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家有话说|晚播抗冻说法的由来
本文转载于公众号麦S说,作者:麦S
在说小麦“晚播抗冻”说法由来之前,我们首先要说,小麦晚播并不抗冻。相反,晚播还容易让小麦受冻受害。
既然小麦晚播并不抗冻,还容易让受冻受害,那为什么还有这样的说法呢?为什么不少人还相信并按照这样的说法照做呢?
这是因为,人们将一些特定条件下的“特殊”做法给普遍化了。打个比方,就如同一些有病的人需要用吃药来控制病情一样,而一些健康没病的人看到别人吃药,认为自己也需要吃药,于是也就跟着病人一起将药吃了起来。甚至,还振振有词的同别人说,不吃药可不行!
那么,对于小麦的抗冻来说,什么是特定条件下的“特殊”做法呢?
第一,对于那些春性偏强的小麦品种。由于这一类品种对春化条件要求不严格,当秋播后气温较高、生长时期较长时,容易通过春化阶段而进入幼穗分化期,这样(进入幼穗分化期后)会使得小麦抗冻性明显降低。如此!对于这类春性偏强的小麦品种,我们提倡或要求晚播。其目的是:不让其生长锥在冬前进入有穗分化期!
第二,对于那些对温度表现敏感、遇到高温就疯长的品种类型。在种植上,这一类品种肯定要求适当晚播一些。因为适当晚播后,遇到高温的可能性就降低了,疯长的条件也就没有了。疯长会消耗过多的养分、包括越冬养分;在形态上,疯长会使假茎伸长明显,麦苗变弱,抗冻性降低。
第三,春麦冬播。为了让春麦产量更高,熟期提早,生产一般都可以采用“冬播”的方法。而这种“冬播”就是晚播——不让种子在冬前出苗而形成“土里捂”。这样的“土里捂”方法,即使是春麦,也不会在冬季被冻死,而一旦有第一叶片展开,情况就难说了。
气候变暖,秋季气温偏高、冬季变短等这些是不是晚播的理由呢?
我说不是。
理由是,我们确定小麦播种期不应该是按照日期来确定,而应该按照5天内的日平均气温的适合来确定。一般半冬性品种的适应播种气温是16~18。当气候变暖,秋季气温偏高、冬季变短时,这个16~18的范围就后移了,譬如河北中部常年的16~18可能在10月5~10,但当气候变暖,秋季气温偏高时,这个16~18的时间就可能后移到10月8~13号了,那么,我们在8~13号播种就是适宜的播种期,而没必要晚播。
为什么要将小麦播种期定在日平均温度在16~18时呢?
其原因是:16~18℃是依据小麦从播种到越冬前能够长成壮苗、且还不至于造成徒长的积温数来确定的。一般年份从播种到小麦越冬前的积温数应该在650℃左右。
小麦利用这个650℃的积温它都干了些什么呢?怎样就形成了壮苗呢?
650℃的积温小麦是这样分配的:从播种到出苗需要有110的积温,剩下540℃积温在长叶、分蘖和长根。
小麦出苗以后,每长成一片叶就需要75℃左右的积温,那么当有了总的积温数时,冬前长成的叶片数就有了,是7.2(片叶)。依据叶片数,个体分蘖数应该是8个。次生根也发生了8轮——很多。当播种量为每亩18万基本苗时,冬前麦田最高群体应该是144万。
这144万个茎在来年不可能都成穗,只有分蘖茎叶片数在1.2片叶以上的,才能够成穗。
这样的播种期、这样的分蘖数、这样的群体,和我们看不见的土壤深层根系,都达到了壮苗和群体合理标准,它们冬前养分积累充足,抵抗力强,冻害很难发生。
说到这里,晚播必须增加播种量的理由就有了——
譬如,当晚播12天时,其冬前积温就不是650℃了,而是450℃,甚至比这还少。
450℃积温,到冬前有叶片数的4.2,分蘖是2.5个。当播种量还是每亩18万基本苗时,冬前麦田群体应该是45万,属于麦苗盖不住地皮的“三类苗”标准——群体不足!
另外,由于分蘖与生长次生根同步,自然次生根也就少了……这类麦田,相较适期播种的麦田,其叶片数少、分蘖少、次生根少,冬前制造养分就少,抗冻的能量还何来?
由于18万的基本苗在冬前达不到“合理”群体标准,所以就要靠增加播种量来调节——播种越晚,播种量就要增加的多。
靠着提高播种量是将田间群体提高了,但就某一个个体来说,却是叶片少、分蘖少或根本没有分蘖,次生根也少或没有……这样的麦田,冬前看着也很“热闹”,群体不少不小,但既不抗冻也不抗旱。
举个眼前的例子吧——
去年秋天,我们找了一块200多亩地的繁种田,地是较肥沃的黏土地,其上茬是谷子。有100多亩地的谷子在9月中就收获了,我看了很高兴,因为这100多亩地可以按照正常的播期、播量来播种量了。
但当与这家管理人员沟通时,管理人员不同意我的安排,还说要晚播。理由是:晚播高产!
没办法,拧不过他们。
当我们育种试验地播种完成后我们再去这块繁种田看时,他们还没有动静呢!而此时,已经算是晚播了……没办法,我不等了,回家!
最终,这块繁种田在10月20后播种了——晚播!且是播种后浇蒙头水(播种期=浇水期)……春天这块麦田看着群体不足,他们肥水齐攻,结果群体看着“热闹”了,但总茎数没有明显增加,只是将包括旗叶在内的叶片促大了、遮阴严重了……
收获了,同样的品种,我们地力还不如他们,我们正常播期的每亩比他们多打小麦180~200斤。
晚播抗冻,晚播高产……这些都是谁说的?怎么就是有人很相信、很积极的去执行呢?难道,这也是人们的“创新”?人们的“不墨守成规”?
图1.适期播种的冬前麦田和个体——个体有了健壮的“鸡爪子”苗意思了
图2.适期播种,18万基本苗的冬前表现
图3.小区的壮苗
图4.这个个体冬前6叶半时,分蘖是7个(不算胚芽鞘分蘖)
小麦族多组学网站:http://202.194.13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