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中年割腕的背后:与不爱自己的女人结婚,把一生过成了寂寞

'我很顽固的爱你,我说我很顽固的爱你,这种话到现在还不能用别地话来代替,就因为这是我的奴性。三三,我求你……三三,你是我的月亮。'

——从文1931年6月

让沈从文甘愿充当'奴隶'的三三,究竟何等人也?是闭月羞花还是沉鱼落雁?

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位活跃在沈从文书信里,引诱沈从文写下缠绵悱恻、肉麻不已情话的三三,正是著名'合肥四姐妹'中的老三——张兆和。

曾经的'合肥四姐妹'与'宋家三朵金花'齐名,多少人家把娶到她们其中一位当作志向,上门提亲的人踏破门槛。

沈从文运气好,当真把张兆和收入囊中,娶做了自己家妻。

但沈从文运气也不好,这段开始得轰轰烈烈的爱情收尾潦草又惊心动魄。他中年割腕的背后,是与不爱自己的女人结婚,把一生过成了寂寞!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沈从文

胡适预言,当局者迷

当年沈从文嚷嚷着'我顽固的爱你',张兆和就曾狠心回应'我顽固的不爱你!'

分明是热烈又烫人的求爱,偏偏被这两人弄成了持久的拉锯战,你进我退,非要一方服输才行。

身为沈从文的老师,曾经胡适还作为长辈给两个小年轻牵线搭桥,但他没想到张兆和倔脾气,说什么也不肯妥协,昂着头十分轻视这个出口就是'我不仅爱你的灵魂,我也要你的肉体'的文绉绉男人!

胡适是过来人,对于男女之间的差距和不可逆转的印象看得明白,他觉得,在张兆和面前,沈从文成功追到的机会简直渺茫。

沈从文与张兆和

于是他写信劝告: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你用错情了……

'你千万不要挣扎,不要让一个女子夸口说,她曾碎了沈从文的心……'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胡适的劝诫沈从文是一句也没听进去!

从1929年到1932年,他苦苦追求张兆和三年的时间,跟在张兆和屁股后面转悠、揣摩张兆和的喜好已成了沈从文的习惯,一时半会儿,他还真的无法把张兆和的身影从自己的生活中抹去。

众人见劝诫无效,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沈从文一头扎进爱情的泥潭。

胡适

大胆追爱,情有独钟

1929年,和张兆和初见之时,沈从文站在三尺讲台上,前者则端端正正坐在下方,仔细聆听老师授课。

他们是师生关系,学历却差得不止一星半点。沈从文是奇才也是鬼才,只有小学的毕业证书却照样在文坛混的风生水起,显然是老天爷赏饭吃。

而张兆和呢,遇见沈从文的时候就读于吴淞中国公学,是高材生。沈从文不过是个半吊子的讲师,能到这里讲学,还多亏胡适处处提拔。

抛去文学作品给沈从文加上的光环,他其实和最普通的老百姓别无二致。家庭条件一般、长相一般,就连口才也是一般一般!

第一次当老师的他在讲台上说话都不利索、磕磕绊绊,下课也是逃也似的回到办公室里,鲜少和学生交流沟通。

大家理解他,这是沈从文湘西汉子特有的腼腆和害羞。

不清楚人是不是都有两面性,反正沈从文是肯定有的,表面上他是个沉默寡言、谨小慎微的文人,背面里的他却不知怎样的热情奔放!

这个27岁老大不小的男人,居然思慕起自己的女学生,也就是19岁的张兆和。其实说怪也不怪,当年青春靓丽、貌美窈窕的张兆和,又有哪几个男人看了能一点不动心?

只不过是追求张兆和的大军中又多了个沈从文的大名罢了!

沈从文给张兆和写去情书,仔仔细细地粘好、妥妥贴贴的交到手上,但张兆和对此似乎不以为意。

她有傲气的资本,曾祖父是前朝名将,父亲是苏州富商,母亲同样是望族闺秀,这个家庭的组成就如同是精挑细选的名流,如若加上沈从文的名字,反倒有些鱼目混珠的意味。

虽然在'合肥四姐妹'中张兆和排行老三,但张兆和仍旧是爹疼娘爱姐姐宠的角色,她气质清雅、长相清新脱俗、文化水平更不用多说,惹人爱也是理所应当。

自打她成年,追求她的、提亲的,数不胜数,弄得张兆和也是烦不胜烦。

她不愿意这么早嫁做人妇,所以对感情一事一直没有太多兴趣,再优秀的青年才俊也没能入她的眼。

甚至于这些排队追求的人,在她这里连个名字都记不住,她十分'藐视'地给他们取代号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

至于沈从文这个乡下人嘛,只能排个'癞蛤蟆十三号'咯!

自己在张兆和心里上不得牌面、更排不上名号这件事,沈从文是心知肚明的,可惜了他也是个十头牛拉不回的犟,偏对张兆和情有独钟。

穷追不舍,终获真爱

他谦卑地自称乡下人,又十分渴望能得到张兆和的认同。

于是沈从文开始注重功名,在《晨报副刊》上投稿散文小说,借老师胡适的东风接下报社的橄榄枝。

沈从文从一个囊中羞涩、籍籍无名的小学毕业生,摇身一变文坛新秀、囊获粉丝无数。这其中一半靠自己实力,一半靠张兆和的激励。

他的事业突飞猛进,爱情也开始有了一线转机。

他辗转到青岛大学、山东大学教书,职位一换再换,心尖尖的那个人倒是始终如一。不管走在哪儿、工作忙不忙,按时给张兆和寄去情书是他固定不变的一件事。

四年如一日,没啥浪漫本事的沈从文幸好有一身文采,写起情书来情深意切、毫不油腻夸张,张兆和就算再铁石心肠也有温柔的瞬间。

从大学毕业,张兆和出身社会,也算体味了些人情冷暖,深觉沈从文这样的长情和穷追猛打实属难得。

她说:他到如此地步,还处处为我着想,我虽不觉得可爱,但这一片心肠总是可怜可敬的了。

她嘴巴上不松口,实际上心根子已经软下来,只用沈从文再坚持不懈一段时日,女神也有下神坛的一天。

1932年,张兆和从大学毕业回到老家苏州,远远的沈从文就打听好消息,准备上门拜访。

可是张兆和还是心高气傲的,直接让沈从文吃了个闭门羹。当日沈从文来到张家门前才知晓,张兆和为了躲他早就去了图书馆。

他久久敲门未应,最后还是二姐张允和于心不忍,请沈从文进屋来坐。

此时的沈从文已经是著名作家、大学教授了,身份不同往日。张家人起初还不知道沈从文和自己小妞张兆和的渊源,只热络地和沈从文寒暄。

张兆和的父亲对这个年轻人很是喜欢,连连夸他是有志之才。

而沈从文经过此次的登门拜访,觉得自己或许可以走迂回路线,既然张兆和不肯轻易接纳自己,何不让她的家人出面撮合?

于是临走之前,沈从文特地把自己的心意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张允和,希望张允和能够帮忙说说好话,自己苦追四年,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合肥四姐妹

沈从文说得感人肺腑,听者、闻者都要夸他一句用情至深!姐姐张允和很乐意做这个媒人,她和父亲一致觉得,沈从文做自家女婿,那是够格的。

等张兆和踏着黄昏回家,张允和立马批评了妹妹不懂礼貌,将人拒之门外失了体统的行为,并且要求张兆和明日登门赔罪,把沈从文从小旅馆请来家中做客。

姐姐和父亲的施压,张兆和不敢不从啊。

沈从文二次拜访,这一次有张兆和在旁边坐陪,他的谈笑显然更加轻松愉快,难掩心中欢喜。

张父看在眼里,也给张兆和做了心理建设,告诉她这个男子当真值得托付,不过选不选还得你自己拿主意。

张兆和第一次正面思考她和沈从文的关系。说心动吧,似乎四年时间也没让她有冲动的心思,说是不心动吧,四年的追求也不能全说不感动。

总的来说,张兆和还是认可那句话:沈从文值得托付。

当沈从文寄来书信,末尾写道:如父亲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看完,张兆和噗呲一下笑出声,没想到古板老套的沈从文也有风趣幽默的一面。

彼时的她已经同意了和沈从文在一起,于是她给沈从文回复电报,里面带着娇俏的意味: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算是回应了沈从文的疑问。

这封电报发出过后,两个人正式发展为情侣关系。好不容易追到手的女神,沈从文自然一百个小心呵护,不敢让张兆和受到委屈。

从恋爱到结婚,两个人都是甜甜蜜蜜、腻腻歪歪的,沈从文的情书也从未中断。就算心上人就是眼前人,也要用文字来抒发自己快要满出来的爱意。

一年以后,也就是1933年的9月9日,沈从文挑了个好日子和张兆和结为夫妻。

让女神成为了自己的所有物,这是沈从文一辈子值得骄傲的大事,可是婚姻能改变一段爱情,更能塑造一个女性。

精神出轨,无爱婚姻

结婚不比恋爱,在嫁做人妇之前,张兆和都可以是那个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十指不沾阳春水。

但结婚以后这些是不行的了,虽然沈从文事业平步青云,可文人的工资到底不必商人,她的生活质量显著下滑。

结婚几年,她生下两个儿子,不仅要为柴米油盐斤斤计较,还要为后代的生活省吃俭用。

家务活、教育孩子、辅助丈夫,这些劳心费力的事情一件件、一桩桩压在张兆和身上,叫她怎样继续做高高挂起的大小姐呢?

明明才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张兆和却依然有了小妇人的端庄模样。

她被生活打磨得圆润光滑,可不想,沈从文喜欢的恰恰是曾经那个棱角分明、锋芒毕露的张兆和。

他希望张兆和穿高跟鞋、烫时髦的卷发,家中的粗活累活都不要做,否则会把纤细的手指弄得粗糙不堪。

沈从文眼中的生活和张兆和眼前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一个只能看见生活的浪漫和光彩琉璃,一个却要顾及一地鸡毛和日常琐碎。

面对丈夫有些固执的要求,张兆和也曾写信表达过不满,她说:二哥,我很奇怪,为什么我们一分开,你就完全变了?

沈从文爱打肿脸充胖子,没钱却要收藏古董、吃山珍海味,勉强自己冒充绅士!

这些都是张兆和无法理解的。她能够从云端来到凡尘,沈从文却舍不得云端、恨极了凡尘,她们两个是反向的典型。

那些对沈从文积累起来的爱意,也在沈从文的顽固中慢慢消磨。张兆和很少说情话,唯一一次还是新婚不久,这婚姻给她带来的究竟是什么,她越来越不懂。

张兆和不能理解自己,算是应了老师胡适的那句话。沈从文不甘心,又抵挡不了诱惑,他遇上了和自己灵魂契合的一个人——高青子。

与张兆和不同,高青子是温柔示弱的那一个,她没有高高在上的背景,反倒从一而终的仰慕和尊敬导师沈从文,给了沈从文莫大的满足感。

高青子是家教老师,和沈从文偶然结识,虽然萍水相逢,却让高青子起了心思,夜不能寐。

一面之缘后,高青子专程到沈从文的办公室找他,穿的是绿底黄花的夹衫、袖口隐隐约约露出一点紫色。

这是沈从文的小说《第四》里面女主人公的形象啊!沈从文一下子会出高青子的意思,她这是投其所好!

高青子是个心机深厚的女人,但她也懂得权衡利弊。在沈从文这里卖弄,无非是祈求两件事,不是求名就是求爱。

高青子野心勃勃,两样都想抓在手里。

她和沈从文的关系日渐亲密,成功跻身沈从文与张兆和之间的第三者。可尽管她再怎样的柔弱与示好,沈从文都无法做到抛弃张兆和。

毕竟张兆和与自己在一起不容易,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抱得美人归。

当时他和张兆和才新婚一年,长子还处在嗷嗷待哺的年纪,要他这时候抛妻弃子做个人渣,他没那个脾性也没那个勇气。

可是沈从文到底还是精神出轨了,并且被张兆和抓个正着。张兆和气愤不已,恼怒之下回到苏州娘家,沈从文进退两难。

他不想张兆和和自己断了,也不想高青子和自己疏远,他是个自私的男人。

最终,他左思右想,还是在外遇和原配之间选了妻儿,他再三向张兆和保证,以后绝不和高青子有任何来往,才总算把张兆和哄回来。

沈从文断的干脆,高青子却不依不饶,1938年居然还追到昆明,暗地里和沈从文旧情复燃!

并且,做地下情人还不是她的最终目的,她要的一直是沈太太的位置。

不过高青子到底还是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沈从文这一次依旧没有选择她,他是名人,怎么可能为了一段婚外情毁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形象呢?

更何况他家庭幸福美满,已经没必要把自己搞得乌烟瘴气了,婚外情可以,逼婚绝对不行。

高青子见沈从文不肯娶自己,倒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转头和一位青年教师公开恋爱关系,与沈从文撇清得一干二净。

心灰意冷,分居僵持

丈夫在外面这些花边绯闻,张兆和不可能不知道,她对沈从文已经心灰意冷,这些事情都无暇分心思去伤心欲绝了。

1941年,沈从文写下《看虹录》,表达自己对高青子这段露水情缘的思念,张兆和冷眼相待,连痛苦的表情都不愿意展露出来了。

但是打心底的,张兆和不能原谅沈从文公开出轨,把自己的颜面扫地。《看虹录》出版以后,外界纷纷猜测夫妻俩的婚姻生变,实际上张兆和确实不再对丈夫有什么期待了。

他们正式分居,沈从文晚上住在学校,只在家中吃一顿晚饭。

别人都说,一个人一辈子,最多只能爱一个人。但沈从文不这样认为,在他心里,他的今生今世属于妻子张兆和,可他同样可以去关心关爱其他女子,比如高青子。

他不认为这有错,当情感需要宣泄的时候,他也确实这样做了。

1949年特殊时期,沈从文和张兆和已经分居许久,他遭到各方面的打压,身体和心理都严重受创。

并且因为他的《看虹录》,身边的好友也都对他敬而远之,觉得沈从文人品不是一点半点的有问题。

没有妻子的温暖也没有朋友的问候,沈从文恍若掉入冰窖,浑身冰凉。

1950年,承受不住打击的沈从文两次自杀未遂,他想摸电门触电而亡,但被人及时阻止了,他用刀片割腕、割脖子,最后也被恰巧前来看望的张兆和送进医院抢救。

虽然命捡回来了,沈从文的精神状态却是大不如前,甚至医院还把他认定为精神科患者,沈从文怎么也想象不到,自己人到中年,竟然是这副光影。

破镜重圆,相伴晚年

看着沈从文胡茬不刮、衣衫褴褛的模样,张兆和心软,就算沈从文曾经对自己不义,但至少他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是曾经孜孜不倦给自己写情书的少年郎。

如今沈从文遇难,她无法做到见死不救、冷眼旁观。

于是,那段艰苦卓绝的日子,全靠张兆和守在病床照顾,沈从文才能熬过去。他们一家人挤在一间小房子中,生活虽然清贫了些,却是许久未见的大团圆。

沈从文感激张兆和的伸出援手,又开始给张兆和写情书,他们下放改造的岁月里,仿佛回到年少,不是人在路上就是情书在路上。

沈从文65岁的时候,他和张兆和破镜重圆了,尽管曾经的事情始终是不能忽视的插曲,但人到老时,有个陪伴总归是好的。

1988年,沈从文去世,享年86岁。2003年,张兆和患老年痴呆症后也撒手人寰。

从两个人决定继续执子之手、与之携手后,他们就很少红脸争吵了,或许是经历过分离,才明白珍惜的意义。

也或许晚年时的沈从文也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才能和张兆和相安无事的陪伴到老。

他们是年少的欢喜,也是晚年的安稳,兜兜转转回到原地。

以往的过错也是沈从文晚年的郁结,他去世后张兆和为他整理还未出版的《沈从文全集》时发现,沈从文曾对自己的错误忏悔。

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好歹让沈从文得到了心灵上的解脱,让张兆和得到了安慰。

'三三,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的自卑处,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到地面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你的。'

沈从文的情话信手捏来,但只有在张兆和面前才会展现自己的卑微,他给予给张兆和的爱,或许跟高青子的完全不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