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文学•散文】曾令琪/四川/高考杂忆
【作家简介】
看到小区的一些学子和家长紧张备考的样子,不由得回忆起37年前我参加高考的情景。
1984年7月,经过两年的高中学习,我们即将毕业。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考”了一回——参加了全县的高考预考。记得我们球溪中学应届文科班,1983年没有开办高考补习班,因为有往届生插班,班额最多的时候达到78人。而预考牵涉到应届生和补习生参加高考的名额分配,县里只给了我们学校文科班22个名额。学校思来想去,最后给了应届生12个名额。应届生一共是40个,结果,大多数人预考一结束,没有资格参加高考,也就自然而然地结束了高中生涯。幸运的是,预考后,我和几个要好的哥儿们,都如愿以偿地勉强“过关”,取得了参加高考的资格。
那时候,球中的办学实在不怎么的。作为一所乡区学校,文科应届生能考上一个、两个大学本科,就已经不错了,搞不好,“打光脚板”(上线数为零)都很有可能。预考的结果,也让我们很灰心,因为预考的分数实在是太不理想。各科之中,我的数学特别的差——有一次,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的陈国林先生,课间一边在黑板上抄写数学题,一边回头对我说:“曾令琪,你的数学是预考上线的应届同学中最少的一个!”
一听此言,我不禁一下子脸红到了耳根。我知道,我的数学预考只得了44.25分。这个分数,固然有球中阅卷“见错包”(一道题只要错一点,全题不得分,步骤分也不给)的成分,但更多的,是自己在考场上很不顺手、心浮气躁的结果。所以,陈先生的那句话,如同醍醐灌顶,让我认识到,数学是自己的短板,如果解决不了,高考的失败也是可以预见的。
于是乎,预考到高考的一个半月之中,我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数学的复习上。那时,学校为了“加油”,每天晚上将我们高三的晚自习增加到三节课。三节课啊,我全部用来做数学题,运气好的时候能做三题、四题,运气不好,能做两个题都不错了。陈先生的数学教得极好,但他老人家脾气不好(现在想来,也和他那时候正在闹婚变有关),我们这种数学很差的人去问问题,多半会遇到一阵数落。我这个人从小自尊心很强,于是乎懒得去问。周末到两公里外的球溪镇上,买了一本《数学复习》的参考书,每天晚上就对书上的题,按照类别,逐一试做。好在那一本书前面有题解,对每一章进行了提纲挈领的系统总结、归纳,后面不仅附有每一道题的参考答案,还附有解题思路,特别适合我这种对数学七窍通了六窍、还有一窍不通的人。厚厚的三百多页码的数学题,就那样一天天被我拿下,渐渐地也有了一点点信心了。
高中数学的公式很多、很复杂,有的时候难免记来混淆。陈先生说,高考的时候,可以突击背诵一些重要的公式,进入考室后,可以先在白纸上将它们写下来。结果,考数学那一科,一进考室,我就在监考老师所发的草稿纸上写起来。监考的一个中年女老师走过来,问我写什么,是哪个学校的考生。我说我在写公式,是球中的学生,是老师教我们进入考室后就这样写的。她没有做声,默默地将我的“公式”收了,默默地跨出考室。她出去做什么去了,我不知道,当时也没有心思去猜测。数学卷纸一发下来,我粗看了一下试题,似乎全部是我那本《数学复习》上的题型,于是乎做题做得特别的“一帆风顺”。等高考分数发给我们的时候,我发现,我的数学比预考净增65分,120的总分,我获得了109的高分!
——高考结束后,听我们陈先生说,考数学那天,在送考带队教师的休息室,大家只听说球中的一个考生,进入考室就提笔写公式,但不知道是哪一个。至此,大家相视莞尔,谁也没有猜到居然是我。阿弥陀佛!直到现在,我还很感激当时资中一中那位不知名的、善良的女老师。如果当时她流露出哪怕一点点脾气,都可能严重影响我的高考情绪……
本来,那年高考,我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能以超过高考录取线30多分的成绩,考了个“二本”(离提前录取的第一批院校、重点一本大学差两分),实实在在想的是,1984年高考先去见识一下,然后第二年补习一年,争取1985考上北大中文系。但就这么阴差阳错,当年考入了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现在,我的大学母校“南师”,已不复存在了,成了“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也成了“文学院”。多年了,我们这一批老南师的学子,还很不习惯呢!
说来好笑,那年高考的前一天,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记得有刘学军,刘福华,宋泽水,周金和,我们爬上重龙山永庆寺大殿,去拜菩萨、许愿。那时候,对佛教的基本知识都不知道,大雄宝殿上塑的明明是释迦牟尼佛,我们却认为是观音菩萨。于是许愿说,如果今年考上大学,一定来还愿,请观音菩萨一定保佑云云。结果,到果城后,一次和小妹刘书琴到清泉寺去,恰恰清泉寺供奉的是观音,我赶紧跑去“异地还愿”。当弄清楚重龙山大雄宝殿上供奉的是佛祖、再到永庆寺还愿的时候,已经是几年之后的事了。——现在想来,与佛结缘,大约也始于那个时候吧?而时光飞逝,36年转瞬即过。我的高中母校资中县球溪中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每年高考上线十多二十个,到现在每年考进大学1000多个,完成了一个乡区中学的华丽转身,让我们这些球中学子,倍感自豪。而我的历史老师韩志熙先生,语文老师梁伯宗先生,数学老师陈国林先生,已然作古;班上如刘学军、聂玉明、彭鹏飞等好几个同学,也与我们天人永隔,每念及此,不觉怅然。
人生一世,有的人,你不得不认识;有的事,你不得不经历;有的伤、有的痛,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不得不面对。虽说“是非成败转头空”,但有的东西,却很难忘却。随着时间的淘洗,不但不会模糊,反而历久弥新,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主 管:四川省文联
主 办: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
承 办:
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
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
四川曾训骐三月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四川书生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首席顾问:贾平凹、赵义山
顾 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