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废一个男孩, 过程很简单, 做这四件事就够了, 能让孩子多走不少弯路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孩子的教育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事,对于父母来说,要想将呱呱坠地的宝宝逐渐养成懂事的好孩子,需要付出成倍的心血和精力。特别是像男孩子这种天生的“捣蛋鬼”,更需要父母投入双重的精力。
可相比之下,养废一个男孩就要看起来简单得多,过来人坦言,父母只需要做到下面四点,他们长大后一定没啥大出息。
点击加载图片
养“废”孩子父母常做的第一件事:宠溺无度
容易养废男孩的第一件事,就是使劲去宠他。
22岁的男孩晨宇就是这样一个从小被宠大的孩子。因为父母从小离异,为了能够补偿晨宇,晨宇爸爸妈妈,甚至是奶奶都将这个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命根子。
为了能让孩子有出息,父母两个人省吃俭用,将晨宇送到了国外读书。可没想到,在花费了200多万的学费之后,晨宇连一张预科的门票都没拿到。最终只能是灰溜溜地回到国内。
回到国内的晨宇一门心思放在了游戏上,就连每天的午饭都是奶奶亲子端过来,甚至是一口口地喂他吃。
点击加载图片
在蒙古谚语中有这样一种说法:
男孩就是天生的雄鹰,要想让他们能够一飞冲天,就需要他们的妈妈在他们翅膀还没长全的时候,将他们从悬崖上扔下来。
相比之下,父母的过度宠爱就像是剪掉了雄鹰的羽毛,拔掉雄鹰的指甲,告诉他:“不要怕,妈妈会保护你。”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男孩又怎么能成为未来家庭的顶梁柱?
相反,他们反而会仗着父母的庇护为非作歹,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偏。被梦鸽宠溺坏了的李天一是这样,被狄莺宠坏了的孙安佐也是这样。
点击加载图片
养“废”孩子父母常做的第二件事:手太勤快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中国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明明已经是成年人的面孔,却在为人处世,生活习惯上“单纯地”像一个小孩子。
有资料显示,34.8%的父母会一手包办孩子的个人事务,甚至一直持续到大学阶段。甚至有5.4%的家长仍然勤勤恳恳地为已经年近30岁的研究生们洗衣做饭。
特别是男孩,更是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大包大揽”的主力军。
点击加载图片
在中国的传统认识中,男孩作为未来家庭的顶梁柱,是天生要做“大事”的人。为了能给这些做大事的男孩子腾出时间,不少父母就索性将孩子的吃喝拉撒都一力承包下来。
殊不知,父母的这种大包大揽不光不会让孩子腾出更多的时间,反而会让孩子滋养出偷懒的情绪。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只能是越来越懒惰,甚至将父母的父母当成理所当然。
这样的男孩又怎么能有足够的能力成为未来家庭的顶梁柱呢?
点击加载图片
养“废”孩子父母常做的第三件事:使劲批评他
教育心理学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批评越是声嘶力竭,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就越大。特别是对于男孩子的批评,甚至会对他们的成长带来难以挽回的消极影响。
“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孩流血不流泪”。
这样的话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绝大多数家长都觉得,男孩就应该“理所应当”得更宽容,就应该有一颗大心脏。殊不知,有时候男孩的性格会比同龄的女孩还要敏感。相比较于责骂,男孩同样需要父母的夸张和认同。
点击加载图片
男孩不是不倒翁,有些家长坚持的“越打击越强大”在男孩身上有时候并没有效果。相反的,反而会不断挫败他们的自信心,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埋下不小的隐患。
养“废”孩子父母常做的第四件事:给他们一部手机
手机到底能对孩子们造成多大的伤害?
教育学上曾经有这样一个理论:
娱乐和游戏其实是上层人给占多数的底层人的情绪释放工具。这就像是给他们塞上了安抚奶嘴,让他们在不断地娱乐中消除独立思考能力,减少抱怨和不满。
这一点放在孩子的身上也有同样有效。
看看现在沉迷于手机的孩子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不光是无心学习,就连基本的“教养”也已经被抛弃,只为追逐那种虚无缥缈的虚荣感。
点击加载图片
微软前总裁比尔盖茨,别看是世界最大的电脑系统创始人,仍然严格要求自己的儿女们,必须等到13岁才能拥有自己的手机。
可反观我们的孩子,和手机的“缘分”其实从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要想避免孩子走上弯路,家长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和手机“解绑”。用陪伴代替直播,用阅读代替游戏,正确认识手机,或许才能让孩子从电子产品的冰冷中走出来。
点击加载图片
育儿寄语:你在养男孩的时候,有没有犯过一些错误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分享。