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有金字招牌你就有金字招牌?错!个人IP才是你的招牌
前两天在论坛上看见一个北大毕业生在体制内做了5年后辞职的心得。他说,应聘时看上了单位的金字招牌,加上里面的名校生同事非常多,认为自己会大有成长,结果却陷入非常琐碎、重复的各种行政事务中。
他想突围出去,结果到市场化的行业里应聘,才发现自己的能力停留在应届生水平,而其他一起毕业的同学早就经过几年的锻炼,能力和职务都在其上,愈发痛苦。
10年前,我在银行那会也差不多痛苦:高度分工的流水线操作,我做了3年都是一样的岗位,处理着同样的任务;加上隶属于后台部门,几乎没有对外沟通交流的机会,工作环境一成不变,很闭塞。
哪怕当时我刚25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却感觉到了严重的职场抑郁——得过且过,对任何事都很厌倦、疲惫,提不起兴趣,工作中找不到成就感。
当时我找了不少解决办法:每天下班逼着自己学2个小时CFA,试图通过考证增加跳槽的溢价;中午放弃午饭和午休去健身,积极找以前的同学、校友,到处打听跳槽机会等等,直到最后转行进入市场化的行业,才觉得自己活过来了。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这些操作是比较有用的:
运动对缓解压力、降低抑郁情绪有显著作用。
每周尽量保持100分钟以上提升心肺功能的训练:每次30分钟,每周4次,跑步、划船、登山、骑车、撸铁都有很好的效果。
作品是我们现代人的狩猎成果:通过一件件作品积累业绩、提升竞争力、获得跳槽时的议价能力。
所以即便很厌倦,也要尽可能保持高水平输出,注意维护自己的口碑,避免给未来发展埋雷。
工作后的圈子会越来越窄,不信你打开微信看看这一个月里谁在和你联络,无外乎几个家人、密友及工作关系:同事、客户、合作方、同行,身处不同行业的同学和朋友会渐行渐远。
要有意识地建立朋友圈,比如参与行业协会、和同行经常互通有无、校友可以保持联络,他们会是你链接外部的渠道:既可获得信息,能内推的时候更是有力帮手。
以上几个方面都属于“输出”:对外释放能量、寻求链接,保持“输入”也非常重要,有意识地学习就是非常重要的输入方式。
网络的发达让知识看起来无穷无尽,但其实很容易陷入“信息茧房”:当你有选择地只看自己喜欢的内容,广泛应用的大数据不断猜测你的喜好,给你推荐类似内容,长此以往,信息同质化就会非常严重,很难跨界。
大家要让自己有意识地“出圈”:不要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信息,走出舒适圈,学一点你原本完全不了解的领域,尤其是能帮助你职业发展的。
我离开银行那会是10年前,互联网的发展还远不如今天这么发达。当时我住得离首都图书馆很近,经常周末跑去自习一天,学累了CFA就找各种书来看,历史、人为、社科,杂七杂八。当我转行到市场化的行业后发现读过的东西都在一一验证,我写的书里也有不少思考是从那里来的。
后来还买过kindle下载电子书,用过一些读书类app,上下班路上听有声书,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下来。
比如这本反讽意味的《厚黑学》就很有意思,写于90多年前。林语堂曾经评价这本书:“千古大奸大诈之徒,为鬼为蜮者,在李宗吾笔下烛破其隐。”
喜马拉雅app我几年前就在断断续续地用,我给大家推荐过好几次的《万历十五年》他们有全集,还有喜马讲书这个专业栏目去拆解,很不错:
很多经典书籍喜马拉雅都有全集收录,恩格斯这本《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女权书单里应该都有这一本,能帮助你更深层次理解婚姻、家庭的来源,对会员免费:
听书相较于看书还是很不一样的:不用一直捧着手机,能边听边想;用听觉感受到的信息印象会更深刻,有些不错的内容我还尝试了听完复述一遍,理解得更深不说,记忆力也能训练到。
喜马拉雅的会员免费资源简直是海量:VIP专区、小说、直播、儿童读物、人文历史、商业财经、教育培训、娱乐时尚等等,一个账号可以全家用。
里面有很多经典资源,比如:
如果你喜欢历史人文,这些就很适合你:
我在考虑做个自己的工作室,就来学一下怎么开公司:
如果你是个运营新人,那么不妨听一下怎么有效提升转化率,让ROI更好看:
若你刚当上小领导,既要做事又要带人,焦头烂额,这个栏目就很值得一听:
我觉得蛮受益匪浅的,一些熟悉的领域,看看别人怎么说,也能有新的体会,走出自己的认知局限。想休息娱乐的时候也有各种相声戏曲广播剧,可太好用了!
我把北大毕业生从体制内离职的帖子分享出来后,很多职场新人都说有类似的困扰:进入有金字招牌的大公司,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有了金字招牌,却发现和想象中大不同。
这是因为学生时期以学东西为主,工作了以稳定产出为主。越是大公司,越是岗位高度分工细化,你在短暂的熟悉期后迅速上手进入输出状态,个人能力的进步空间比想象中小,很快就开始倦怠。
除非你所在的组织在高速发展、不断创新,比如头部互联网公司,经常拓展全新的业务板块,内部创新和竞争的机会很多,你身处其中总能接触新领域,这才能延缓倦怠期的到来。
反之,员工的个人价值很难提升,长期在替代性较强的重复劳动中浪费时间,想换个平台却失去了金字招牌的加持,没有议价能力,薪水甚至连持平都做不到。
所以,单位的金字招牌不能等同于你的职场溢价,除了专业知识外,你有没有不断地打破舒适圈,提升认知?工作了竞争才刚刚开始,不断学习、精进是特别重要的。
如果大家工作繁重,时间有限,喜马拉雅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栏目叫做【喜马讲书】,这是他们的自营栏目,对会员免费。
从选书到拆解、写稿、播讲都有非常专业的运营团队,内容也特别丰富,文学、历史、艺术、心理、科普、商业、财经等应有尽有。
他们把一本书最精华的部分拆解出来,客观地呈现在你面前,让你在短短几十分钟里就能吸收一本书的核心观点,效率提升不说,理解也能更透彻,很适合我们这种时间紧张的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