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经验

读书总是好的。开卷有益,随手翻翻便有得,说的都是读书的好。英国的培根更是把读书的益处说得天花乱坠,就像是江湖游医兜售大力丸。也有不同的声音。如,古希腊诗人卡利马克斯说,一部大书就是一个大灾难。听得人后脑勺直发凉。鲁迅先生也真诚地劝导青年人少读甚至不读中国书。这又是为什么呢?

夜读《扫叶集》(它的作者名字电脑字库里没有,只好从略)中的一篇短文《直士和庸才》,似乎找到了部分答案。文章说,明朝有一位追封东瓯襄武王的信国公汤和,此人在军事上碌碌无能,一再打败仗,在政治上却能封爵上公、追赠王位,人生的富贵寿考,集于一身。别小觑此公是个下驷之材,平生却有两大特长:一是善承皇上旨意,二是会打小报告。前者事例有洪武十八年,功臣名将如徐达、李文忠都已亡故,朱皇帝忖思天下太平无事,诸大将不宜再握兵符,正在盘算对策之际,汤和一眼看穿主公心事,自告奋勇带了个头。这个头,带得好。后者且举一例:洪武二十三年,当时年高七十七的老太师李善长,为了养老,准备为自己营建邸宅,向汤和借调卫士三百名从事工役。汤和窥伺上意正欲翦除勋旧。他一面对善长虚与委蛇,一面密报朱元璋;“李善长擅敢发兵,图谋不轨”,从而罗织成罪,坐李善长勾结前左丞相胡惟庸“造反”,赐死。汤国公这个重要小报告打得多少人头为之落地啊!

读书至此,我只有发出一声长叹!汤和平生两大特长:一是善承皇上旨意,二是会打小报告,影响了后世多少人啊!二十四史是一部大书,确实是一个大灾难!怪不得鲁迅要劝青年人别读古书。一个人格还不完善、思想还不成熟的人,阅读历史确实相当危险。阿谀奉承、会打小报告,从而平步青云,这样的例子在二十四史里远远不止汤和一人,而是数不胜数。在目前这个过分注重实利的时代,如果我们从历史上撷取的都是这类“经验”,将其作为个人获得成功的借鉴,那有多么可怕啊!其实药能害人,也能治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对汤和之流的“成功”不会有半点羡慕之情,而只会对深受专制之苦的人抱以无限的同情!我们要研究如何防止出现汤和之类的“成功案例”,而不是把他的所谓“经验”作为个人飞黄腾达的“秘笈”。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鲁迅先生大概也能放心地让我们去读一点古书了。

小编注:此文刊发于2004年6月17日《检察日报》声若蚊蝇专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