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企业员工下班后健身猝死引发争议:工作疲劳后该休息还是该运动? ​

近日,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著名企业商汤科技一名47岁员工意外猝死在公司健身房外。

据了解,该员工从健身房出来后,晕倒在门外的沙发椅上。约半个小时后,才被同事发现,120人员到场查看后宣布该员工已离世。

一段网传视频显示,一男子身穿黑色运动衣裤,身体僵直地靠在一座椅上,面部朝上,手臂卷曲。男子小腿部位有明显淤青,手机掉落在脚边地面。

12月19日,商汤科技SenseTime官微在网曝视频下方回应称,这名员工被发现晕倒在健身房外沙发椅上后,商汤人员立刻安排急救措施,但不幸急救人员到场查看后这位员工已经离世,商汤公司第一时间向其家人和亲属通报情况,同时积极配合警方调查。

商汤一直非常重视员工健康,已全力协助亲属妥善安排后事并抚恤。愿逝者安息!

从目前各方消息来看,可以明确的是这名员工的猝死与下班后健身有一定关联,健身不是导致员工猝死的病因,但却有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诱因。

这一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争议,争议的焦点就是逝世员工是不是由于疲劳健身引发了悲剧。

以下是网络上可以看到的观点:

观点1:

经常加班熬夜、工作压力大的人,最需要的是休息!而不是运动!

任何体育运动,都是建立在良好的精神、身体状态下完成的!本身身体就是亏空的状态,就不要强迫自己运动了!

观点2:

纯针对提问,这个员工,这次猝死,和他这一次的健身,有关。40多岁的年龄,很多人已经有心脑血管问题。

比如说,血管有部分狭窄,正常活动时,没有任何症状。强刺激下很容易诱发缺血表现。

观点3:

现代互联网人工作也很辛苦,但锻炼的意识也上来了,也希望代偿性的锻炼可以弥补工作对身体的损伤。但人的一生本身就是被缓慢“被氧化的”过程,很多东西没法轻易“补偿”。

观点4:

无论是从身体的负荷还是精力来说,一天的工作下来,那种疲惫是来自于一个人整体的,并不存在坐了一天所以身体是休息,只是大脑在运作的说法,如果感觉累了,就不要再去健身。

观点5:

我们身边是有很多优秀的人,让我们有种“高山仰止”的感觉,看着这些人,总觉得自己有一天会被淘汰,于是不敢丝毫松懈。奋斗没有错,但在奋斗的过程中,还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边界在哪。不服输是好事,但是不能操之过急。

你认同以上观点吗?亦或是部分认同?还是完全不认同?

生命是最为宝贵的,每一个鲜活的生命的离去都让我们痛心疾首。由于猝死的首发症状就是死亡,极为凶险,抢救成功率低,后果严重,这也就构成了猝死具有很强话题性和争议性的原因所在。

据中国疾病死亡人数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4.4万。

这个数字,高于自杀、交通事故和白血病引起的死亡人数,相当于每天近1500个人发生猝死,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脏原因猝死,并且抢救成功率不足1%。

心源性猝死从根本上说往往与患者本身存在原发性心血管疾病有关,但患者往往并不知情,甚至体检都未必能检查出来,而很多因素都可能诱发原发性疾病的急性发作,甚至引发猝死,这些因素包括情绪激动、过度疲劳、酗酒、过量运动等等。

职业健康是一个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不重要的话题

客观来说,职业人群平时都存在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工作负担重的问题,同时目前绝大部分职业工作还有一个对于身体健康重大不利的问题——那就是伏案久坐

事实上,大量科学研究无一不证明,久坐不动与多数慢性疾病的发生都密切相关,而这些疾病正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

比如:

● 久坐不动导致肥胖症;

● 久坐不动使得冠心病发生风险增加;

● 久坐不动使得高血压发生风险增加;

● 久坐不动使得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

● 久坐不动的人更容易发生下背痛;

● 久坐不动使得部分类型癌症的发生风险增加,这里所说的癌症主要包括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等;

● 久坐不动使得骨、关节、肌肉更容易退化,大大降低了人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我们常把这种久坐工作生活方式称为称作“沙发土豆”,久坐不动不仅仅是大众理解的运动能力退化,人变得无精打采和羸弱无力的问题。

更为要命的是,久坐不动会使得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大为增加,久坐的健康风险已经超过吸烟的健康风险。

换句话说,即使你不抽烟,饮食习惯良好,睡眠充足等等,久坐不动照样有可能使得你患上心脏病、癌症、糖尿病。运动不足已经超越吸烟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头号问题。

所以,综上所述,职业人群由于工作压力大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从而使得心理负担重,而久坐的职业工作特点又会对健康造成直接的损害,这就构成对于“身”“心”健康的双重影响。

关注职业健康应该是每一家用人单位、职业人群都应该高度关注的话题,但职业健康的尴尬就在于这是一个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往往无法落地、不可持续,并且还不那么紧急且重要的内容。

积极的职业工作场景你见过吗?

运动为什么可以有效消除

伏案久坐带来的疲劳

很多人下班后就希望立马葛优躺,理由是太累了不想动,如果你在下班后,还是延续久坐,那么这种消极性的休息往往并不能消除疲劳;

而如果你让自己做一些运动,哪怕强度低一些,轻松一些,也可以有效消除伏案工作带来的疲劳感,让你从积极性活动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休息。

所以说,不是太累不想动,而是不想动所以太累。

1、运动可以让下降的工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近十年的研究显示:一次急性运动可以在运动后的一段时间内,显著提升人们的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的提高具体表现为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条理地组织日常工作和制订工作计划,能够更好地自我管理自己,用最佳的方式执行自己工作和完成任务,并且更好地控制自己在工作中的情绪;

研究还发现,运动显著提升大脑认知能力,包括记忆能力、思维速度、专注力和学习成绩。

从这个结论中可以看出,强调工间操,强化工作疲劳后运动,对于提升成年人工作能力大有好处。

2、运动缓解了慢性焦虑

规律地参加运动可以显著减少焦虑情绪,近十年来研究发现运动不仅对于焦虑症起作用,对于大多数人存在的慢性焦虑也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所谓慢性焦虑是指人们在很多时候因为一些事情或者压力感觉到不安和焦虑,而这种情绪既够不上严格意义的焦虑症,但又不是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伏案久坐比较容易导致人们处于慢性焦虑,而积极活动则可以显著缓解焦虑情绪。

3、运动促进大脑休息

运动还可通过心肺、肌肉大量活动,改变大脑工作模式,这在生理学上称作交互抑制。

什么是交互抑制:当我们安静时,是主导抑制的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而当我们运动时,是主导兴奋的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因此,可以理解为伏案久坐以副交感神经活动为主,副交感神经持续活动,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神经疲劳,而这时如果进行运动,主导兴奋的交感神经就处于活跃状态,交感神经的活动本身也可以更好地抑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从而让副交感神经得到休息,使得大脑得到充分放松。

4、运动增加了大脑供氧

还有一个更为简单的解释,跑步是典型的有氧运动,在跑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大量的氧气作为能量物质燃烧的原料。

这时就可以促进心肺向大脑供氧,脑血流增加就会让我们从昏昏沉沉的脑部疲劳中清醒过来。

运动后大脑血流明显增加,思维能力明显增强

5、运动促进睡眠质量提升

有力的证据显示中到大强度运动可以显著提高睡眠质量。当然,运动提高睡眠质量不仅仅只是由于运动让你疲劳后,你累了所以睡得好。

大量研究证实,运动可以减少入睡所需时间;运动还可以减少从入睡到早晨起来这个期间醒来的次数和时间,也即减少你半夜醒来的情况;

此外,运动还可以增加深度睡眠的时长,减少白天昏昏欲睡的情况。而白天昏昏欲睡是许多脑力工作人群的典型表现,通过更优质的睡眠可以让你第二天满血复活,更好地投入工作。

6、心肺功能的增强本身还可以提升抗疲劳能力

我们对于心肺耐力的理解往往只局限于长时间持续工作的能力,其实这样理解只对了一半,心肺耐力也是身体疲劳后消除所必需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有更强的心肺耐力,一方面你更不容易疲劳,另一方面,你也具有更强的疲劳恢复能力。

所以很多人上了一天班感觉身体快要被掏空,其实这也是心肺耐力低下的表现。

通过有氧运动,提升耐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身体抗疲劳能力,让你在辛苦工作之余,还能更好地享受生活,而不是回到家已经累瘫。

下班后“积极性恢复”不给猝死背锅

你需要量力而行

在伏案久坐疲劳后,你需要“积极性恢复”才能更好地消除疲劳。

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就是跑步。

理由其实也很简单,你不是心累吗?心理学上认为运动能够消除心理疲劳,而且运动能增加人对外界的适应力和抵抗力。

心理学家指出:运动能使人达到“忘我”的境界,而忘我境界则是情绪转移的发展与升华。

运动也可以帮助“发泄”,排解负面情绪。而且从生理层面上来说,跑步可以帮助大脑分泌欣快因子,比如我们常说的多巴胺,从而改善情绪,让你不再“心累”。

在明显脑力疲劳后,运动是缓解脑力疲劳的最佳方式之一。对于经常锻炼者而言,你可以通过中大强度运动,出一身大汗而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

但是对于平时运动不多的人群,就没必要这么干,因为此时你根本不想动,再让你参加剧烈运动,往往心不仅不余,力气也会感觉不足,这时倒是建议人们做一些轻中强度的活动,比如轻松跑、快走、或者跟着健身APP做一些简单的碎片化健身。从运动时间上说,20-30分钟左右中等强度运动就足够了。

工作后在非常疲劳的情况下,我们不主张缺乏运动基础的人硬要做大强度运动,这时有时反而可能是有害健康的。

运动猝死是极小概率事件

恰恰相反运动减少猝死风险

英国杂志《自然》(Nature)是世界上最权威最著名的科学杂志之一。

2020年这篇发表在《自然综述|心脏病学》上以《耐力运动对于心脏的影响:万灵药还是毒药?》为题目的研究系统总结了耐力运动对于心脏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其最终是要告诉人们应当如何科学看待耐力运动对于心脏健康的影响。

科学家们通过这篇论文向大众传递了这样几个基本结论:

● 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显著提升大众健康水平,延长寿命,同时运动越多,所带来的健康收益越大,也即运动与健康之间存在量效关系(也即运动量越大,健康好处越多的意思);

● 规律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耐力运动对心肺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导致耐力运动员或者深度运动爱好者形成了复杂的适应机制,比如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安静心率低于60次/分),心电图QRS波电压增加,左右心室容适度增加,最大摄氧量增加,这些在多数情况下都是良好的,但也存在某些适应不良;

● 耐力运动员其运动量是保持健康所需要的运动量的15-20倍,所谓建议运动量是指每周积累75分钟大强度运动比如跑步,或者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走路。

那么如此计算,运动员每周跑步量大约为1500分钟,合计25小时,平均每天3-4小时,为了长时间维持如此高的心输出量,有些运动员的心脏左右心室比正常人大出10-20%,左心室重量也比一般人重不少,呈现所谓“运动员心脏(athletesheart)”;

他们的心脏工作能力更强,但是从长期来看,有些耐力运动员其冠心病、心肌纤维化和心律失常发病率有所增加;

● 的确在特定人群中存在对于耐力负荷发生“适应不良”,从而引发心源性猝死,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

● 在某些情况下,对于耐力运动适应不良引发的心脏问题会增加未来不良事件的风险,但很明确却的事实是:精英耐力运动员的预期寿命仍然比一般人群要更长,所以运动员短寿的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 跑步运动发生猝死的概率是非常低的,每5万人次运动有可能发生一例猝死;

● 不是运动多的人群更容易发生猝死,事实上,缺乏运动的人群发生猝死的概率是规律锻炼人群的50倍以上,运动对于心脏形成了保护机制,而缺乏运动造成的心脏功能低下,更像是“定时炸弹”;

● 长期观察自身健康状况,监测自身心脏健康水平,做好必要体检,对于及时发现心脏某些不正常的变化,对于预防猝死是十分重要的;

跑步对于心脏的好处不计其数

总结

我们不能因为跑步中有人猝死、有人下班后健身发生猝死就因哽废食,事实上,由于缺乏运动所导致的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所引发的死亡比运动诱发的猝死不知要多多少。

猝死是极小概率事件,偶发的运动猝死只是提醒我们要注重科学合理地运动。

比如工作疲劳后运动也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在自觉状态不佳时,这个时候就不建议强行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而适量、中等的运动反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消除疲劳,提升健康,不是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