迎评论区留言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